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1+X”创业指导体系构建的探析

时间:2022-06-07 02:18:25

高职院校“1+X”创业指导体系构建的探析

【摘要】高职院校目前存在自主创业比例低、创业空间没有完全开发等问题,探索创业氛围营造、实施创业培训、扶持学生创业实践,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创业心态,构建适合于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笔者通过个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在对伊春职业学院部分高职学生创业心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1+X”高职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有效促进高职学生自主创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大学生是最具创业精神与潜力的群体,因此提升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职院校的主要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大学生适应就业难的新形势和个体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需要。

一、我国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创业教育在我国日益逐渐受到重视并持续平稳的发展,但对于其本身,我国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学生创业意识不足、学校开设课程单一等等。这些问题的原因既包括一些先天性的不足,也存在着很多后天发展上的不完善。

(一)学生创业意识不足

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起步晚,对创业教育概念的理解有限,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创办企业的教育。这样高校中很多学院和老师都认为创业教育与本学院不相干,不看好创业教育与本学科的联系以及对它的推广。伊春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一项针对伊春职业学院创业心理的调查表明80%的人毕业后选择就业,仅有13%的人正在计划创业。虽然在高校创业教育中,也有许多大学生对创业充满激情,但是他们对艰苦又漫长的创业过程缺乏了解,也缺乏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这种本人的怀疑加上父母朋友的不鼓励甚至反对的情况,导致我国大学毕业生较少选择创业。

(二)学校开设课程单一,未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

我们目前的创业教育课程有待改善。发展的不完善使得我国创业教育未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只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引入了一些零星的课程,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对不同的创业课程和项目也应该针对不同的市场目标群体,设立不同的课程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已有的创业教育课程断断续续而又缺乏与其它专业课程的联系,教学方法单一,不可能实施有效的创业教育,只能让学生对创业教育有一定的了解,而不能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创业人才。

(三)高校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匮乏

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非常强,对师资的要求相对较高。而现有教师中多数缺乏创业经历和创业实践能力,创业教育主要是由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或各院系学生工作干部以及辅导员兼任。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的局面,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调查显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与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期盼相差甚远,也与创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

(四)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保障力度不够

目前,虽然全国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的开展创业教育,并给予高职学生一些扶持政策,但高职学生最需要的资金、场地等核心问题并未得到完全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还远不适应,虽然各级政府逐步出台很多配套政策和措施,但推进的力度不够,还缺乏实施层面的细化,政策规定过于原则化,不具体、不便于操作,无法落实到位。从社会环境看,创业文化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平等意识和竞争意识较难树立,这种创业氛围的淡薄,使得创业者对创业望而却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开展。

二、构建“1+X”高职学生创业指导体系

(一)一个基础――高职学生创业服务中心

学校通过成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就业、创业后续等支持服务。设立创业服务窗口,专人负责,为高职学生咨询政策、办理手续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高职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为高职学生提供科技文献查新、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鉴定推广等服务;培养创业指导人员,为每个高职学生创业企业配备创业指导人员,签署“结对协议”,提供帮助与服务,既能提高创业企业的成活率,又能推动创业企业的发展。聘请成功企业家和专家组建创业导师团,采取单个辅导、授课辅导、咨询辅导等方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同时,推动高职学生创业俱乐部及各类创业协会的建设,促进高职学生、导师进行深入交流。

(二)X:“以人为本、全方位”的立体式创业指导体系

在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之上,以灵活多变的“X”模式为高职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创业指导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服务体系与信息畅通的源泉。加强和完善学校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对高职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为高职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信息。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帮助在校学生充分认识创业,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并用体系化的创业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创业模式。

为帮助学生解决创业基金筹集的难题,扩大创业选择空间,学校必须想方设法建立较可行的创业融资体系:首先要利用好国家提供的“小额贷款”等资助政策,借贷于银行获得部分创业资金;其次,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专门为有技术成果的大学生创业提供资助;再次,如果预测该企业将拥有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成果,还可以寻求风险投资商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利用一切办法拉动有关经济组织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投资,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切实的资金帮助。

完善创业实践体系,搭建真正的实战舞台。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是重“教-授”式的理论培养,缺少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培训,虽然由于时展的需要这种课堂讲学的传统教育有所改观,但是见效不大。高职学生创业模式的成功选择在已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需要自己实践,实践出真知。为此,学校应建设相应的创业实践体系,除在校内为大学生提供模拟实验室和勤工助学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外,还要联合企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与企业合作创业实训基地及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搭建真正的实战舞台。

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为加快大学生创业的步子,高校应想法设法整合社会资源,以“政府主导、媒体搭台、市场培育、广泛参与”为宗旨,在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资质的企业建立高职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以加强基地项目合作,推进基地学校联合;打造大学生创业园区,按照“整合资源、搭建平台、错位发展”的原则,利用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重点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引导大学生创业项目按产业布局向园区集中,形成集聚、示范、带动效应。

参考文献:

[1] 李瑞星,艾健.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4

[2] 喻 怡,田晓红.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

[3]姜尔岚.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析[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8

[4]刘 铸.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4

上一篇:魂牵梦绕是山歌 下一篇:浅析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图书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