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业税负统计分析与税制改革研究

时间:2022-06-08 04:37:33

上海银行业税负统计分析与税制改革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上海银行业的税制进行客观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2009年第1季度—2011年第3季度全国9家主要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分析了银行业营业税实际税负水平及其对商业银行赢利能力的影响,论证2012年1月1日起对上海金融服务业征收增值税的合理性及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

[关键词]银行业;税制改革;多元线性回归;国际金融中心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063-02

银行业是金融业的主要构成部分,促进银行业发展是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银行经营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竞争力能否得到提升,而税收政策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银行业的现行税制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等15个税种。其中,营业税占据较大比例,如果增值税扩围,将对银行的税负水平、贷款定价、净息差、运营成本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1 我国银行税制概况

我国银行业税制政策是1994年税制改革确定的,期间虽经几次调整,但其基本格局没有大的变化。营业税和所得税约占银行业所纳税额的90%,而增值税只占其很小的一部分。

(1)营业税及其附加。营业税税基为计税营业收入,营业税税率为5%,其中各银行总行缴纳的营业税由国家税务局征收,全部归中央财政收入。营业税的附加有两个:一是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税基为营业税;二是教育附加,税率为3%,税基同样为营业税。

(2)增值税。增值税税基为抵债物资转让价格,增值税税率为17%,它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具有普遍征税原则,不局限于少数商品和劳务,在各个经营环节分别课税,而不只在某一环节征税。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

2 存在的问题

(1)与我国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业税负较重。金融业的营业税率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行业的营业税率高出2个百分点,也比平均营业税率高出1个百分点。

(2)不当税制导致重复征税。营业税是按全额征税的,而不是按净额征税,更不能像增值税那样只对增值额征税。因此,金融服务消耗的投入物所含的进项税额不能得到扣除。银行一方面要全额承担增值税额,另一方面还要负担较高的营业税,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服务业的税负要高于实行增值税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3)征收办法选择困难。

3 实证分析

3.1 样本的选取

本文拟选取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为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数据来自《中国金融年鉴2009—2011》和“金融界”资讯网中各银行公开的年报,对于因统计口径变化有出入的数据进行了相关整理。

3.2 变量的选取及原因

(1)资产收益率(ROA),指税收净利润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银行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和总体赢利水平。ROA越高,银行资产的利用效率和总体赢利水平越高。

(2)营业税税收负担率(YYS),指银行实际缴纳的营业税及附加的税额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2012年1月1日增值税扩围以前,上海市银行业涉及的流转税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和具有税收性质的教育费附加等税费。

(3)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SDS),即银行税前会计利润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与税前利润总额的比率。

(4)资产费用率(CBF),即营业费用与资产的比率。用此变量衡量银行的经营成本,反映了各个银行在管理和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以此间接折射了银行资产的使用效率。

3.3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由于所选取的样本均为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其税收制度与结构具有统一性,我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问题展开研究。

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是

其中,ROA=税后净利润/资产总额;YYS=营业税及附加/营业收入;SDS=企业所得税/税前利润总额;CBF=营业费用/资产。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分析各因素对资产利润率的影响,即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且重点分析营业税对扭曲效应。

3.4 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1)从系数上看,营业税税收负担率与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对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均产生负效应(β1=-0.539<0,β2=-0.457<0),即银行的税收负担越重,其资产收益率越低。其中,营业税较企业所得税对银行资产收益率产生的负效应更大。由于营业税采用利息收入而不是利差作为计税依据,加之税率高达5%,同时资产收益率是一个数量及较小的指标,其较小的变动就代表业绩较大幅度的变动。可见,银行的税收负担尤其是营业税对银行的赢利能力有不可小觑的负效应。

(2)商业银行的资产费用率对其资产收益率产生正效应(β3>0),这是因为工资计入“营业费用”账户,增加经营成本的投入从而吸引优秀人才,也给银行带来了更高的利润回报。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各项数据可以得出,2012年1月1日前,相对于我国国内其他行业,银行业使用5%的营业税率,名义税率较高,且实际税负对银行绩效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负效应,不利于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整体竞争力。

4 增值税改革对上海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上海市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交通运输、建筑、邮电通信、现代服务、文化体育、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金融保险和生活服务等行业的营业税改为征增值税,增值税改革将会对上海银行业的发展产生如下影响。

(1)改善商业银行的重复征税问题。商业银行改征增值税后,购置设备中包含的增值税可作为商业银行的进项税额。作为银行的一项资产,通过抵扣销项税额的方式“收回”,从而减少了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的成本。与此同时,如果商业银行向客户收取的含税利息保持不变,商业银行损益表项目中,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将会出现下降,营业费用中的营业税及附加也将下降,税前利润保持不变,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ROA)将会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明显增加。

(2)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增值税改革不仅可以通过降低税负的方式支持上海银行业的发展,提升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可以优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环境,提高上海的城市吸引力,进一步汇集资金和人才,为未来的金融发展积蓄力量。

(3)对银行税务管理及业务流程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如果作为增值税的纳税人,相关的税务操作及风险控制远较缴纳营业税是复杂。其中,对于银行购买货物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需要作为进项税额,并定期进行发票的认证。另外,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税额,往往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对象,这需要银行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设计好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此外,增值税的核算过程远远复杂于营业税,在会计科目上需要设置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已交税金等科目,涉及银行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这对于银行的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步伐。

(4)增值税改革对银行跨境业务的影响。在银行迈入世界金融市场的进程中,境内银行向境外客户提供贷款或其他金融劳务,按照目前营业税的条例规定,这是需要交纳营业税的。那么改缴增值税以后,应纳入增值税的纳税范围。如果国家鼓励出口实施退税优惠政策,对银行境内机构的跨境业务发展将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也将加速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文栋,董未萌.增值税转型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税收经济研究,2011(5):15-17.

[2]李伟,铁卫.税收负担影响中国银行也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J].统计应用研究,2009(7):82-86.

[3]梁琪,申琳,郝项超.当前营业税之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国际比较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0(7):19.

[基金项目]上海金融学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课题立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A2011808)。

[作者简介]王悦,上海金融学院统计学专业。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展望 下一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优化我国小微企业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