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

时间:2022-06-08 07:29:38

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胸痛或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的临床现象。近年来,随着动态心电图的广泛应用,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冠心病的病程中。据初步统计,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约占所有缺血发作的72%,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可高达86%,应用动态心电图能及早检出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存在,尤其是老年人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则更具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①常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多发生在轻体力和脑力活动后,亦可发生在剧烈活动时。

②发作持续时间可以较长,有时超过20 min。

③发作时心率多不增快,大部分低于当日最高的窦性心率水平。

④发作频繁者,可能预后不良。

⑤发作有昼夜规律,以6:00~12:00时是频率最高,0:00~6:00时频率最低。此规律与老年人较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易在早上发生有密切联系。目前已认识到,胸痛不是心肌缺血的敏感指征,对于心绞痛患者而言,无症状缺血性ST-T段改变的发生率高于心绞痛发作。在临床上提出治疗不仅针对有症状性心肌缺血,而且也要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既心肌缺血“总负荷”新概念。

心肌缺血总负荷动态心电图对日常生活中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定量分析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前已肯定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具有同等的意义,而且所有的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总是多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因此提出缺血总负荷概念作为缺血的定量指征。根据ST下移异常改变幅度、阵次、持续时间外,在描记ST段趋势图曲线的基础上,可计算ST段下移的面积(mm×mm)。

2 心肌缺血阈(MIT)

近年来在心绞痛阈的基础上衍生出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阈的概念。心绞痛阈以三资料乘积表示既三数乘积=心率×平均动脉血压(收缩压)×心肌收缩射血时间。如果平均动脉压及心脏射血时间两个参数的变化很小时,患者反生缺血的阈值可以用心率表示。可以引起患者心绞痛或缺血发作的最小三资料乘积的值称为心绞痛阈MIT是指冠心病患者在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生短暂性心肌缺血的心率水平,最高心肌缺血阈(HMIT)是指同一次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生心肌缺血时的最高心率水平。最低心肌缺血阈(LMIT)是指同一次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生心肌缺血时的最低心率水平。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主要是研究心肌缺血发生的不同机制检测HMIT,可以了解心肌耗氧量水平,测定LMIIT可以间接了解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

上一篇:马凡氏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探讨 下一篇:老年糖尿病26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