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后营卫不和及其证治

时间:2022-06-13 01:38:39

输液后营卫不和及其证治

病例介绍:患者,女,48岁,2006年7月初诊。时发热,自汗恶风,倦怠乏力,不思饮食7天。患者10天前突发高热、咽痛,西医按病毒性感冒输液治疗3天后,高热退、咽痛除,继出现午后发热,时汗出热退,淅淅恶风,一身倦怠乏力,渐食欲不振,不思饮食,伴口渴,小便不利。服中药竹叶石膏汤、清暑益气汤,效果欠佳。诊时精神萎靡,高热天气仍然长袖着装,时而发热,自汗齐颈而环,偶尔又象淋雨一样怕冷恶风,口渴但不思饮,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诊断:输液后营卫不和证。

病机:输液致营卫不和,湿邪弥漫三焦,湿遏热伏。

治法:调和营卫,芳化利湿。

方药:桂枝汤合三仁汤加减:桂枝6g,白芍、杏仁、法半夏各12g,苡仁30g,厚朴15g,通草、竹叶各10g,滑石、大枣各20g,甘草、白蔻仁各6g,生姜3片为引。

2剂后精神转佳,发热、自汗恶风、口渴之症消失,小便自利,能思饮食。原方去滑石,再剂而愈。

学 生 这类病证,临床屡见不鲜,许多住院病人只要输上 2~3天液体,往往就会出现一些或轻或重的身热、汗出、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濡缓等症,临床就是不知从何辨证,也很难找到相对症的处方。

老 师 先抛开输液之因,单就症状分析,很容易辨证为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治以竹叶石膏汤、清暑益气汤,但往往疗效欠佳。有的病人输液后多伴有发热、自汗、恶风、脉缓等症,这恰好正是桂枝汤之症,开始我在三仁汤中试加少量桂枝、白芍,视效如覆杯,屡验屡效。继而根据临床证候的孰轻孰重,大胆在三仁汤中加桂枝、白芍,或用桂枝汤合三仁汤,或用桂枝汤加三仁,其疗效神奇。该病例就是桂枝汤合三仁汤的典型病例。

学 生 老师以输液为病因,营卫不和为病机,这种病因加病机的诊断,也算是中西结合吧。

老 师 该病不属于西医的输液反应,中医又没有很相对应的诊断病名,追溯其主要病因是输液,临床表现的症状与中医的营卫不和证的症状颇为相似,但与伤寒中风的营卫不和证又有区别,就暂诊断为输液后营卫不和证吧。

学 生 西药输液,特别是输过多的液体,导致湿邪弥漫三焦,湿遏热伏的病理机制还好理解,营卫不和的病机又多因风寒之邪外袭,阻滞肌腠所致,而输液导致营卫不和的病理机制却使人费解,恳请老师详细的解释。

老 师 在生理上《内经》指出:“人受气于谷,……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在病理方面后世许多医家依据《伤寒论》:“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条)“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条)“病常自汗出者……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宜桂枝汤”(53条)等条文,把桂枝汤证的主要病机“营弱卫强”、“卫气不和”、“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概括为营卫不和。正常情况下营卫之气时时刻刻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之中,西药输液,特别是输过多的液体,直接影响到营卫之气相对的平衡,主要表现在营强于内,卫弱于外,以致卫外失调,肌腠开合失司,三焦气化失常,出现发热与散热的不平衡,汗出多少的不平衡,以及防御功能下降,胃肠功能紊乱等等许多机体功能的不平衡。从中医的角度认识,就是营卫不和。

学 生 《伤寒论》中太阳中风的营卫不和用桂枝汤,而《温病学》中邪遏卫气,湿热弥漫三焦才用三仁汤,治疗该例患者老师把治伤寒与治温病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把营卫不和与三焦湿热弥漫的论治合二为一,二者有何联系?

老 师 首先要明确一点,伤寒与温病只是学术上派别之争,而临床诊治疾病时不可截然化分。营卫与三焦虽然功能不同,他们却共同参与水液在人体的正常代谢。《灵书・营卫生会篇》指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这种如雾、如沤、如渎的气化功能离不开营卫之气的温煦和推动,营卫不和很容易导致三焦气机阻滞,三焦气滞又多加重营卫不和,二者在生理和病理上总是相辅相成。西药输液,特别是输过多的液体,很容易造成湿邪弥漫三焦、营卫不和的格局,有的病不宜急于输液,尤其是感冒初期过早的输液有引邪入里之嫌,更不要逢病必“输”,能服药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必静滴。该患者输液后身热不扬、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濡,是湿热弥漫三焦可辨;但是,时而发热,汗出热不退,自汗齐颈而环,偶尔又象淋雨一样怕冷恶风,高热天气仍然长袖着装,口渴不思饮,舌淡苔白,脉缓,乃营卫不和可察。故二方合用以调营卫,化湿邪,一身营卫调和,三焦气化畅通,病自然效捷而愈。

学 生 桂枝汤以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为主症。三仁汤以发热身重,胸闷不饥、舌白不渴、脉濡缓为主症。输液引起营卫不和、湿热弥漫三焦之治,老师惟妙惟肖把二方合在一起,不知临床又如何灵活地掌握其加减、及配伍变化?

老 师 因为三焦与营卫在人体纵横交错,病位广泛,故二者的临床症状也有许多相同之处,都可见发热汗出,食欲不振,口不渴,或口渴不思饮,舌苔白,脉濡缓等症。其区别的关键在于发热与汗出之轻重,湿热弥漫三焦的发热,热势较高,多为午后发热,“状若阴虚”,湿热郁蒸往往汗出不畅,或汗出热不退,以身热不扬为特点;营卫不和的发热,热势较低,多为低热,或不发热,或时而发热,没有时间可限,出汗多为自汗,或动则汗出,以发热汗出时伴恶风为特点。舌苔之厚腻与薄白,脉象的濡缓与浮缓临床也当仔细观察,能看见舌质为薄苔,不能见舌质为厚腻苔;脉濡即脉势浮而细软,轻按可触,重按不显;脉浮缓,即脉搏部位表浅,来去有缓慢之感。了解了二方的适应证与区别,再结合临床证候的孰轻孰重,就不难掌握其加减及配伍变化了。如杂病、产后、手术后等因输液致营卫不和,以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为主症者,首选桂枝汤,若伴食欲不振、舌苔白腻可加苡仁、杏仁、白蔻仁;如热病输液后以致湿热弥漫三焦,以发热身重、胸闷不饥、倦怠乏力、舌苔白腻、脉濡为主症者,首选三仁汤,若伴有汗出恶风可酌加桂枝、白芍;如二者症状均重则二方并用。总之,有其症而用其方,知犯何逆,随症加减而治之视为原则。

上一篇: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不全14例分析 下一篇: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疗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