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多样化研究

时间:2022-06-13 02:19:19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多样化研究

[摘要]交通工程类课程大都是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为了能让学生较为容易地将抽象理论与实践操作一一对应,就必须探索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多目标的教学要求,采取机动灵活的小组式课堂和请学生来讲一讲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有效措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创新能力,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关键词]交通工程 教学模式 自主构建知识 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111-02

引言

我国目前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过分强调教学模式的普适性,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的应用缺乏灵活性等。老师需要针对具体的知识框架,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建构,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创新能力。

一、 交通工程类课程体系特征分析

分析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各大高校总结出交通工程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其特征表现为:

图1交通工程课程体系结构图

图2交通工程类课程系统教学模式结构图

(一)专业性强

对于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各大高校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这也和交通在大土木平台发展起来有一定的原因。而对于专业课,各大高校由于各自强调的方向不同,故存在一些差异,为此,不能一味照搬照抄别人的教学模式,而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地域特性提炼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二)实践性强

交通工程是一个由很多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发展起来的综合体,实践性教学加强了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它贯穿整个教学计划的全过程。具体形式有: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保证,各高校均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了一整套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计划,如:金工实习、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除了采用集中实践教学之外,加强学生个人拓展实验教学也很必要,如:汽车驾驶实习等,通过设置若干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方向供学生选择,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兴趣爱好,是符合交通工程类课程培养目标的合理模式。

(三)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应社会需要和学生的意愿,很多高校对交通工程专业划分了不同方向,既有交通设计、交通规划等核心方向,也有轨道交通等特色方向,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很多高校也提炼了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本身课程设置也体现了多元化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教学目标,适当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模式辅助学生掌握课程精髓。

二、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本身。当然,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其中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

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CAI),能改善课堂环境,提高授课效率,增加教学信息量,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观察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抽象事物、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深入浅出地理解知识的最终目的。同时,它也带来一些弊端:

首先,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丧失了思维的主动性;其次,形式冲击内容,使得学生上课时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本身上,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

(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1.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l)搭脚手架;(2)进入情境;(3)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

2.抛锚式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有以下几个环节组成:(l)创设情境;(2)确定问题;(3)自主学习;(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

3.随机进入教学

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相同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l)呈现基本情境;(2)随机进入学习;(3)思维发展训练;(4)小组协作学习;(5)学习效果评价。

(四)模块化教学

按照教学目标及要求,将一门课的章节按照内容分成不同模块,充分发挥每个专业教师的特长,让每位教师主讲一个模块,让学生参与每个模块的学习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交通工程类课程系统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系统要素分析

针对交通工程类课程的典型特点,系统的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以下要素:

1.研究目的和目标

这是教学模式构建最初的动因以及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交通工程类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的模式构建也要紧紧围绕该目标。

2.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

这是教学模式所赖以形成的基础,它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渊源,使人们能了解模式的来龙去脉。

3.教学目标

它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决定着模式的操作程序,师生活动的比例及评价标准等;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操作程序

实质在于处理好师生针对教学内容在时间程序上的实施;包括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安排和系统分析。

5.教学策略

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用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措施的总和;不要拘泥某一种方式方法,应根据具体的课程特点选择多种有效方法的结合。

6.评价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适用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和标准也不尽相同。

(二)系统建构

具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四、结语

交通工程类课程系统教学模式的构建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教学的要求:

第一,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专业性及反馈性;第二,发挥教学的主体性;第三,体现学生学科教学素养的建构性,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第四,体现学科教学价值的情感性,让学生享受到学科教学课堂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陈贵平.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梁世云,崔含鼎.论现代教学系统模式的构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3]徐雳,李茂月,王振波.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12):28-30.

上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信息时代基础课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