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中

时间:2022-08-24 06:51:59

试论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主义;天人合一;礼治精神。开拓专业领域中的文化新内涵、寻找区域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开展与所学专业有关的企业文化研究等有助于大学学科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主体是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指的是其中的积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有四个方面: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主义;天人合一;礼治精神。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科专业的文化要素,推进特色大学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开展专业与梦想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研究与实践,拓展新形势下的大学文化的新内涵,具体研究如下。

一、勇于开拓专业领域中的文化新内涵

加强课堂理论教学的文化内涵并与课外实践体验有机结合,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所学专业,开展旅游文化研究、饮食文化研究、企业文化研究,从而促进学科教学,丰富大学生文化底蕴。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专业学生学习中

如今旅游增温不下,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只有以文化为底蕴,旅游业才能有档次、有品位,常胜不衰。唐诗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李白、杜甫、王维、元稹、高适等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信息。中国古典诗词范围广博,涉猎从自然到人文的风俗,作为一部精神文化史的唐诗,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部反映唐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记述自然风光、名川胜迹、人文建筑、服装服饰、风土人情、绘画书法、音乐舞蹈、节日庆典、传统习俗包罗万象,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产,如能有针对性地应用到旅游专业学科教学中,则可为旅游注入新的活力。另外,从边塞诗中了解我国古时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了解丝路上的主要城镇、朔漠风光、异域风情和异域文化。借助唐诗对黄河流域的叙述,了解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和繁华古都。从对长江流域的叙述角度出发看唐诗,看春江花月、烟雨楼台和文人雅士的江南特色。通过收看《舌尖上的中国》电视纪录片,以及阅读董桥的散文如《乡愁的理念》等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将知识和理念、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中。

(二)将饮食文化融入专业课学习中

中国自古以来重自然,爱生命,追求和谐,饮食活动注重情趣,烹饪讲究技巧的施展、饮食器具的挑选、菜点的安排,注重审美情趣。中国饮食文化具有如下特点。如风味多,南米北面,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四季有别,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讲究美,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注重情趣,中国菜肴的名称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的命名,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等来命名。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花鸡、鸿门宴等;食医结合,药膳同源等。中国饮食文化注重人文情怀,不管是什么目的,大家都会团团围坐,举杯相敬、让菜、劝菜,分享各自内心美好的事物,分担朋友内心的痛苦。此外像孔府宴、满汉全席,席中还有诗歌答奉、百戏歌舞、投壶行令,文采斐然。其规模盛大、高贵,程式复杂,珍馐菜肴达三百多种,它拥有中国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誉。

二、寻找区域文化中的传统文化,构建特色大学文化

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深入社会实践,结合城市承办的各种博览会、文艺演出、体育盛会等形式,开展寻找中国传统文化根基活动。以吉林省农博会为例,开展专业与区域文化融合研究。在旅游景观设计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大学文化,与区域文化融合,体现吉林省民俗文化特点。吉林省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人居多,是世界公认的萨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农博会展览中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将梦想与景观设计的实践融为一体,突出区域民俗文化的特点,如汉族传统民居――土坯房子篱笆寨;满族传统民居――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朝鲜族传统民居――立柱支撑、纵横梁木、进门就是炕。“地窨子”“马架子”“闯关东”时的民居。现代生活方式替代了传统民俗,但是我们不该让当代大学生忘记优良精致的民俗文化。

三、开展与所学专业有关的企业文化研究实践活动

企业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结合大学所开专业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企业文化,丰富所学专业的文化底蕴。如一汽大众企业文化研究、北京同仁堂的企业文化研究等,这样有助于学生求职就业以及职业素养的养成。同仁堂有着335年悠久历史,三百多年来,同仁堂人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严格遵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经营中坚持“德、诚、信”的优良传统,确保同仁堂招牌的熠熠生辉。改革开放以后,同仁堂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内涵,坚持诚实守信的经营观、义利观、质量观、激励观,发展观、人本观,将企业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中。

总之,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中,构建特色大学文化,是教学改革切实可行方法与技巧。

(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高职旅游类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以信息技术提升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