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时间:2022-06-07 02:48:37

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摘 要: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中国1981-1999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基本评价是:我国公共卫生支出作为非直接的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而其具有的间接性生产性投资特点又使其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据此文章从相关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卫生支出 经济增长

一、引言

研究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Barro(1993)在AK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公共支出,建立了第一个有关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内生模型。该模型以公共支出流量为研究对象(其中公共支出是生产性的,并且与私人投资是互补的),将公共支出引入到具有固定规模报酬的企业生产函数中,从理论上证明了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确实有持久而显著的作用。

Kormendi和Meguim(1985),Aschauer(1989),Barro(1990)和Fischer(1993)等经济学家进一步将政府的公共支出分成公共消费性(非生产性)支出和公共投资性(生产性)支出。从实践检验的结果上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实际作用是不一样的。如Barro利用98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经验分析,认为政府消费性支出增加会扭曲资源配置。导致人均增长率下降。Easterly和Rebelo(1993)认为公共投资性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正向关系,特别是投资于交通、通讯的支出与经济增长相一致。事实上,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没有确切的定论。

公共卫生事业一方面是政府的非直接生产性支出,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改善劳动者的生存环境,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从而有利于形成人力资本。具有间接生产性支出的特点(即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二、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检验

(一)计量模型设定和分析

我们借助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公共资本模型来检验公共卫生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实际的影响,并且假定公共投资通过直接资本形成增加资本存量,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生产函数满足:

Y=A(T)F(K,LPH)…………( 1)

其中:Y、K、L、PH分别代表真实产出、私人资本、劳动和公共卫生财政支出。A(T)表示T年知识进步、技术创新等因素,又称全要素生产率,它主要取决于一国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的投入水平。由于我国教育和科技经费目前主要由财政供给,我们假定A是公共人力资本(HC)和公共R&D资本的函数,即:

A(T)=A(HC,R&D)………(2)

将(2)式代人(1)式并采用Cohb-Dougl模型得到:

Y=,f(K,L,PH,HC,RD)=CetKαLβPHγHCηRDθ……(3)

Ce1是常数项与时间趋势项的乘积,反映其它因素对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素的影响。α、β、γ、η、θ为参数,分别表示私人资本、劳动、公共卫生财政支出、人力资本和R&D资本的产出弹性。

基于方程式(3)建立以下两个计量模型。

模型1――未引入公共卫生财政支出变量的生产模型:

InY=C0+αIlnK+βInL+ηInHC+θInRD+ξ

模型2――引入公共卫生财政支出变量的生产模型:

InY=C0+αInK+βInLZ+γInPH+ηInHC+θInRD+ψ

(二)数据来源和指标说明

这一部分使用的是1981―1999年的年度数据,且都经1978年不变价调整。其中,实际GDP、资本存量K、从业人员L、人力资本HC、R&D资本的数据均来源于胡文国,吴栋(2004)。人力资本(HC)采用了王文博等的计算方法,即用在某个时期劳动者获得这样的教育水平所需要的国家教育投入。公共卫生财政支出的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它由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减去公费医疗得到。各项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三)计量分析

1 变量的平稳性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均值为9.49%,标准方差为0.001025,ADF检验统计量为-3.58,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3.05,D.W.值为1.90,说明我为经济增长率序列具有平稳性,波动的范围为3.8%-14.2%。上下波动了5次,以后就趋于平稳。

2 数的估计 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二进行回归(去掉常数项)得到: 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它由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减去公费医疗得到。各项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3 回归模型的检验

回归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的拟合优度过都较高,R2和R3都接近于1,解释了95%以上实际GDP对数的变化情况,且两模型F值很大,说明我们所选择的变量整体上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另外,两模型的D.W.值较小。但这也有可能是数据过少所引起的。

上述结果还表明,除了公共卫生财政支出(PH)对实际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以外,所有其它变化对实际经济增长都有正向的影响。

4 两个模型的比较分析和检验结论

比较回归结果(4)和(5)式可以发现,引入公共卫生支出变量后,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系数由0.4333降为0.3111,降幅为0.1222;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由0.3256上升为0.7504,升幅为0.3248,R&D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由0.1414,上升为1.068,升幅为0.9266。由此可见,一方面,公共卫生支出的增加对资本存量产出弹性系数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公共卫生支出的增加使得人力资本和R&D资本产出弹性系数上升,对实际经济增长有间接贡献,表明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具有较为明显的间接人力资本投资效应。

三、结论

以上检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国公共卫生支出一方面对经济增长且有直接的负面效应,而另一方面公共卫生支出的增加又使人力资本和R&D资本存量产出弹性系数增加,对实际经济增长有间接贡献作用。这与多数学者所做的有关检验基本一致(如Devarajan,Swaroop and Zou的分析结果表明卫生,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呈现弱的负相关)。其原因在于公共卫生支出作为非直接的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而其具有的间接性生产性投资特点又使其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具体而言。公共卫生支出大多用于医疗卫生、公共防疫等公共品的提供,具有明显的消费性支出性质,与资本性支出有较强的替代性。同时,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又可以通过治疗疾病、预防传染病等渠道改善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市场参与率,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产生明显的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投资、改革卫生投资体制、调整宏观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不仅能够使人们享受到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还可以提高劳动素质,促进生产串的提高。

上一篇:恩格尔系数在横向比较时的缺陷及修正研究 下一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资源型产业集群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