中药资源学本科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时间:2022-06-13 07:55:24

中药资源学本科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摘要:中药资源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学科内容在不断充实中,现有教材很难应用于教学,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不适合本课程的讲授。本文围绕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并且尝试采用了Seminar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中药资源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61-02

中药资源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成立时间不长,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品质、蕴藏量和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中药资源学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之间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已形成了完整体系,在今后的中药资源调查、开发利用、保护及新资源寻找方面必将显示出独特魅力。[1]

基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成果,周荣汉教授编写了第一本《中药资源学》教材,[2]之后陆续有针对中医药院校、农业院校研究生、本、专科教材的出版。这些不同层次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尽管不尽相同,但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时都有不适宜之处。

首先,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的特点,要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近年来,中药资源作为中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每年均会积累大量新的研究成果,因而与其它成熟学科相比较,中药资源学具有学科体系不够完善、学科内容需要不断充实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中药资源学所有的教材内容设置上均存在不够深入、难以与新成果、新进展完全接轨等现象,很难应用于教学中。加之课时有限,难以完全按照教材的章节设计完成全部讲授,部分内容也没有必要在课堂讲授。如:中药资源信息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药材各论,等等。

再者,由于中药资源学是在生物学、农学、化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吸取了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本身理论性不强,因此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合本课程的教学。调整现有教学模式,提高中药资源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富有创新能力的中药领域专业型人才,是中药资源学教育教学中进行深入探索的目标。

鉴于此,笔者在多年的本科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并不断优化、筛选教学内容,以与同行共勉。

一、中药资源学教学内容的优化

笔者在课堂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围绕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深度和广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准确把握中药资源学作为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以及中药材栽培与鉴定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和地位,注重灌输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如什么是中药资源、中药资源的分类、分布,中药资源调查方法,等等,此类内容属于相对稳定的部分,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使他们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

在此基础上,针对中药资源近年来研究的核心内容,精选了道地药材资源,中药资源科学利用、保护、可持续发展,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生态学研究三个专题。这三个专题均不局限于教材,而是随时跟踪最新的文献资料以充实专题内容,提升理论高度,增强本学科的知识性。

道地药材的形成与我国特有的生态地理、文化背景及中医药理论等有关,道地药材及其形成机制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专题除大部分教材均收载的内容之外,增加近期对道地药材的新认识和思考。如:道地药材形成的生物学基础、道地药材生物学特征、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遗传基础。

不断扩张的中药开发与应用给中药资源保护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也阻碍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对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进行科学保护以保证其可持续利用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对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致危因素的研究以及科学的保护方法的探究是也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此专题内容与遗传学、种群生态学、生殖生物学内容关系密切,对于中医药院校缺乏此类课程背景的学生而言,理解相对困难,因而在教学中适度引进了保护生物学的概念、物种濒危灭绝机理、濒危物种保护方法的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本专题内容奠定基础。

中药材的品质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保证。近年来,随着中药资源蕴藏量下降和栽培中药材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由此引发的中药材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因子对中药资源尤其是药用植物资源的生长发育及其质量的影响受到空前重视。这一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充实了中药资源生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与中药材生产实践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将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本专题重点精选了药用植物品质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环境胁迫下道地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两部分内容进行讲授。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探索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质疑与释疑都由教师主导的方式进行,这种满堂灌的方式特别不适合中药资源学的教学。因为中药资源学与生物分类学、资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有很大的交叉,部分内容学生已学习过,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就会显得非常枯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所有教学阶段的重要课题。另外,在大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

笔者在教学时尝试采用Seminar的方法。这种起源于德国的研讨式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欧美大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此教学模式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或专家共同讨论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即由过去“讲授式”教学模式变为“讲授+讨论”的二元模式。[3]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既肯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具体方法:①教师提前提出讨论议题的大方向,并提出详细要求:每组围绕中药资源有关问题设定具体讨论议题,查阅资料总结解决方案,解决方法可以引自文献,也可以来自本组同学的集思广益,要求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时间20min左右,ppt要求图文并茂、思路清晰,并附参考文献;②学生3~4人自由分组并分工,每组推选1~2名学生主讲,班级其他学生随时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问并讨论;③教师就选题的内容、议题的深度、ppt的制作、主讲的质量等进行简短点评。

实践证明,这种双向互动交流的教学形式不但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利用多种常用数据库查阅文献,锻炼了总结文献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当众讲解的能力,最终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开阔眼界、了解学科前沿。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学习积极性普遍得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有效发挥。

中药资源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学科,教学过程总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有效地传授知识,仍然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但随着学科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广大同行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学科会不断成熟、完善,该课程的教学上也会越来越从容。

参考文献:

[1]何先元.中药资源学教学之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3).

[2]周荣汉.中药资源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3]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21(2).

上一篇:课堂教学应在“懒”中求胜 下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