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终身道德学习贯穿于中职德育教学中

时间:2022-06-06 01:58:16

如何将终身道德学习贯穿于中职德育教学中

摘要:现今,很多职校毕业生一直找不准自己的人生方向,频频跳槽,或步入社会时,在人际交往方面和工作态度方面有所欠缺。所以,迫切需要中职学校的德育老师能传授学生终身道德教育的理念,着眼于未来,关注中职生今后的成长,把现实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作为出发点,从根本上抓住道德问题的实质,正确指引今后人生路上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德育教学;中职;终生道德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71-02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将终身道德学习贯穿中职德育教学中

一、确立中职生终身道德学习的理念

要让中职学生不断丰富发展道德新经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就不应该强迫学生建构意义完全相同的道德标准,因为这些学生的道德水平不同,而是应该让他们在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经验;要让中职学生学会自己学习道德经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就不应该把实践教学的领地变成进行单一的“师传生受”的“填鸭式”教学的传统课堂,而是应该让学生在真实的道德情境中发现道德的矛盾,进行道德抉择;要让中职学生学有意义的建构道德规范,中职学校道德教育就不应该脱离现实的社会需要,盲目的遵循社会理想需要,对学生进行虚幻的和脱离现实的教育,导致“使人变成了脱离大地、脱离了生命冲动、脱离了死亡体验的单向度的幽灵,成为了一种最终不可能存在的虚幻的人。”而应该使其借助自己的道德智慧,致力于探索并建构有意义的道德行为。为此,我们应该,首先让中职生自己参与生命意义的探讨,在社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争取有价值的人生;其次,让中职生学会随时关注社会变革形式,及时调整自己的道德价值观,适应社会。

二、将合作与对话应用于中职德育课堂

从终身道德学习的意义上讲,合作与对话对于儿童的道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从道德的社会性以及道德教育开展的活动性,说明一切道德学习必须借助于合作与对话。不同人之间的合作与对话能让学生学会宽容异己、尊重差异、认可价值多元的精神。通过合作与对话,学生之间的友谊得到增进;同时能让学生在合作与对话中意识到: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即便是相同的人,由于生活经历和道德背景的不同,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在德育学习中,应该多设计一些师生和生生间的合作与对话,让学生学会换位思维,思考别人为何会坚持其所坚信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并理解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学会接受并尊重别人,不再盲目的听从“权威的声音”。老师不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而是与学生平等的进行交谈,共同进步,真正的道德思考不可能发生在孤立的象牙塔里,只有在交流中才能产生。只有这样,才能让让学生主动参与道德活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三、活动学习法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热情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躬行实践对于道德教育实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活动学习法教学的综合课程,就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在劳动过程系统化基础上开发出贴近职业和生活实际的学习领域,培养学生了解和学会劳动,能够综合地运用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在德育活动学习法的运用过程中,应该让中职生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经历事情,自主抉择,自主判断,自主体验,自我感悟,而不是传授死板的、模式化的、不知所用的道德理论知识。德育教学不再按照学科逻辑结构而是按照活动逻辑过程来进行,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在活动导向教学中,教师的职业角色发生了变换,责任范围扩大。教师由讲授者,转变成为活动学习的策划者,工作重心从“授”转变为“导”,包括诱导、引导、指导、辅导等。教师不仅要负责课程开发与学生智能开发,还要精心加工信息资源供学生咨询和参考,是学生道德学习过程中真挚的合作伙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变性格,掌握自己的命运。

四、创设学校德育环境

学校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何以成为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道德教育效果的不明显。“以人为本”的中职学校道德教育环境应该是合乎人性的,宽松、健康和向善的,只有尊重中职生的成长规律以及正常需求的德育环境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所以,中职学校道德教育不应当成为一种应试性的强迫教育。在学校德育教育的研究中必须重视道德学习环境的创设,不仅要设计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显性环境,还要优化有利于学生道德意义建构的隐性资源,为学生创设一种课堂之外的德育氛围,比如策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一些团队合作的项目。良好学校德育环境的创设,不但要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密切联系,还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相联系。通过好的德育环境,可以使道德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有效体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想象这种理论所联系的实际是什么,这样就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环境的意境自然而然也就贯融于其中了,环境的溶剂作用是学生的道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五、德育课堂中实施有效的道德评价

道德评价的有效性表现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过程等方面。在内容上,不但要评价学生掌握基本道德规范的程度,还评价个体的兴趣、态度、策略等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改进;在评价的主体上,要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家庭评价、社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使学生由受教育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评价的标准上,既要有以德育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又要有以学生的个人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体特点;在评价的过程性中,要为学生确定个体化发展性目标,不断收集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过程中的资料,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不断地树立自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进步。同时,在多元性的道德评价时还应考虑学生年龄特点,采用不同层面,不同要求,不同标准,科学、合理地对学生道德水平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激励性,并模糊德育活动与评价活动之间的界线。

总之,在终身道德学习理念下,中职学校不可能在短短三年里让学生掌握所有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法,中职学校德育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固定的道德理论,而是着眼于提高发展未来持续道德的能力,为以后的道德提升做好准备。

上一篇:《高职学习困难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分析... 下一篇:创新教育在话题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