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6-12 12:22:09

任务驱动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摘要: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使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任务驱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了较好的提升。论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一般的实施流程和实践后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网页设计与制作;探索学习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强、极富创造性,具有鲜明时展特点的计算机专业课。通过多年的探索与总结,笔者认为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过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自学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得到较好的提升。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进行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有效进行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系统知识。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合了激疑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发现法和导学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是将所要讲授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需要复习的知识,哪些是需要探索的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构建。

二、任务驱动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引导期;第二阶段是学生分析任务期;第三阶段是交流讨论期;第四阶段是完成任务,巩固提高期;第五个阶段是总结期。

1.创设情境,巧设任务——教师引导期

在任务驱动中,任务是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载体,是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所以任务的提出是关键,而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中的关键。《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术,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入自身的创意与设计意念。任务从易到难,小任务紧密围绕总体任务去一个个地实现。教师要充分结合网页的特点创设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以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完成任务。

此外,要根据学生现有文化知识、兴趣和知识接受能力等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任务”要有层次感。例如,在学习“超链接”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把任务设计如下:(1)运用文本或图像方式,为站点创建清晰的网页导航;(2)运用FLASH软件为站点创建特色的网页导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具体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引而不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

2.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学生分析任务期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要让学生仔细思考、分析和讨论任务,并提出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提出问题),这是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例如,在表格应用CSS样式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演示具有不同表格线效果的网页,引导学生对表格效果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

在这期间,对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教师可在巡视的过程中单独做辅导。这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各种能力的阶段,时间上可占整个教学进度的一半左右,在教学进程中是一个紧张的高潮期。

3.自主探索学习——交流讨论期

问题提出后,学生可以先自主探索或者通过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资料,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例如,在站点需求分析与建站中,教师可提出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如班级主页、个人求职站点、校园社团网、本地旅游网等,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自己分析需求,上网了解相关主题优秀站点的设计思路和效果,最后自己设计个性化的网页。

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性的难点和重点,并触类旁通给出大量应用实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讨论,还可以进行作品欣赏或方法交流,让学生在思路上得到启发,看一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在教学节奏上给学生一个放松的时间。

4.调整任务,巩固创新——巩固提高期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学生在看了别人的作品或方法之后,又会涌起再度尝试的欲望。在这一阶段,学生会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同时在得到启发后做一些调整和创新,进一步使掌握的知识熟练应用,同时提高创作水平。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对具体任务作出适当、及时的调整,以便更好地使知识迁移。例如在学习标签应用时,在学生完成滚动公告栏任务时,教师应及时对任务进行调整,要求学生创建受鼠标控制的图像滚动新闻板。

5.评价反馈——任务总结期

由于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的主要时间花在动手摸索上,这就存在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在同一节课内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也不同的情况,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的同时,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

鉴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而应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发挥以及获取的经验与教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讨论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总结。并请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学生讲解一些关键性的步骤或操作技巧,以便达到交流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实践后的反思

1.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除了能让学生掌握好相应的教学内容外,还能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互相帮助,在互助中学生能学到更多教学以外的知识。

2.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由“教”变“导”

任务驱动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构建、探求知识,并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教师要适时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做好评价工作。

3.教师要成为一名积极的学习者

任务驱动法在课程管理、知识重难点把握、任务设计、学生主体的参与性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高效组织课堂教学——完成任务作出评价,是目前运用任务驱动法普遍存在的难题。这些都有赖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任务的创设尤其重要,这能使教学过程流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师进行“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建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2]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3]许贵贤.任务驱动法在《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月刊,2010-11.

[4]吴建梅,周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网页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

(作者单位 广东省肇庆市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团结·务实·服务 下一篇:对话胡德夫:蓝调背后,其实很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