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时间:2022-06-06 03:16:39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摘 要 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感。

关键词 语文 朗读 教学

一、新课标对低年级朗读教学的定位

新课标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则清楚地规定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和程序性。没有"正确",不可能有"流利";没有"流利",也不可能"有感情"。这种规定,对于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是科学的,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语言建构的规律和语感形成的规律。朗读教学中,老师要创设读的情境,给足读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读的帮助,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读中体会、不断感悟。阅读教学突出朗读,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品读、评读、诵读、角色读、表演读、竞赛读……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争先表现,能营造浓烈的阅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同时,强化朗读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1、加强学生对朗读作用的认识。

其实,学生在识记理解文章方面,朗读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触动学生思维,充分地挖掘文章的灵魂所在。同时,朗读是提高演讲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弥补言语的缺陷,锻炼口才,提高自已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充分发挥教师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课前可做适当布置,营造文中的气氛,这时教师进行精彩的范读,能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时代的距离,使学生仿佛进入了当时的情景。这时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比较得心应手了。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范读时可让学生把眼睛闭起来,静静地感受,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达到一种境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读是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应该教会学生总结朗读的经验,把握朗读的技巧。

3、利用好课文录音,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的审美能力。

磁带上的朗读准确、规范、声情并茂,与之相配的情境音乐渲染出课文的意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融入感情基础,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因此听课文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对朗读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声音的无穷魅力。朗读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调把故事的情节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下子被课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觉地跟着录音默默地读起来,有的在随后精读课文时模仿录音中语气、语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文录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欲望,都想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个性和动人情节。

4、灵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

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读,不讲求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多方面地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比如:采用个别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较读、师生合作读等。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练习。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以竞赛、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高年级的学生则喜欢速读、品读等。

1)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2)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陷,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3)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4)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

5)比较读。每位学生都有好胜心,如果有人比他棒,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会更加努力。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

6)师生对读。像古诗词、古文之类的课文,老师读上句,学生接下句,也可以交换去读,或者老师说出意思,学生说出诗句或古文。这样不仅通过朗读学习了内容,还对诗词、古文有了更深的印象。

5、落实主体地位,以读代讲,读中质疑;以读悟情,品出深层意境,读中释疑。

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宝库,传统的经典文章都非常重视词藻的华美和用词的准确。因此,在理解朗读文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敢于质疑,自主发现疑难字、词、句、段,抓住重要的、中心的词句,反复品读,反复体会,这就可以抓住文章的灵魂,悟出作者作文的意旨,以达到挖掘和理解课文的深层意境。再通过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就能以读代讲,读中释疑。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好培养方案,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刍议 下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