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开启农村语文课堂的钥匙

时间:2022-06-06 04:42:56

朗读,开启农村语文课堂的钥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然而,现在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却不够重视,很少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普遍存在声音拖长、唱读、读不出感情、读不出语言文字的韵律、读不出美感等现象。

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的现状,我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加大朗读训练的力度,大大提高了学生朗读文本的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喜欢上了朗读,就会把朗读变为自觉的行为,就会认认真真地读好每一篇课文。在教学实践中,我通常会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小学生朗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古诗《鹅》一课时,我一边播放录音一边生动描述:“在碧绿的湖水中,一只大白鹅从远处慢慢地游来了,红色的脚掌轻轻地拨着绿波,边游边唱着欢快的歌……”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着我所描述的情景,深深地被诗情画意所感染,不约而同地跟着录音朗读起来。针对这首诗歌在语言上给人节奏感强,韵脚整齐,平仄得当,有快有慢,有抑有扬的美感的特点,我要求学生跟着录音读,并要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人喜爱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来。这样,学生入情入境,朗读的兴趣也大增。

二、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于永正老师说过,教师的范读,也是一种指导,而且是更现实、更直接的指导。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必要的示范指导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先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语气、节奏、音色等,然后让学生试读,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我才给学生示范朗读。如在教《难忘的一课》时,对文中第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学生自己朗读时读不出那种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情。这时,我先范读一次,然后指导学生朗读:把“中国”作为重音,第一个“中国”要适当加大音量和增加音长;第二个“中国”的音量要适中,但增加音长;“爱”字后面应有短暂的停顿,以便把“中国”读得饱满、深情。在范读完后,我还提问学生:为什么老师在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要这样读?这样读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提问,一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二是能引起他们的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三是能使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当然,对于一些比较难读懂的课文或古诗,我还是先给学生进行示范朗读。这就降低了难度,放缓了坡度,学生在听了教师范读后再读,就容易多了。实践证明,学生跟着教师的领读,既能领会文义,体验文章的情感,又可以从中学会断句,纠正方言发音。

三、把握课堂主阵地,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就是要求学生朗读时不漏字、不添字以及不读错字。“流利”就是要求学生朗读时不重复、不打结、不读破词或句子、不唱读,并能根据课文内容正确停顿。“有感情”就是要求学生朗读时能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读出来。学生要达到朗读的基本要求,不是一两天、一两节课就可以做到的,必须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

为了使学生达到朗读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比如,我在教学《蓝色的树叶》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林园园愿意借笔给李丽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用横线画出林园园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李丽说的话。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句子,然后用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学生读,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句子,就多请几名学生读,难读的句子就教师示范读。读熟练了,我就让一个学生来领读,或由女生扮演李丽,男生扮演林园园读。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准、读好文章,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

四、积极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难免有一些学生比较胆小而且朗读水平较差。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帮助学生树立朗读的自信心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鼓励就是最好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有时候还夸大对学生的表扬,比如:“你读得真好!就像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一样!”“你读得真不错,将来可以当播音员了。”对于一些学生朗读得不够到位的地方,则可以采取幽默、巧妙的点拨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朗读水平。

经过我的努力,我班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现在我班绝大部分学生朗读时都能做到:朗读内容正确、流利,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有停顿、语速适中,而且能读出情感,停顿换气合理,语速、语气符合文本基调等。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巧用儿歌,提高低年级教学的趣味性 下一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