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5 09:20:31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静脉注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d,同时每晚口服咪唑斯汀片10 mg,对照组75例仅每晚口服咪唑斯汀片10 mg,均治疗观察2周,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0.7%,2组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 咪唑斯汀;荨麻疹;慢性;治疗

荨麻疹是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黏膜的局限性、暂时性、风团或红斑等,如每天发作并持续超过6周者为慢性荨麻疹[1]。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治疗较困难。本文作者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7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入选标准 入选的150例慢性荨麻疹[1]患者均来自本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年龄18~70岁,平均37.6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18.2个月,男76例,女74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治疗前3周未使用长效糖皮质激素,2周内未使用过其他抗组胺药,无严重的肝肾及自身免疫性等系统性疾患。

1.1.2 排除标准 不能遵从医嘱或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正在接受咪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药、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妊娠和哺乳期,对复方甘草酸苷或咪唑斯汀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 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每日静脉滴注1次,另外每晚加服咪唑斯汀片10 mg ,对照组仅每晚服用咪唑斯汀片10 mg,疗程为2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内容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 d随访,记录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按四级评分方法记录上述3项症状和体征评分,0为无(无瘙痒、无风团);1为轻度(轻度瘙痒,不烦躁,风团直径≤1.5 cm,风团1~6个);2为中度(中度瘙痒,不烦躁,风团直径1.6~2.5 cm,风团7~12个);3为重度(重度瘙痒,烦躁不能忍受,风团直径>2.5 cm,风团数目12个以上)。上述各项分数相加为总积分。

1.3.2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分别在治疗后7、14 d时根据随访计分结果,确定疗效。根据上述各项计分结果进行计算:症状计分下降指数(SSRI)=[(用药前计分-用药后计分)/ 用药前计分]×100%。痊愈:计分下降指数≥90%;显效:计分下降指数≥60%;有效:计分下降指数≥20%;无效:计分下降指数为

1.3.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叙述、医师的临床判定分析,分别按轻、中、重标准记录。轻者为询问不出有不适感觉;中度为主动叙述出但能忍受的不适感觉,如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皮肤水肿及血压升高等;重度为难以忍受的感觉,如严重的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皮肤水肿及血压升高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种观察指标及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P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大多数患者找不到发病原因[2]。新的研究证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不仅有IgE介导的体液免疫参与,也有细胞免疫的参与[3]。其中Th1/Th2比例失衡,即功能亢进Th2和Th1功能降低影响最大[4]。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方法很多,但总的说来,单一方法疗效均不令人满意。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成分甘草酸是2个分子的葡萄糖醛酸与三萜化合物中皂甙的一种甘草次酸的聚合物,其药物活性单位甘草次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和类激素样作用[5],但没有明显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6]。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亢进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或影响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调节T细胞活化,诱导γ-干扰素产生,活化NK细胞,对人体补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所以,其具有广泛的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作用,国内已积累了许多临床经验[8-10]。

咪唑斯汀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一个长效、强效、特异选择性的组胺H1受体,其药理作用除选择性的竞争抑制组胺H1受体及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外,并对肥大细胞内花生四烯酸代谢的5-脂氧合酶也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生成,抑制嗜碱性粒细胞表面CD63表达,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发的水肿从而发挥其抗过敏性炎性介质的作用,是一种双重作用[11](抗过敏和抗过敏性炎性反应)的新型抗组胺药。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已被广泛证实 [12-14]。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起效快[12],患者依赖性好[13],疗效肯定[14],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药物。

笔者将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使两种药物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进一步加强,有效率达100%,痊愈率达88.0%。总之,笔者认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服用方便,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轻微,是目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奥多姆RB,詹姆斯WD,伯杰TG.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9版.徐世正,译.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56-167.

[2]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3.

[3] 唐亚娟.荨麻疹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检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5):284.

[4] Ring J,HeinR,GaugerA. Desloradine in the treatment of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Allergy,2001,56(65):28-32.

[5] BaltinaLA.Chemicalm 0odificationofglycyrrhizicacidas a route to newbioactivecompoundsformedicine. CurrMedChem,2003,10(2):155.

[6] 宋方闻,白水敏,陈玉祥,等.美能(β-甘草酸复方制剂)的分子构型及临床疗效.中国药房,2003,14(5):304-305.

[7] Kondo Y,Takano F.Nitricoxide productionin mouseperitoneal macrophagesenhancedwith glycyrrhizin.Biol PhaqrrmBull,1994,17(5):759-760.

[8] 王中永,邱会芬,安荣贞,等.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及血清IgE变化.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4):361-362.

[9] 熊瑛.美能片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10):878.

[10] 刘晓红,赵子卿,江彬彬,等.复方甘草酸苷与咪唑斯汀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4):362-363.

[11] 马虹,黄洁夫.临床医生用药大全.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7.

[12] 支玉香,张宏誉.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起效指数的研究,2003,36(7):407-408.

[13] 吴良才,罗迪青,张海燕.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2005,34(11):778-779.

[14] 皿治林治疗荨麻疹全国多中心临床协助组.咪唑斯汀治疗6970例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6):340-341.

上一篇:中药治疗30例先兆流产的体会 下一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