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与学”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6-10 12:56:26

高职院校“教与学”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程改革,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效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学、教师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文章从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等方面,对“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与学 有效性

[作者简介]李海涛(1956-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备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广西 南宁 53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院校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一般项目A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JGA371,项目负责人:曾繁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098-02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服务社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因此学会如何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尤为重要,特别是当终生学习已逐渐成为新的学习理念,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怎样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效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学、教师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本文将从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等方面,对“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教与学”有效性的含义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假如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掌握甚微,则可以认为是“无效学习”;如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很辛苦,但没得到相应的效果回报,则可以认为是“无效或低效学习”。教师的“有效教学”必须要关注时间与效益的关系,掌握好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与学生的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尽量在教学中做到“量化”。例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教学内容尽可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考核方法尽可能做到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等。

“有效学习”是指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学习,积极参与并高效率地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增长,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有效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效益和发展进步的程度,其实质就是学习者的学习完全是自主活动,学生能自我控制,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单纯的吸收知识转变为掌握方法,突出学习的过程,不强调学习的结果。这种学习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与学”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以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重要目标。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益是其改革的根本目标。只有在教与学两方面都达到合理有效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的学习与未来的岗位相对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同时有力地推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实现教学的高质量。

三、“教与学”的有效性研究

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依赖,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思想意识,巧妙处理教和学的关系,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过程教育,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首先,教师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理念,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才能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也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必经之路。尤其是一些刚毕业步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只有精通所教授专业和课程,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灵活应变,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从而使课堂达到真正的有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到与专业对应的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挂职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对理论和实践实现双精通,才能达到教学的自我监控,才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教学思维才能活跃,教学语言才会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才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关注学生。首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其次,要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学生做朋友。平时可以通过建立班级QQ群的形式,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方面的兴趣和问题,在第一时间与学生沟通、商量,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享受学习。最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越俎代庖,让学生将学习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3.有效利用教材。首先,高等职业教育要与企业、行业相对接,在教材的选用(编写)上,要做到所使用的教材具有职业的先进性,具有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的工学结合的特色。同时,对于其他教学资料,例如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指导书、学习指南等,也要做到充分反映当前企业、行业前沿的职业内容。其次,仔细研究教材和钻研课程标准,做好授课前的准备。要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拓展)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难点,合理处理和运用教材,设计出更合理的教学流程,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

4.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高职教学应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模式上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要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要能恰当充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电脑软件等)、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5.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当今社会已进入团队合作的时代,靠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组成团队或小组开展教学活动,学会成果共享,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团结互助,合力闯关,打造团队意识。

6.运用有效的激励。有效的激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高职学生正处在身体的发展阶段,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这样才能使其产生更为强大的内部动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7.运用变式学习。知识的掌握是为了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不同情境,在问题的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寻找其共同的规律。例如同一个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多给学生一些具有拓展性结论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运用好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觉要求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要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的“学会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会阅读、分析、归纳、推导等方法,靠学生自己获取知识、信息和操作技能,从而培养主动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学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构成一个教学过程的循环系统,预习―听课―动手操作―复习。学生从循环系统中,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适当的逻辑方法,掌握知识和操作技能。

1.预习。任课教师可以先将所授课程分成几个教学模块,形成模块化教学,在教师上新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可分组、也可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初步理解即将学习的教学内容,整理要点和问题,找出难点和不懂之处,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听课。上课时,学生通过预习已找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听课环节,将课前自主预习与课堂教学进程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多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多交流、多讨论,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3.动手操作。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要进一步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实训中心或顶岗企业中,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掌握理论,使两者互相补充。

4.复习。为了完成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巩固和加深记忆,学生在课余时间要对所学、所操作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提高,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这样才能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和理论,通过循环往复将所学知识完全消化,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教与学的有效性研究在高职教育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教师个人综合素养,用“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有效学习”,指导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培养有效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允.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Z].2010-05-05.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08-31.

[4]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5]孔凡折.反思备课――教案反思与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7).

[7]唐晓鸣,陈松洲.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2009(6).

[8]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

上一篇:基于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关于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