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时间:2022-06-10 12:39:18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应是在思维上能打破思维定势,用新颖独特的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主体。林崇德教授在《教育的智慧》中说:“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育,…所谓创造性教育,意指在创造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创造型学生的过程。这种教育不须设置专门的课程和形式,但必须依靠改革现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来实现。”新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发挥其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各种创新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步出校门,走出社会,适应时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创新意识 提高自身修养

布鲁纳曾说:“教师不仅是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本身就要具备创新意识,确定现代教育理念。近年来虽然年年呼喊着素质教育口号,但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依旧使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为应试教育服务,教学老套,思路狭隘,片面追求高分,缺乏创新意识。因此,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造型教育观,不迷信教材教参,要有自己的见解思考,敢于质疑,灵活运用教学机制,使用现代新颖的教学手段,摒弃权威、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营造课堂气氛 创设浓郁氛围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场所。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总是教师讲、问,学生听、答,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机械的应付老师,这几乎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今中考、高考的主观题不断增加,作文也多为话题作文,鼓励学生创新,新课改也在一步步的实施。语文教师如果再不及时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创新,那将难以符合培养人才的要求。

但我们同时也不能忽视知识传授的重要性,曾记得一位老师的语文公开课,教的是篇课外美文,老师把文章背景、作者介绍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讨论,并思考读后感受,学生纷纷畅所欲言,让听课老师觉得课堂气氛很活跃。但过后仔细思考,却发现在表面热闹的课堂上却存在很深的问题,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看法多肤浅,泛泛而谈,老师只是像主持人般主持各环节,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知识的传授,并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文中的美,如何去理解分析人物形象,并没有去考虑到以知识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考只是在原有知识水平基础上,从长远考虑,学生真正的创新、思维的有效开发仍是未知数。所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的传授很重要,既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也包括能力知识,这是学生语文知识创新的前提条件。

三、开展创新活动 促进创新思维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死海不死》时,为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死海“不死”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盛满清水的烧杯中加盐,水中的鸡蛋就浮起来了。这样,学生不仅清楚明白了道理,提高上课的兴趣,也更增加了自己动手实践探求真理的愿望。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开展语文创新活动,开拓创新思维,那将拓宽了学生施展才能的天地,独辟蹊径,打破人们旧有观念,使学生创新思维有较大提高。创新活动应该把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校本课、活动课进行创造思维训练,可以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维的火花相互撞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让学生学编课本剧,如《雷雨》、《项链》等,为学生提供发挥创新的舞台,也可让学生对对联、猜谜语、准备思维训练题。同时也要让学生大胆走出课本,去接触社会,通过深入生活让他们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如可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去工厂、街道、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让学生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促进创建思维。

四、鼓励学生质疑 培养创新精神

要创新,就要有创新精神,也就是要敢于否定,大胆怀疑,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孔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世界许多伟人的成就,如牛顿、瓦特、莱特兄弟,都是对小事物的怀疑开始的。质疑是学生学会创新的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发问,不迷信书本,不盲从老师。对问题从不同角度理解,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予以肯定。如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中,教参上谈到这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是否一定要按传统从政治上给予定性,有学生就提出疑问:一定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存在这种情况吗,在现今社会是否也存在呢,对待亲情该怎样理解呢?如在《项链》的教学中,学生就产生疑问:爱美就一定是虚荣吗?把别人的东西弄丢了敢于承担责任,哪怕花十年的时间,这种责任心也要否定吗?对于学生的这些想法,应在肯定其积极探索精神前提下加以正确引导,而不能对学生的质疑加以责备、批评。哪怕是不正确的疑问,也要细心引导。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提问思考,就要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让学生按某一固定思路去分析、思考问题,束缚人们的思维,束缚创造性的发挥。所以一方面要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一个问题,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反常规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克服思路狭窄的问题。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创造型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激励他们创新精神,开拓他们创新思维,锻炼他们创新实践,真正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创造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

上一篇: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 下一篇: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评价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