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术期刊编辑培训的思考

时间:2022-06-12 02:48:32

加强学术期刊编辑培训的思考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传统的学术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受到重大冲击。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式,学术期刊编辑要不断加强岗位培训,强化自身建设,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

关键词:学术期刊;培训;编辑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编辑培训缺少层次,尚处于待分化的全员培训阶段

虽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过去实施跨世纪出版人才培养工程时扎扎实实搞了一段时间的培训,一些社团组织和大学也时常搞研修班,效果还都不错,然而就目前的编辑培训来看,尚属粗放培训阶段,大多是针对当前编辑所需而搞的应急统一培训,缺少系统性和层次性。究其原因,在于编辑培训事业发展的过程性。虽然我国编辑活动历史较长,但是把编辑工作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还是近些年的事;作为编辑培训,原始的学徒式帮教早已存在,但教与学一直不是学徒生活的主题;高校中编辑学专业设立时间并不长,研究生课程班也是刚刚在个别高校开设。应该说,编辑提高培训事业还很年轻,经验不足。

(二)培训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内容时有重复

培训内容重复是参训编辑学习兴趣不浓、培训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一些编辑培训部门在集中统一培训前,忽视对学员需要的切实了解,对专家提供的培训内容不能审慎把关,致使培训内容时有重复。于是学员听完第一位导师的课后,便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时而听课时而溜号的选择性听课现象,造成课堂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课堂效益的低下。

(三)培训资源有限,培训形式单调

目前,由于培训资源所限,集中统一培训大多租用场地上课,培训形式主要是请业界一些知名的专家和学者进行讲课。这样有利于师资、场所的有效利用,但是却忽视了编辑需求的差异性,不能满足全员提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在分班时如有学员意志的参与,在培训中他们往往更积极、更主动,培训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个学习化社会,编辑培训作为一项事业,其发展和成熟固然有一个过程,伴随内容设置的科学化,其形式也会多样化,像案例教学、现场观摩、立项科研、顶岗实践等在其他行业非常凑效的培训模式正在被创造性地借鉴和引用到编辑培训中。

(四)培训评估与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由于培训评估与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培训无法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学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科研写作也好,编辑实践也好,与职称、晋升、评优挂钩也好,都须与不同的培训层次相结合采用才能对编辑人员投身于自我提高和培训起到激励作用。因此,建立培训评估与激励机制尤为重要。

二、提出解决的方法及策略

(一)课程进修、课题研究与编辑实践相结合

课程进修可为编辑人员提供较为系统的编、校、排、印、装及市场营销等编校策划理论知识。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开设了编辑专业本科班,还有多所高校招收编辑学方面研究生或联合举办研究生课程班。这些课程班的开设,为编辑高层次培训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学习期间,附以必要的课题研究,将有利于编辑人员科研能力的发展、成熟,也有利于编辑业务创新能力的增强。而编辑人员课程进修、课题研究与编辑实践相结合,则会使编辑理论与研究找到生发的土壤,更具实践指导意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课程进修中丰富和更新知识,在课题研究中增长才干,进而将所获得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是编辑阶段性、科学性成长的一个周期,其中P键是加强课程进修、课题研究和编辑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巧用案例

加强对编辑家和名编辑的编辑思想、思维特点、心理素质、有代表性的图书或刊物编辑案例的挖掘,可以发现编辑成长过程和编辑活动各环节中依稀的共同点,随着个案的增多,认识逐步清晰,便会发现优秀编辑成长规律和编辑规律。因此,编辑案例的挖掘不仅是编辑学科建设的要求,还是编辑培训的需要。而其中对图书或刊物编辑案例的挖掘则既是编辑学科建设的过程,又是编辑培训的有效形式。在分层集中培训中,团体成员将自己编辑实践中的各个过程性情景进行完整的描述、理解、解释、总结和反思,从而形成各类编辑情境下有独特存在价值的编辑个案,通过这些个案的信息提供与启发,帮助编辑在具体编辑情境中根据个案的类通性作出创造性的编辑决策。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得到多种体验的情境、允许质疑和验证假说,是使个体形成较强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加强创造性编辑成长中,大量的编辑案例是必需的,这也是优秀编辑的产生往往需要一个较长实践过程的缘故。

