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的“物哀”情结对周作人闲话体散文的影响

时间:2022-06-12 08:27:04

日本文化的“物哀”情结对周作人闲话体散文的影响

摘 要:“物哀”情结作为日本文化的典型审美意识,蕴含着日本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精髓,因熟稔并被日本文化浸润的周作人的创作受到“物哀”情结的影响。本文旨在从意向选取、叙谈风格、情感表达方面揭示“物哀”情结对周作人闲谈体散文创作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周作人 闲话体散文 “物哀”情结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的一种情绪。物哀之美,即是那种悲戚荒凉的心境产生出的悲剧美、忧郁美,对生命的怜悯,岁月无常的感伤。这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日本文学的一大特色。周作人认为:“‘物哀’氛围像一张巨大的网,日本大多数作家、流派都被它紧紧罩住,在各自的网眼里打结。”物哀不仅是一种哀怨和悲伤的情绪,以哀情为基调,表现出丰富的情感体悟,其最终指向是一种感动的氛围和情感。“物哀”情结对于周作人散文的创作在意象选取、叙谈风格、情感表达方面有极大的影响。

一、“物哀”情结与意象选取

周作人的散文被冠以“凌厉浮躁”和“平和冲淡”的风格。钱理群在论述两种风格时指出:“前者的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显然更加积极,因此常为论者引述;但真正显示了周作人创作个性,并成为他对中国散文艺术独特贡献而且在实际上影响更大的却是后者。” 可见“平和冲淡”风格更符合周作人的艺术气质,也更符合“物哀”情结的精神要求。回观他的散文意象的选取,都是从自然之物和人世之事上体现物哀之美。

1.自然之物

周作人对自然之物的钟情是溢于言表的,他的散文有很多以自然之物命题的,如《苍蝇》、《鸟声》、《金鱼》、《关于蝙蝠》、《两株树》等。其中《金鱼》、《两株树》和《关于蝙蝠》等被归为一类,副标题为“草木鱼虫之‘几’”,说明他对世间自然生灵的关注有着某种怜悯和关怀。除了花鸟鱼虫等这些自然生灵外,他还选取世间之物进行关照,乌篷船、十字街的塔、娱园等都作为一个引子将周作人的情绪点染开来,这些世间之物要么勾起无数的回忆,要么充溢点点的哀情,要么寄寓作者的思考,那种物哀情绪无不被灌注到这些意象之中。

2.人世之事

在周作人的散文中,还有呈现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对于“喝茶”那种细致的感悟和茶食的分类;对于酒文化的独特见解以及不同的酒在味道上带来的感觉;对于在济南旅行途中遇见的小事的描摹等都散发出淡然清新的味道。他把目光倾注于能触动心灵的状态,《初恋》中懵懂的爱恋以及对女孩殒命后的惋惜;《若子的病》中女儿的病揪着他的心不得安宁,而病情舒缓后的喜悦和高兴正是一位父亲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在意象的选择上,契合着他对生命形态的关注,而生命形态所蕴含的哀情恰恰来自那份“物哀”情结。

二、“物哀”情结与叙谈风格

俳句是日本文学的一种形式,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幽情单绪,独在的禅味,从刹那间而定格永久。周作人的叙谈风格是在用平淡舒缓的语言表达某种人生滋味和心灵感悟。所以对于日本俳句的应用正是他“物哀”情结的表现之一。

在形式上,俳句短小精炼,适宜于抒发瞬间产生的心里感触,善于表现“物哀”之情。周作人的散文受制于叙谈风格的要求,以闲谈为主,文章较短,他在吸收俳句的体式基础上,将“物哀”情结通过叙谈的方式流露出来。在情感上,俳句将寥寥数字的小诗点染开来,蕴含着轻灵空淡的禅思和哲理,寄寓着日本人的“物哀”情绪。物哀包括对人的感动、对自然的感动和对世相的感动三个层次。周作人的散文在平和冲淡的叙谈中,透出某种人生意境和情趣,而这些意境和情趣与人生体悟相关联。虽然他的散文叙谈风格并非单受 “物哀”情结的影响而形成,但从形式到情感上,叙谈式的文字抒写无疑是对“物哀”情结的一种映照。

三、“物哀”情结与情感表达

周作人之所以选择平和冲淡的闲话体,是由于它更适合抒发和呈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悟。在他的闲适散文中表达了生活之趣、人生之苦和人情之美三种主要情感。

1. 生活之趣

周作人的创作总是注视那些颇显优雅和疏淡事物,在不断的谈天说地、畅谈古今、流连回味之中流露出文人士大夫的那种生活情趣。他在东京生活时已经完全融入到日式的生活方式中。回国后,他一方面回忆日本生活、日本文化来保持这方面的心灵感应性,另一方面又在中国的现实中,苦苦地去寻找这样的生活意趣。 而这些生活的意趣大多是与“物哀”情结相关联的,他在追寻这种情趣的过程中,无意识的打开了“物哀”的情感闸门。

2. 人生之苦

“五四”后,因精神压抑,理想遇挫,亲人离世,周作人对人生的苦楚有着深刻的感受,味道淡淡的苦让他心神不安;生命的陨落是他体验最深的苦痛,《初恋》、《娱园》、《若子的死》等就是他对生与死的思索。若子是他的女儿,从生病到死亡,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将他心里的苦味放到极大。 “物哀”情结以哀为根基,在“哀”的表达范畴内诉说各种情愫,最打动人心的是对于苦痛的惋惜和无奈。周作人将人生之路苦与哀的交响,流泻在散文中。

3. 人情之美

周作人对于人情美的倡导是与他“人”的精神和“人道主义”主张一脉相承的。在多年的旅日生活和日本文化研究中,他在平民的哀愁与欢喜中发现了日本人情美的精髓,那便是对于生活的切身体悟、对于美存在的赞赏和美丧失的悲伤以及对生命的关怀。他的闲谈体散文都散发着这种人情之美。而对于人情之美由衷的感动才是“物哀”情结最高的指向和归宿,这种潜意识推动着周作人以平和冲淡为表,抒人情之美为实。

周作人的闲谈体散文,受到日本文化“物哀”情结的影响,从形式到情感表达都透露着浓重的感时伤怀的情愫。虽然“物哀”情结只是日本文化对于周作人创作和为人影响的一部分,但对于他散文的精致和艺术价值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荭.以悲为美: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J】世界文学评论,2012(1)

[2]周作人.周作人自编文集【M】.止庵,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3]钱理群.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吴跃农.冲淡,周作人的生存方式――论周作人的散文精神【J】浙江学刊,1989(5)

上一篇:略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下一篇:凄美的爱情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