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三点梳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

时间:2022-06-12 03:55:51

【前言】语文学科“三点梳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叶圣陶教育文集》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再说怎么‘讲’。我也曾经朦胧地想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

语文学科“三点梳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为了改善课堂教学中教学容量小,教学重点不突出等问题,青岛湖岛小学提出了“三点梳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备课中梳理出每篇课文的学教训练点、读写结合点和视野拓展点,通过一条清晰的“线”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并结合三点梳理内容拓展阅读主题丛书中的文章,真正实现一课一得,海量阅读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三点梳理 主题阅读

自新课改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也充满了新鲜与活力。但是,纵观我们的语文课,课堂效率如何?学生能否做到每课一得,当堂巩固?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现代语文教学的弊端

经常会听到语文老师抱怨时间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我认为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认为教完了书中的课文就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过于依赖教材,导致课堂容量过小,课堂中几乎没有知识点应用的训练,学生动笔练习的机会少。二是教学方式方面。教师把握不到教学的重点,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反复抠细节,课文被分析得支离破碎,失去了语言的美感,课堂教学也失去了整体性;而且教学形式单一,自主式课堂还是流于形式。三是学法指导方面。教师本身吃不透教材,无论是阅读策略还是读写结合等方面,没有系统的概念,往往是什么都想教,却什么也教不会。

《叶圣陶教育文集》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再说怎么‘讲’。我也曾经朦胧地想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这段话着重强调了“精讲”与“学生自己探索”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不管课程改革怎么改,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青岛湖岛小学提出了“三点梳理、主题阅读”的教学模式,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点亮了一盏明灯。

二、什么是“三点梳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所谓三点梳理,即学教训练点、读写结合点和视野拓展点三点。学教训练点,是教师根据一篇课文在阅读或表达上的特点进行的学法指导,我们要求教师在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吃透教材,找到课文中的训练点,在课堂教学中,其他的学习环节都要围绕着这个学教训练点来进行,与训练点无关的内容通过自学或者略学的形式完成,保证学生每堂语文课都有重点地学习。

读写结合点,是对学教训练点的应用,起到当堂巩固学教训练点,让学生学以致用的作用。学生在学会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或写作方法后,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把学到的东西落实到笔头上。

视野拓展点的范围较广,是把学教训练点和读写结合点进行融会贯通,围绕着一篇课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来确定视野拓展点的形式,我们青岛湖岛小学给每个年级选配了相应的语文主题丛书。

所谓主题阅读,就是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主线,根据每篇课文的题材与特点,设计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这些文章,既可以巩固学生的当堂所学,又可以作为拓展资料,很好地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主题阅读的教学形式主要包括单元整体式教学、1+x模式、1+x+y模式等,其中1是指教材中要学习的课文,x指根据课文拓展阅读的文章,v则指由主题内容延伸出的多篇文章。模式与模式之间可以相互融合,老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模式进行授课,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怎么样落实“三点梳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三点梳理,主题阅读”的教学模式应该怎样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田园诗情》一课为例。

《田园诗情》是一篇写景散文。文章主要描写了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充满着宁静安逸的情趣。像这样一篇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文章,是最难以走进学生心里的,学生没有亲身经历,就无法真正感受到荷兰的美丽风光,这时,美读就成了最好的学习方法。但是那么长的一篇写景散文,如果逐段进行学习,不仅没有时效性,还会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备课时,我将三点梳理的内容设计如下:

1.学教训练点。在写景散文中,学会用边美读边想象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笔下的田园诗情,体会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的无限热爱;学习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先写样子再拟人的写作方法。

2.读写结合点。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用到的先写样子,再拟人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3.视野拓展点。拓展阅读《语文主题丛书》中《荷兰的风车和牧场风光》一文,以及“异域风光”一章里的10篇文章。

确定好了三点梳理的内容,我们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有了清晰的思路。

首先是落实学教训练点,我设计了如下的自主学习环节:

请同学们“美读”课文2~6自然段,边“美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说说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荷兰的田园充满诗情,画出来,简单写写你的感受。

在谈到第二自然段时,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段话写得这么美,让我们如临其境?学生谈到了排比、拟人等零散的修辞手法。跟随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学生最终找到了先写样子再拟人这个写作方法。到这里,学教训练点已经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呈现在课堂当中了。

趁热打铁,紧接着设计读写结合的练习。我让学生用上先写样子再拟人的写作方法,仿写第二自然段,为了降低读写结合的难度,我在读写结合卡上给出了提示:

辽阔无垠的田野上,是一群群雪白雪白的绵羊。有的羊____,____;有的____,仿佛____。小羊____,____;老羊____,____。

最后是视野拓展点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将学教训练点落实到这个环节,在拓展阅读之前,我带领学生梳理板书,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阅读方法和习作方法――边美读边想象和先写样子,再拟人。我又提出了具体的阅读要求:

一星:能用上边美读边想的阅读方法

二星:能边读边做批注,找一找作者用到的写作方法

三星:能把找到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学生带有目标性和方向性的去阅读《语文主题丛书》中的拓展文章《荷兰的风车和牧场风光》,效果非常明显。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乘着文字列车意犹未尽。于是,我乘胜追击,让学生边欣赏美丽的异域风光,边美读《语文主题丛书》中的其他文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到最高。这时候再把推荐学生阅读剩下的拓展文章作为家庭作业,学生们便欣然接受了。

整节语文课围绕一个清晰的学教训练点,有条不紊,层层深入的学习,最终达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效果。

四、“三点梳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势

教师在备课中加入“三点梳理”这一环节,疏通文本与课堂的渠道,为课堂教学理出了一条清晰的“线”,形成一个由学法指导到学以致用、再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流程。教师按照“三点梳理”的内容备课、上课,学校按照“三点梳理”的内容听课、评课,将备n、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用“三点梳理”有效串联,避免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三点梳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的变化。我们欣慰地看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经常引用自己在主题丛书中读到的文章中的内容,他们学会了运用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学会了举一反三,他们的语文学习充满了活力。午休时间,学生不再无所事事,他们会自觉地拿出语文主题丛书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有时候,还会拿着书跑来跟我探讨一下书中的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学习氛围,难能可贵。语文学习无非是靠“听说读写练”,归根结底,学生学语文,就要用语文,实践和应用才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点梳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就像给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让阳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引领我们不断向前。

上一篇:体验“我”课堂 感受“学”的魅力 下一篇:基于残障儿童立场,有效建构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