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年要卖几个高尔夫球?

时间:2022-06-05 01:38:01

英国每年要卖几个高尔夫球?

不记得从什么地方看到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的三次求职经历。

 第一次求职时,她投出很多简历。毕竟是初出茅庐,到哪都是新手,没有工作经验,多投几家,碰碰运气吧,这就是她最初的想法。

几天后,她接到一家电器公司的电话,通知她去面试。这让她既高兴又紧张。听说同伴求职时把求职简历弄成一本配有性感艺术照的小册子,她没有那样做,毕竟自己不是应聘人体模特。但她认真做了思考和准备,精心打扮了一番。

由于在梳妆打扮上花费了挺多的时间,又怕挤公车弄脏了一身装束,她决定打车去面试。可是,那天打车时却十分不顺,等她打车赶到应聘地点时,整整迟到了一个半小时,工作人员手里举着一叠报名表对她说:“这位小姐,你的名字已经喊过两次,我们招聘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准时到岗,而且需要有一种吃苦耐劳的品格,我看你不适合,等我们老总退休后你再来应聘他的职位吧!”

 她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次落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在打扮上花了太多功夫,耽误了时间,费力不讨好。过了几天,她前去应聘一家公关礼仪公司。她一改上次的打扮,干脆素面朝天地骑自行车到了应聘地点。工作人员见状,立即摇头对她说抱歉:“到公众场合,注重仪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我想你在大学里不会没有学过吧!”

 两次应聘失败的教训,并没有使她心灰意冷,反而为她积累了经验。她对亲友们说:“也许那两项工作根本不适合我,没有什么遗憾的。”

 一段时间以后,她又接到一家中英合资企业的应聘电话。她吸取前两次的经验教训,稍作打扮,非常准时地到达招聘现场。她递上装有包括自己毕业证在内的资料袋,工作人员稍微看了一下便说:“我们不是不相信国内一些人的毕业证,因为这些只能做参考,我们要的是你掌握知识多少和以后工作能力怎样,进来坐下吧,每人一张单桌。”

 等应聘人员都到齐后,主考官发给每人一张答卷。她展开一看,没有传说的密密麻麻二百多个题目,让你做了半天才知道只做其中某一个小题。这次的试卷上面仅有一道题目:英国每年要卖几个高尔夫球?限定45分钟内完成。

 她还在思考,发现许多应聘者没过十分钟,就先后离开考场。她估计是那些同伴拿到这个题目以后,无从下手,因为头脑里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材料。对她来说,这道题同样棘手。

 可是,她知道,人家走我也走,说明谁也不会得到这份工作。她挖空心思,努力搜索大脑里面的内存。虽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是搜到一些信息,得需要整合才会得出结论。

她认为英国每年要卖高尔夫球的数量,应该不是一个具体数字。这个数量不仅与市场需求有关,而且与英国现有人口数量有关,英国多少人口大学里学过,她自然很清楚。可是,并不是英国人人都要买高尔夫球啊,她把英国人口数锁定在30~45岁之间的人数。

但是,在这个范围的英国人中,不是每个人都喜好打高尔夫球,还有非常喜好的人群中每年每人会消费几个球,这几种现象整合起来,就得出一个英国高尔夫球的需求范围。她写到答卷上的不单单是这组数字,还有她推算的各种依据,权当是“计算步骤”或“计算过程”。

这道被平常人看做是一道无厘头的题目,从她的答卷上看来,有完整的思路和推算过程,有着与“标准答案”基本相符的计算结果,最后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员。

 第一次迟到了,被拒绝;第二次不注重仪表,又一次碰壁,这不说明她没有实力。任何时候,迟到和不尊重别人,在职场上都是很忌讳的。但是,这种失败对于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而言,也是在所难免的。而每次失败都能留下经验和教训。只要有实力,就不怕寻求不到理想的工作。

上一篇:用就业力打开就业之门 下一篇:先看职业 再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