(三)现场观摩、考察

人总是在现有认知结构下认识外界事物,自我感知的经验最实用,即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因此,对优秀或特色出版企业进行观摩、考察是编辑有效的学习形式。为了保证观摩、考察的效果,组织者一定要使每个编辑事先对考察对象的历史和特点有所了解,帮助其确定考察方向和内容,列好提纲,以逐项进行。必要时还可对考察内容进行分工。考察时要明确考察对象历史与现状的继承关系,找出其优点和不足。考察之后集体讨论、分析这些优点和不足的成因和该企业的发展趋势,创造性地将其成功经验借鉴应用到各自单位;对其不足之处参训编辑可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进行适当反馈。这样既有利于观摩、考察者开阔眼界,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又有利于被考察单位改善工作,应属中高层次编辑培训模式。

(四)岗位实践

岗位实践包括本单位岗位实践和异地顶岗实践。本单位岗位实践,是编辑在工作中践行所学理论和所悟得的经验,进而活化理论、提升经验,增强工作能力的一种培训模式。既可应用于新编辑岗位培训的考核和岗位适用阶段,又可应用于旨在塑造名编辑和编辑家的研修成果的践行和培训效益的检测。异地顶岗实践就是参训编辑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岗位上甚至其他单位中工作,目的在于拓宽参训编辑的业务能力范围或锻炼其独当一面的能力。此模式应用于旨在塑造编辑骨干的培训中,可使参训编辑在实践中规范操作、提高认识、锻炼成材,有力支持接收岗位或单位建设,有利于单位间的人员合作和经验交流;此模式应用于旨在塑造名编辑、编辑家的高级培训,则可以扩大单位间的合作与交流力度,起到辐射性作用,并促进接收岗位或单位的编辑出版特色的形成。

(五)充分应用电子技术,开展远程教育

网络配合讲课或辅导所使用的视频传输,在编辑培训中学员间的经验交流、信息、档案管理、培训效果检测、培训师资人才库建设等方面,可发挥出强大效能。眼下全国各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上很不平衡,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采取对西部的开发性扶贫,推进西部信息化建设,将是对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支持。以东部地区为基础,兼顾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编辑培训,也应成为编辑培训中的重要模式。

(六)效果评价和反馈机制

效果评价和反馈是编辑培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培训过程中培训主管部门有义务将编辑的培训成绩、培训评价结果以各种方式反馈给编辑,使他们能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培训结束后,需要形成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以学习结业率、考试通过率、平均考试成绩为评价基准对各事业部的编辑培训情况加以评价,也可以考试成绩和考试时间为基准对编辑培训进行评价。培训成绩、培训评价结果等应以各种方式反馈给编辑,使编辑了解自己的参与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进一步了解出版社的培训目标和所期望的绩效水平。

(七)培训激励制度

为了使培训工作具有活力,能健康、持久地发展,起到充分调动编辑积极性的作用,必须建立培训激励制度,把培训、考核与就业、待遇等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对于编辑个人可以在其通过努力结束培训r为其颁发结业证书,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或者将培训考核成绩纳入岗位责任制,与编辑的奖金挂钩;或者实行岗位津贴制度,鼓励广大编辑钻研业务和技术,形成一种互相学习的风气;或者对参加培训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等。可以将E-learning学习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对结业率和平均成绩较高的部门和编辑实行适当的奖励。以此提高编辑学习的积极性,保障编辑培训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总之,编辑人员的素质关系着期刊质量,只有坚持搞好编辑人员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总体素质,才能保证期刊的质量的不断提高,才能使期刊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芳.浅论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05(11).

[2]郑梅.高校校报编辑的继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05(10).

[3]崔玉子,张京梅. 论新形势下高校学报编辑的继续教育[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

[4]韩莉莉.谈广播科技新闻编辑的继续教育[J].商业经济,2010(15).

上一篇:自带“羊头”的跨界内容 忌卖“狗肉” 下一篇:论信息技术环境下远程教育教师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