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高中衔接之思考

时间:2022-07-17 05:03:49

化学初高中衔接之思考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 实效 策略 改革探索

摘要: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衔接,而是为更好的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一项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探索。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对于落实课改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每一次在高一的实际教学中,我们总能发现不少初高中衔接上的问题,总体小结如下:

一、初中新的实验教材的课程目标的设置更多的是追求知识面上的全面性,停留在了解的目标上。例如:实验教材对氧气的制备实验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实验是以活动与探究课的形式给出,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探索研究,体现了能力素质导向,但最终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的实验室制备方法,这与高中气体制备实验的教学要求同少异多,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对气体制备实验教学的不适应性;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历来是初中和高一的教学重点,但实验教材与初中旧教材相比,其系统性与目标性也是通过活动与探究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所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削弱了不少。

二、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大幅提高,思维积极性与灵活性增强,但思维严密性、有序性削弱,缺乏优化意识。以往有问无答、消极等待和被动学习的情况大为好转,同时困扰师生的是学生的回答往往文不对题、不着边际、没有套路,甚至存在读题困难。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与原因分析、实验室如何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等,学生不知道如何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准确阐述。

三、学生动手和合作意识加强,但运用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表述、计算、整合、模仿、迁移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等能力方面。如化学计算中未知数的设定、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于二元混合物的组成计算等,往往是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而很多学生仍然无法独立完成任务。更有甚者,无法正确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四、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增强,但学习习惯与规范性的培养任重道远。实验教材的课程目标设置淡化了对记忆和规范性的要求,使学生对很多化学常识性知识和要求不能准确的表达。如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的分析、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化学计算的基本格式、物质的基本性质等,导致高中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强化补习之中。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措施:

一、抓好知识体系的衔接。初中很多知识都是高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的基础,例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化学式、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置换反应,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实验基础知识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等。对上述衔接性很强的基础知识,应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强调引领学生打牢基础。高中教学时应注意上述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进行复习或强化,提高衔接教学的实效性。

二、抓好教材教法的衔接。(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衔接教学的群体效应。我校坚持每个备课组每周二次的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共同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新变化,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优化组合,设计科学的衔接教学方案。(2)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高中化学教学时,必须把重点放在揭示物质变化的本质和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要以物质结构为核心引导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的本质,以化学平衡理论、质能守恒原理为基础探究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化学实验为途径探究物质变化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掌握新知识,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完成升华知识、增长智慧的高层次学习,实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

三、抓好学习策略的衔接。立足课堂教学,抓好学法渗透,学法指导有各种途径,如学法讲座、经验交流等。但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将知识传授与学法指导有机地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实验课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传授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方法,抓好化学实验的衔接;讲评课时指导学生分析思路探索规律,传授思维方法,搞好思维方式的衔接;自习课时指导学生看书预习,传授抓重点记笔记的方法;复习课时引导学生清理知识,传授辨析、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搞好自学策略的衔接。将探究知识和探究学法融于整个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随着高中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自学能力迅速提高,保证了学生化学学习的高效率和可持续性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衔接,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义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阶段过渡、在学生身体心理发育阶段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这样一个特殊而关键的时期,为更好的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一项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探索。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对于落实课改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D]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4].王后雄.化学课程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陈娇梅. 提高思维严密性 促进实验有效性[J].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12, 9期

上一篇:多措并举,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下一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