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3 06:15:42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UAP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段变化,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两组均能明显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P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极易发生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1]。如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一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住院UAP患者79例,其中男47例,女32例。年龄41~83岁,平均(57.3±8.5)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制定的标准[1],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7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6例、静息心绞痛8例、梗死后心绞痛11例、变异型心绞痛7例。参考1989年Braunwald UAP分类,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低危险组23例,中危险组37例,高危险组19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1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症41例,心律失常1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5例。排除标准:①1个月内有出血史、活动性消化性溃疡;②半年内有脑出血者;③有出血倾向者;④血小板180/ 110 mm Hg(1 mm Hg=0.133 kPa);⑥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⑦严重肝、肾功能损害;⑧1个月内用过肝素或其他抗凝药物。入选的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绞痛的危险分层、伴发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包括休息、吸氧、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极化液、口服阿司匹林或噻氯匹定、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必要时调脂、降压,控制血糖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步长倍通,步长集团制造)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 ml,2次/d,连用7 d。观察疗程4周。

1.3 观察指标 ①心电图(ECG):治疗期间每日做1次常规12导联ECG检查,心绞痛发作时即刻行ECG检查。治疗结束后每周行ECG检查1次;②凝血功能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血小板、PT、APTT;③心绞痛发作情况;④出血情况:观察颅内、皮肤、黏膜、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有无出血。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心绞痛发作减少80%以上;②有效:心绞痛发作减少50%~80%;③无效:心绞痛发作减少50%以下。

1.4.2 ECG疗效评定标准[2]①显效:静息ECG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次极量运动试验阳性转阴性;②有效:ECG缺血性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1.0 mm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转为平坦或直立;③无效:达不到上述指标者。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判定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P

2 结果

2.1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心绞痛疗效的影响见表1。

治疗组对心绞痛的疗效为:显效2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对心绞痛的疗效为: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5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

2.2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患者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治疗组的疗效为: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的疗效为: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5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1,P

2.3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见表2。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组有7例出现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未行特殊处理后自行消退。两组均未出现其他部位的出血,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UAP是介于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心肌缺血综合征,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是急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出现溃疡或破裂,胶原纤维和脂质核暴露,引发血小板聚集、凝血系统激活等一系列反应,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引起冠脉次全阻塞,同时伴有血栓素A、5-羟色胺等缩血管物质大量释放,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进一步加重冠脉阻塞[3]。因此如何正确地处理UAP发作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

低分子肝素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其抗Xa因子活性高,而抗凝血酶活性低,主要通过抑制各凝血因子活性,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作用,改变血液黏度,促进血液流动,从而发挥抗凝聚和抗血栓作用,较普通肝素具抗血栓作用强而出血作用低等优点。丹红注射液是植物丹参、红花经过现代工艺提取而成,主要成分有丹参酮、丹参酸、丹参酚酸、红花红色素、红花酚甙等成分[4]。有研究报道 ,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及血液黏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并能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损伤 ,拮抗钙离子内流,改善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同时也可提高心肌组织耐缺氧能力,对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红花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的作用,红花提取物在体内、体外均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营养心肌细胞的作用,使心肌缺血程度明显减轻,缺血心肌组织氧的供求关系得到改善。丹红注射液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显著延长内皮细胞的寿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良好生长,抑制凝血酶活性,并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具有阻止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的作用[5]。而冠心病多以瘀血阻滞为主要病机,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的根本。丹红注射液中丹参和红花作用相加,是治疗冠心病明确有效的药物。本研究应用丹红注射液合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现其能显著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明显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的程度,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8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合用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治疗UAP中,发现血小板、PT、APTT均无显著改变,且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因此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 刘国仗.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6):405-413.

[3] Mahaffey KW,Granger CB,Collins R,et al.Overview of randomized tri-als of intravenous hepar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Am J Cardio,1996,77(8):551-556.

[4] 李正国,赵淑杰,王宝.HPLC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的含量.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9,10(2):293-294.

[5] 谢鸣.中医方剂现代研究.学苑出版社,1997:1075- 1076.

上一篇: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 下一篇:中药治疗30例先兆流产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