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

时间:2022-08-06 09:36:50

谈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

[摘要] 本文分别从修改课程体系,编写“一体化”教材,教学的改革以及教学设施的投入等方面阐述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课程教材改革投入

近年来,我院在“一体化”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把“汽车维修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作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试点,力求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以操作性技能教学为主线,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探求优质高效培养人才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就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来谈谈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修订课程体系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总体目标及我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生产一线的技术、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工作。他们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还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我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主要分为四个大方向:维修、检测、营销、应用。我们针对这些专业方向相应的职业岗位进行走访与调研,分析得出职业岗位对汽车技术能力的需求。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各方向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如在制定汽车维修教学计划时,我们就分为“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拓展模块”。在“专业知识模块”中,又分为“构造模块”、“检测模块”、“维修模块”等。在维修模块中,把汽车构造、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课程融合起来。每一模块的目标及要求都很鲜明,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种新的课程体系,使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模块化的一体化教学。

二、编写一体化教材

改革教材是课程改革核心的环节。改革后的教材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在使用上同步,教学内容应增加新技术、新知识、新规范的介绍和应用。因此,我院组织了相关教师对原有单独的各门课程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并参照有关的专业资料,编写一体化教材。实施中我们把相关联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整合起来,删减冗余部分,通过课程内容间的相互渗透,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增加一些企业应用范例以及实践教学与实训内容,从而成为适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综合型教材。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他们不但是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者,还是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因此,专业一体化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纯粹意义上的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都不能满足专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所以,专业教师要积极探索,寻求最好的教学方法。除了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外,还要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汽车维修班的“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每周六节课,全部在一体化教室完成。在上课时,我充分利用一体化教室的直观效果,时刻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采用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学生演示、课堂讨论、分组作业、多样化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应用“典型任务”及“综合任务”模式,使理论知识更好的向实践应用转化,并结合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结合学生每节课的作品展示进行归纳总结。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一体化教学中很好地实现了“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融合,行动、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四、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我校非常注重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尤其是注重对专业教师知识的更新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到目前为止,我院已经先后组织二十多位汽车专业课教师到省内外学习,其中一位汽车专业教师参加了德国进修班的学习。“双师型”教师已经占任课教师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有的专业教师还受聘于汽车维修企业,为一体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硬件建设方面,学校为汽车专业的四个方向均创建了一体化教室,为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五、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反思

“一体化”教学进一步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参与,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工作的认识和经验,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就我院调查显示:应用了一体化教学的班级比其他班级在学习氛围、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进步。由于一体化教学必须具有一支素质精良、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最好的办法是要求教师达到“双师”型,即理论知识方面达到讲师水平,实习操作达到中、高级水平,这样就迫使教师不断学习、实践提高自己专业水平,自从一体化教学方式实践以来,我院的汽车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对学生的素质提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学院教学风气明显好转,教学质量显著改善,学生的专业素质逐步提高。这无疑对学院的发展起来了良性的推动作用。

总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为高职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例如:课程改革还不尽完善,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校本教材的开发水平行限,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一体化”教学也有它特定的适用性,职业教育应不断地分析市场,研究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钱锦武.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上一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主变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 下一篇:浅谈机房显示器开关电源检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