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60例的X线胸片与CT检查对比分析

时间:2022-06-06 05:06:07

慢性咳嗽60例的X线胸片与CT检查对比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531-02 中图分类号:R81 文献标识码:B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病因复杂、多样,慢性咳嗽指咳嗽3周以上,经正规治疗效果不佳[1]。慢性咳嗽引起肺部疾病主要诊断手段有:通过采集病史、听诊、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CT作为一种胸部疾病诊断重要手段亦逐步普及。其中X线及CT扫描对肺部疾病引起慢性咳嗽有定性、定量诊断作用,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笔者对60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X线胸片和胸部CT检查对照研究,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5~68岁,平均42.6岁;病程3个月~25年;病种:慢性支气管炎36例,肺结核6例,支气管扩张5例,肺癌13例。

1.2 检查方法:X线胸片采用岛津500AmE X线机,摄胸部正侧位片。CT机为美国GE-PAC-CT扫描机,扫描范围肺尖至膈肌角,层厚8-10 mm连续扫描,时间一般为5秒。

2 结果

2.1 慢性支气管炎:36例,年龄40-68岁,症状:咳嗽、咳痰,其中有27例伴有肺气肿、肺大泡、肺源性心脏病(9例),5例伴有支气管扩张,3例伴有间质纤维化,1例伴有周围型肺癌。X线胸片:肺纹理增多、紊乱、网状、索条状、斑片状模糊影;并发肺气肿的胸廓呈桶状、两肺透光度增强、肺纹理纤细、稀少、隔膈低平;并发肺源性心脏病的,心影狭长,肺动脉段突出,右下肺动脉横径>1.5 cm。胸部CT:双肺密度减低,肺纹理增多、紊乱及斑片状模糊影,胸膜下区散在大小形态不一肺大泡,肺内有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腔变细、刀鞘样、“轨道征”、“支气管空气征”,血管迂曲、截断,并发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主干增粗>3 cm,右室增大,壁增厚。

2.2 肺结核:6例,年龄25-60岁,症状:咳嗽、咳痰、咳血(4例),均为继发型肺结核。X线胸片:双上肺尖后段、下叶背段斑片状模糊影及纤维索条影、散在钙化灶,肺门上移,肺纹理呈垂柳状,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胸部CT:以渗出病灶为主,斑片状模糊影,支气管空气征,部分增殖、纤维化病灶及钙化灶,可见扭曲扩张支气管,部分纵隔内有肿大淋巴结。

2.3 支气管扩张:5例,年龄26-36岁,症状:咳嗽、咳痰、咯血。X线胸片:两下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囊状及蜂窝样阴影;2例胸片无异常发现。胸部CT:显示支气管壁增厚、扭曲,支气管扩张呈囊状、柱状、静脉曲张型改变,“轨道征”、“印戒征”及合并肺内感染渗出性病灶、肺大泡。

2.4 肺癌:13例,年龄38-67岁,症状:咳嗽、咳痰、咳血、胸痛。中央型肺癌8例,周围型肺癌5例。X线胸片:中央型肺癌:肺门肿块有分叶、毛刺,斑片及索条阻塞性肺炎阴影、气管支气管狭窄、中断,纵隔、气管患侧移位;右上肺不张“S”征5例;患侧胸水3例;肺转移瘤2例;肺门无肿块2例,仅有阻塞性肺炎征象。周围型肺癌:肺内肿块大小2-3.5 cm,边缘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病灶周围肺纹理纠集。胸部CT:肺门、肺内肿块,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毛刺,偏心型空洞4例,洞壁癌性结节影,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肺内转移灶,气管、支气管狭窄、中断,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胸膜凹陷征、胸腔积液。

3 讨论

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多而复杂,并且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占全身慢性疾病比例很大,门诊医生诊断多以“咳嗽原因待查”到放射科进行X线或CT检查,怎样才能准确诊断何种肺部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案,笔者认为,对慢性咳嗽性疾病患者,临床医师应详细采集病史、查体,同时行X线及CT检查。X线或者CT胸部检查,可以借助影像学的特殊性,对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形态、病灶大小、形态、密度、位置,对疾病进行定位、定性、定量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X线胸片:价格低,诊断及时准确,实用于肺部常规检查,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肺癌初步诊断等。CT扫描清楚、准确显示肺内病变大小、形态、位置、气管、支气管、纵隔淋巴结、心脏、胸腔病变情况。如支气管扩张症常见于4~7级支气管,1~3级支气管通常无明显改变,X线难以作出准确诊断,CT则清楚准确显示支气管扩张部位、类型(柱状、囊状、静脉曲张型、混合型)以及肺伴随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3%-97%,特异性为93%-100%[2]。总之胸部X线、CT检查两者各有优点,相互结合,对肺部疾病引起慢性咳嗽有定性、定量诊断作用,对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负荷超声心动图和负荷心电图在可疑冠心病患者... 下一篇:240例婴幼儿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