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建设初探

时间:2022-06-06 10:13:29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建设初探

[摘要] 要把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必须有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应在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努力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感受,启发他们独立观察、思考和感悟人生;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在校学习各个阶段的德育要求,启发学生从调适自我开始,转向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职业活动,进而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建设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其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可以说,这是一个为今后绚丽多彩的职业生涯进行全面准备的时期。经过这三年的学习和成长,学生们将成熟起来,更加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首要任务。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巾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这句话对老师的要求并非苛刻。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马卡连柯只是提醒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体现自己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质,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要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德育工作队伍非常必要。为此,学校领导首先应该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一规划和部署,定期研究和布置。学校学生主管部门要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制定好每学年、每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和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校团委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正面引导,积极配合学校德育主管部门开展德育工作。

班级是学校整体组织中的基层单位,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学校应挑选那些政治和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班主任应全面加强班级管理,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班级工作的首位,把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落到实处。

学校生活科、保卫科、招生就业办公室等部门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出对学生的教育性,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共同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建设

无论做任何一项工作,只有方法科学得当,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建设至关重要。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将德育教育同文化学习、实训实习有机结合起来,不要再为了学校的“发展”而去“教育”学生,这样的学生迟早会为社会所淘汰。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教师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要相信人人有才,要帮助人人成才,特别是要从学生的强项智能去引导,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达到自我悦纳、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他们的人生也就绽放光芒了。

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来进行建设,按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阶段的德育要求,确定其工作内容。笔者认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德育》教材,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技工学校德育课课程标准》,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注重寓教于乐,注意因人而教,因时而教,具有较强的时代感。教材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能够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大有裨益。

三年的中职学习生活,是学生们长大成人的预备期,也是独立走向社会的转变期。把握好这三年的学习生活,将为他们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中职德育“要适应中职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必须注重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有特色、有创新,才能让学生感到愉快。”要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启发学生从调适自我开始,转向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职业活动,进而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勿庸置疑,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之上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约束能力会让学生终生受用。

上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 下一篇:单警综合演练的组织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