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之环保教育

时间:2022-06-07 02:00:23

中学化学教学之环保教育

[摘要] 环境与化学科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生存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繁荣、文明、污染、破坏交杂在一起。在享受着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忍受着嘈杂的各种噪音、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当前,环境恶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注目的问题,环境保护已刻不容缓。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和继承人,中学阶段又是中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阶段。把环保意识深植于中学生的脑海中,是提高全民环境保护的基础。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步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树立起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是环保教育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时代交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必要任务。那么,在化学学科中如何发挥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一、充分利用中学化学教材实施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一种生产力。这种潜在的生产力通过化学化工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创造着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人类大量合成的化合物都进入了环境,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积累和转化,危害着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据统计,在环境污染的众多因素中,化学污染约占80%~90%,是危害最大的一种。所以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实施环保教育。如讲“空气”时,给学生明确指出,空气的成份一般是比较固定的。若成份一旦发生变化或增加一定量其它有毒有害的气体或烟尘,就成为被污染的空气了。现在工业生产中,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使用时都不同程度地排放出烟尘、SO2、CO、NO2、NO,这些物质都未经处理就进入大气中,使空气成份改变,造成了区域性的长期大气污染。我国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在全世界各地区中大气里二氧化硫含量最高的是我国。空气受污染特别严重的,世界上有十大成市,其中我国就占3个。据有关资料统计,因空气污染,每年我国经济上造成的损失高达68亿元。又如,讲硫酸、硝酸时,废气SO2、N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已威胁到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当大气中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共存时,还可以形成光化学烟雾,反应过程生成过氧乙酰硝酸酯。过氧乙酰硝酸酯会刺激人的眼睛,还有致癌的危险。这样使学生深刻认识空气的严重现实,体会到保护空气资源,就是保持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从而增强学生环保的意识。讲到有机化学烃的衍生物――醇,介绍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但假酒是工业酒精加水得到的,里面含有甲醇,甲醇有毒,服少量可使人失明,严重会使人死亡。又如,醛,除了跟学生介绍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塑料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等外,还要跟学生介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普遍使用的涂料、黏合剂、人造板等这些都会持续释放甲醛,甲醛可导致人体嗅觉功能异常、肝脏功能异常等,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可疑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质。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化学,密切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讲授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介绍环境被污染的情况,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在促进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有人为地将自己生存的空间弄得乌烟瘴气,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如在制备氯气、二氧化硫等气体,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等实验,往往会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因而,我们就在制备过程将多余的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的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进行吸收处理。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有害气体的任意排放,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学生了解到这样处理的必要性。同时,要求师生不断地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实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也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通过对实验的改革和处理,使学生切实从根本上了解污染和防止污染。开扩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懂得只有优化环境,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多层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让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

首先,配合学校开展宣传环保活动。对“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传统的环境教育日,化学教师必须指导环保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或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这样可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其次、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邻近的生活小区、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场、化工厂等,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还可以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使他们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总之,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广大中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不仅使学生明白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情况以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人为原因,从而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化学与生活(选修).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化学教学.1994.

[3]杨斌.充分利用教材 加强对初中生的环保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9,(11):27.

[4]徐承先.保护环境从化学教师做起,从化学课堂教学做起.化学教学,1999,(1):28.

上一篇:高师综合英语教学与师范职业技能培养 下一篇:对高校英语听力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