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智能发育的影响

时间:2022-06-06 05:29:42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智能发育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自出生后3~7天即开始采用医院和家庭相结合的方式,接受良好环境刺激和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照组行一般治疗和常规育儿。两组患儿均定期定人于0~1岁时进行智能发育随访。结果:干预组在出生后28天时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和6、9、12个月时发育商(DQ)均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早期干预;缺氧缺血性脑病;智能发育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0-1451-03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窒息后的缺氧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造成围生期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致多器官功能受损,最主要的是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致伤残率高。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立和抢救技术的提高,许多中、重度HIE患儿得以生存,但存活儿常有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如何改善其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深受医学界关注。对我院收治的中、重度HIE患儿进行医院和家庭相结合的早期干预和定期随访,效果满意,伤残率明显下降,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中、重度HIE患儿60例,均符合《儿科学》第六版HIE临床诊断标准[1],经头部CT检查确诊,并除外先天性及遗传代谢性疾病。60例均为足月儿,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2 600~4 500 g,均为本院产科出生6h内转入新生儿病房的患儿。按随机抽样并与家长沟通的原则,同意早期干预者为干预组30例,拒绝者为对照组30例,干预组含中度HIE 21例,重度9例,对照组含中度HIE 23例,重度7例。两组中、重度HIE患儿均于确诊后接受相同的常规综合治疗,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两组患儿在母亲年龄、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窒息程度、性别、出生体重及胎龄方面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喂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及居住环境方面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监测时间:干预组12个月前每月随访1次,并根据病情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28天和6、9、12个月各随访1次,并进行保健指导。

1.2.2 智能发育评估: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出生后28天采用鲍秀兰等[2]主编的《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一书中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法评分,于6、9、12个月采用首都儿研所《0-4岁儿心量表》进行神经运动发育检查,发育商(DQ)>90为正常,90~75为可疑异常,<75为异常。

1.2.3 干预内容:干预组患儿在新生儿病房住院期间即提供良好环境刺激,在床头悬挂红绿色气球,播放轻音乐,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以减轻针刺痛苦,避免强光、噪声等对患儿的不良刺激,每天予新生儿抚触2次,每次15分钟。患儿自新生儿病房出院后转早教康复中心继续早期干预治疗,在包括认知、语言、情感、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婴儿体操、按摩、水疗和主动运动训练,通过定期做0~1岁神经运动检查发现异常者做相应的康复训练,对姿势异常、肌张力改变及确诊为脑瘫或疑似脑瘫的患儿做手法运动治疗,配合按摩、Bobath治疗、经络导平、脑循环刺激、水疗、高压氧和护脑药物等综合干预措施,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家长的经济实情选择不同的项目,一般选3~5个项目,医学干预2~5个疗程,每个疗程20天,手法运动治疗每次45 min,每天1次,Bobath治疗、经络导平、脑循环刺激、按摩每日1次,每次30 min,水疗每日1次,每次15~20 min,水温39~41 ℃,室温24~26 ℃,由康复训练师亲自操作,并逐步指导家长训练,高压氧治疗2~3个疗程,每10天为1个疗程,每天1次,每次60 min,每两个疗程之间休息3~5天,若有颅内出血等高压氧禁忌证者[3],待确定出血停止后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护脑药物治疗选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或鼠神经生长因子等,10天为1疗程,两疗程之间休息10天,连用2~3个疗程,在停止医学干预之后继续家庭干预治疗。

1.2.4 干预模式: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体检和育儿指导,包括喂养知识、疾病防治知识等宣传。干预组采用医学干预和家庭干预相结合,在早教康复中心个别或集体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智能开发训练,参加亲子训练班。对照组患儿没有接受医学干预和家庭干预治疗。

1.2.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x±s表示或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2.2 两组NBNA和DQ比较:见表2。

2.3 两组12个月龄时智能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HIE后遗症的早期预测:黄真等[4]研究高危新生儿神经伤残后遗症早期预测敏感指标,并对其进行了归纳,包括:(1)中、重度HIE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2)我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学测查(NBNA),其中生后7天和12~14天NBNA评分<35分,对判断预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颅脑B超或CT动态观察脑损伤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是准确判断预后的关键。以上这些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预测指标,有助于对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早期评价,早期介入和有针对性地早期干预治疗,并对患儿预后做到心中有数。

3.2 早期干预能促进中、重度HIE患儿的智能发育:国内外研究表明,中、重度HIE是新生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且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死亡形式以凋亡[5]为主,由于细胞凋亡自缺氧缺血后6~12 h开始,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一段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并可逆的过程,及早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可阻断或减轻凋亡,可防止神经细胞迟发性死亡,从而减轻脑损伤程度,降低伤残率的发生。本文资料结果表明:干预组和对照组12个月时智能发育正常率分别为93.33%和70.0%,差异有显著性(P

3.3 健康教育:父母对早期干预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干预的效果,因此,必须提高父母对早期干预的认识,使他们能自觉地执行干预计划。我们主要通过每月1次的多学科知识讲座,建议看《0-3岁早期干预大纲》和光盘,经常参加不同年龄组的亲子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六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

[2] 鲍秀兰,孙淑英,郑 毅,等. 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329.

[3] 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 第一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1.

[4] 黄 真,苏 伟,席宇诚,等. 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及脑性瘫痪的早期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97.

[5] 韩玉昆.努力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水平[J]. 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401.

收稿日期:2008-01-29

上一篇:268例巨大儿临床分析 下一篇:卡环可摘局部义齿与附着体义齿咀嚼效率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