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如何进行拓展

时间:2022-06-07 10:18:55

初中思品课如何进行拓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我认为,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拓展课程资源,拓宽教学的形式与渠道,构建开放性、动态的教学体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怎样进行拓展教学?

1 教学资源的拓展

俗话说,“巧媳妇难成无米之炊”。要做一顿可口美食,除了不错的厨艺,还要有充足的食材和调料。教学也一样,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围绕教材,把身边大量鲜活的信息引入课堂,为教学准备充足的素材,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1 活用引言、插图、案例进行分析。新教材的每个章节都配有相应的引言、插图、案例、相关链接等辅助材料,它们与正文是紧密相连的:或承上启下、或画龙点睛、或启发引导。教学中我们要用灵活引言、插图等材料,挖掘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启发学生理解课文,掌握基本观点。

1.2 引用名言、警句、古语、俗语激感。名言警句、古语俗话,它们极富概括性、哲理性、教育性,在教学中不可小瞧它们所起的作用。如教学《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我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三句名人名言导入新课,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三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去做?然后老师简单讲解。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对社会承担着一份责任,引发学生思考:“我该对社会做点什么?”带着这一问题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

1.3 浅析名词术语、概念增强教学逻辑性。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越来越简洁、概括,一节课的正文内容往往三几行一段,三两段就概括完毕。很多名词术语、概念等都没有解释说明,这无疑给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增加了难度。教学中,有必要对名词、术语、概念进行研讨,它能增强教学的条理性、逻辑性。

1.4 借用时政热点探讨问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恰当选材,借助时政热点、国内外新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分析社会现象,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2 教学手段拓展

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的情景不同,学习体验也不同,教学效果也大不一样。当我们选取好拓展资源后,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整合课程资源,让教学资源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1 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思想品德课“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得乏味。特别是有很多重点难点问题,单凭教师讲解,学生难于理解。通过运用录音、录像、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化抽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形象的直观的知识,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说清楚,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教学中通过小品、游戏、演讲赛、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拓展资源与教材内容融为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探索和创新的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中认识规律,培养技能,悟出道理。如教学《和谐的文化乐章》,我引导同学们围绕“全球化就是标准化”分甲乙两方进行辩论:甲方认为,加入世贸、引进外资、跨国公司等举措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说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目前,各国文化存在差异,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为更好地交往,文化方面也应该克服差异,实现全球标准化。乙方认为,经济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的单一。各国文化不分优劣,各有千秋,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多元、和谐地发展。在一辩一答程中,同学们理解了文化是不可能标准化的。

2.3 组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外资源,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升华的过程,并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拓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体现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促进者和监控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以及其观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切忌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武断地评判。我们在进行课堂拓展时不可好高骛远,人为地给学生设置学习障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要考虑怎样拓展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2 要以落实教学目标为归宿。拓展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拓展训练,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设计任务时不能随意抓取现实生活实例来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应该有的放矢,紧紧围绕教材,围绕学生的实际,打开思路,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学以致用。

3.3 拓展的内容、手段应贴近生活。陶行知说“教育起源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设计拓展的内容、手段当然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兴趣,具有真情实景。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出哲理,受到启发和教育。

上一篇:实施校企合作战略,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下一篇:中、高职衔接模式的思考与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