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地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时间:2022-06-09 06:08:42

乡村旅游地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乡村旅游地城市化问题日益突出,测量其合理程度是防范的基础。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乡村旅游资源和景观评价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旅游地旅游环境适宜性”这一评价乡村旅游地城市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并分析次因子的权重,最后得出各类型因子的判定结果,为评价乡村旅游地城市化程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 城市化 评价指标

乡村旅游地城市化评价的必要性

城市化推进,一方面使充满田野气息的乡村成为人们旅游的目的地,为乡村旅游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充足和稳定的客源。但另一方面,乡村城市化也会加速乡村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化,使乡村旅游存在基础―“乡村性”退化,导致乡村旅游地消失。如何平衡两种关系,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地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乡村旅游地城市化程度的指标体系,为乡村旅游地应对城市化提供借鉴。

乡村旅游地城市化评价的可行性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际上对乡村旅游,特别是乡村景观的评价已经有一定的研究,从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景观分类保护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不同学者从各自角度建立了一些定性和定量标准。如:美国林务局和土地管理局制定的适用于乡村自然景观类型的VMS系统和VRM系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自然资源(包括森林、山川、水面等)的景观评价,制定出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措施。英国的景观质量评价系统,从景观的资源性、美学质量、未被破坏性、空间统一性、保护价值、社会认同等方面来考虑。此外,德国、荷兰等国对乡村景观的研究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且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欧盟在1993-1997年邀请环境、社会、地理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对乡村景观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讨论研究,最后确定了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分为生物环境质量、社会环境质量和文化环境质量三大类)。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在生态旅游评价指标、可持续旅游评价指标、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全国示范乡镇验收标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对于乡村旅游地指标体系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崔凤军(1999)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王良健(2001)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旅游可持续评价模型,郑允文(1994)构建了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及脆弱性和人类威胁等6项指标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体系,程道品(2004)构建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旅游地城市化评价指数构建

乡村旅游地城市化是定性基础上的量的测算,过度城市化或者滞后城市化对乡村旅游地发展都是不利的。乡村旅游地城市化水平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乡村,不是水平越高越好。乡村旅游地城市化程度的评价指标更多的是要体现乡村旅游的涵义和特性,体现乡村生态价值。

(一)自然―生态敏感性调查基本内容

旅游地的自然―生态敏感性分析有时也称为“自然―生态适应性分析”,自然化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保护栖息地的原生性;二是人为的改变应在内涵与形式上最大限度的融于自然。旅游地自然―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实质是在自然生态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对旅游地自然生态状况的一种量化评价手段,这个量化值可用来对乡村旅游地自然生态状况进行科学评价。

(二)社会―生态健康性调查基本内容

旅游地的社会生态健康性调查是对旅游地社会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方法。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健康性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旅游地社会环境的持续性,主要是经济功能和文化保存的持续性;二是乡村社会使用功能的完备性,即乡村具备发展旅游的地域承载力。这个“健康性”是相对应乡村旅游地这个特殊区域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旅游者对社会环境的适宜程度而言。

(三)旅游环境适宜性调查步骤

1.指标体系构建。指标体系的构建分为两个部分,即乡村旅游地环境适宜性的自然―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2.权重确定。权重的确定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分别取乡村旅游地内部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因子,然后通过数据计算得到上一级因子的权重值,依次逐层计算,最后得到乡村旅游地的自然生态健康性指数。乡村旅游地环境适宜性评价因子权重见表1。

3.因子类型判定。根据所得到的结果,将总体评价的主要因子分为三种:其中权重值大于4的为强影响因子,权重值大于3小于4的为中影响因子,权重值低于3的为弱影响因子(见表2)。

由上可知,土地用途、旅游地安全和整体环境等因子对乡村旅游地适宜性环境起较大作用,整体的评价超过40%。评价结果为防范乡村旅游地城市化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思路。

乡村旅游地旅游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数运用

以上模型的建立是评价乡村旅游地适宜性的基础,在实际运用中,工作流程具体如下:

(一)确定组成因子的评价值

根据对乡村旅游地监测结果,对各主成分因子进行“综合特征值”计算。各因素等级的确定采用原始评分法进行评定,将每个单元针对各因素的原始得分,根据评价标准的分数分级,将得分转化为每个单元各因素对旅游活动适宜性的级别(见表3)。

(二)求和

将各个评价值乘以相应的权重,得原始参考值。

式中,P代表最终某一乡村旅游地环境适应性得分;i代表一级指标的序列号;j代表二级指标的序列号;Fij代表第i项一级指标中j项的实际值;Qij代表第i项一级指标中j项的理想值;Bij代表第i项一级指标中j项的权重。理想值的取值可以是各因子的中值,或根据具体评价的乡村旅游地类型作相应调整。毕竟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地城市化的适合程度是不同的。

(三)适宜性评价

乡村旅游地适宜性评价可以借鉴乡村城市化的评级方法,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见表4)。通过乡村旅游地适宜性评价分值的高低,判断旅游地环境适宜程度,即反映乡村旅游地城市化对乡村旅游地的干扰程度,为解决乡村旅游地城市化问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Schauman S, Adamans C. 1979.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landscape resource management. In: Proceedings of our National Landscape.(USDA Forest Service Tech.Rep,PSW-35)[M]. Berkeley ,Galif:Pacific Southwest F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Station.

2.Ross RW.1979.The 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 and visu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 over vi-ew ,In: Proceedings of Our National Landscape (USDA Forest Service Tech. Rep, PSW-35)[M].Berkeley , Galif :Pacific Southwest 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Station.

3.Goodey B.1995.In 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M].London: Oxford Brooks University UCL Press

4.Cook EA,van Lier HN..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Networks[C]. ISOMUL, Elsevier.

5.Sung DG,et al. 20001.Scenic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for urbandesign purpose using GIS and ANN[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56

6.LaGro JA. 1998. Landscape context of rural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ern Wisconsin (USA) [J]. Landscape Ecology,13

7.乔丽芳.南方山地型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化营建与更新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

上一篇:中国旅游业就业潜力与空间开拓研究 下一篇:基于价值链的旅行社治理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