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农村教师队伍构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

时间:2022-06-13 03:36:10

规范农村教师队伍构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

农村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学校缺乏优秀骨干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直接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严重阻碍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意见,与同仁交流。

一、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尽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与城市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但由于农村学校“先天不足”,要赶上城市学校的办学水平,必须加大对农村学校软硬件建设投入的倾斜力度,用政策手段来逐渐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1.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农村学校的特点是小而散,在撤合并学校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考虑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学生上学路途安全等因素,一些规模在200名左右学生的学校得以保留,以班级进行教学。按照小学师生比1:22.5的标准测算,200名学生的小学,6个教学班只能配备9名教师。新课改后小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课时量增加,造成教师结构性缺编。再加上随着城镇化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入学适龄儿童人数逐年减少,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更加捉襟见肘。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小学低年级一个教师包一个班,一个教师承担多个学科教学任务。教师如遇培训学习、开会和请假等情况,一个班就没有教师上课。导致一些课程无法开齐、开足,严重制约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在核定编制时,不仅要考虑学生人数,还要考虑班级数;不仅考虑教师的数量,还要综合考虑教师的结构和质量,从保障教育质量的角度综合考虑编制问题。在深入调研,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符合教育规律,保障教育质量的合理编制标准,科学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制定优惠政策,适当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数。将学校门卫、炊事员、锅炉工列入县级编制,县财政承担工资。从而有效减轻农村教师过重负担,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2.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许多农村教师家住县城,每天早出晚归,吃住在学校,午休在办公室,生活条件很艰苦,而且顾及家人极少。因此,各级组织要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和工作,为他们安心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同时建设教师公寓和灶房,解决教师住宿、午休和中午吃饭问题;在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同时给教师配备办公用桌椅、柜子、灶具、健身器械和微机,为农村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鼓励他们长期在农村教书育人。在考核评价中,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农村教师与县城教师不能搞一刀切,在实施考核评价时要依据各学校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评选各级各类先进工作者时优先考虑农村教师。学校领导要与教师多沟通,以组织出面协调解决教师婚姻、子女上学、就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用情感留人。

3.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农村学校教师交通补贴、误餐费补贴等地方特殊补贴的政策规定。增加农村教师绩效工资,完善教育成果表彰奖励制度。对于在农村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组织外出旅游学习或疗养。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真正做到用待遇留人。

二、建立城乡学校教师交流机制,均衡师资配置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壁垒逐渐被打破,将实现城乡之间的无缝对接。也为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条件。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在学科教师配齐率、学历达标率、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教师年龄结构等方面与城市学校不均衡的问题。

1.实行农村教师任教奖励制度。凡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发放特殊补贴,不计入工资总额,离开农村后,补贴自行终止。教师职称评聘必须有农村任教经历,农村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可以不受岗位指数限制,直接聘任;如离开农村,其聘约自行解除。在农村服务达到一定年限自动晋升职称,以此调动城市中小学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吸引新招聘教师到农村任教。

2.实行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和干部轮岗制度,鼓励超编学校的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教学质量较好学校的教师向农村师资薄弱学校流动。城市教师支教农村实行轮岗,按一定比例定期循环。坚决克服支教教师以支教为名凑评职称条件,在农村任教时间短,不够优秀、不稳定的行为,切实将支教行为作为促进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3.实施结对帮扶对口支援。城市学校都要与农村薄弱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学校领导培养、教学设备添置等方面全方位帮扶。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等制度,城镇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必须要有农村或薄弱学校支教经历。各级骨干教师要定期到农村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采取名师与农村骨干教师双向交流等方式,帮助农村学校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名师示范课、优质课光盘,分发到各农村学校,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三、及时补偿农村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充分发挥编制管理的导向作用,由人员编制管理向岗位编制管理过渡。在足额设置农村学校教师各级职务岗位指数的基础上,依据生源和学校布局调整及时调整农村学校岗位编制,及时补偿不同岗位职级的教师,实现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目标。

1.清理占编不在岗人员。当区、市、县各级学校缺教师时都从农村学校借调优秀教师充实他们的教师队伍,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借调教师,这些人都是先借后调,暂不办理调动手续,变相挤占了农村教师的编制,形成了有编无人的现象。造成本来就脆弱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越发薄弱,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对这些占编离岗者应及时清理并予以补偿。

2.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根据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建立教师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逐步建立县域范围内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决消除“占编不在岗,拿钱不干事”的现状。对于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师,但年龄偏大、体弱多病、无法胜任教学工作者,可办理提前离岗退养手续,区别情况妥善安置,腾出编制及时补偿能胜任教学岗位的教师。通过竞聘上岗、转岗、补岗、提前离岗退养等途径,优化农村师资队伍结构。

3.及时补偿农村教师缺额。采取定向委培方式,培养农村师资力量,同时鼓励农村地区生源的大学毕业生到生源地学校任教,并签订聘用合同,聘期内调动者自动解聘,不办理调动手续。在农村服务期满后可进行交流,着力推动农村学校教师本地化。从而解决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及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避免一个教师兼任多学科教学,轻视非升学考试学科的问题。确保农村学校能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让农村学生“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得以实现。

四、注重农村教师岗位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地方财政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用于农村学校教师每年的各级各类培训的支出。通过教学研讨交流、岗位练兵,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通过培训达到培养自已的骨干和名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更好地使用。

1.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学科专业培训。制定教师培训规划,积极选送农村骨干教师和校长参加省级、市级培训及脱产学习,壮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坚力量。落实骨干教师津贴,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充分发挥其示范幅射带动作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积极组织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听评课制度,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实施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明确中小学教师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培训学习课时,参加学科专业知识考试,并取得相应的学分。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对通过进修取得研究生学历(学位)者,由单位报销一定比例的学费。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考核。将师德教育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督查制度、师德考评指标体系、师德问题报告和舆论监督机制。组织开展社会评教育、家长评学校、学生评教师的“三评”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先进事迹。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充分尊重和积极鼓励广大教师的劳动创造,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自觉担负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责任,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

4.实施教师资格注册制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是对取得教师资格者的定期核查。从事教育工作的持证者每满五年要向教师资格注册机构提供每年继续教育学分登记情况和年度考核情况,如果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学分且年度考核合格,则给予注册。逾期未注册或不符合注册条件者,所持的证书自然失效。如重新获得教师资格证,必须重新参加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考试和教学技能考核,合格后才给予注册。从而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建立教师长效激励机制,强化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点。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重点,狠抓关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公民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力。

上一篇:电子电工技术实训项目教学创新 下一篇:农村单亲子女教育状态与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