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就业力打开就业之门

时间:2022-07-31 05:12:25

用就业力打开就业之门

这厢是企业在高呼“用工荒”束缚了企业发展脚步的怨声,那番却是大批徘徊在就业大门之外的应届毕业生惶惑的脸孔。在农民工身价上涨的同时,“高级工人”们的身价却似乎面临着不断缩水的窘况。为此,记者采访了浙江两所职业院校的相关负责老师,探寻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艰难就业季里大获全胜的内在因缘。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业起跑从入学开始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绝大部分的毕业生已经找到了工作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的庄朝霞老师甚是自豪地对记者说。大概是记者惊讶的表情逗乐了庄老师,她笑着解释道:“毕业季只是我们学校就业工作的冲刺阶段,真正的起跑,从三年前新生入学的那天,就已经鸣枪开跑了。”

就业教育贯穿始终

每年九月新生入学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的老师们就要做好新一轮就业教育的准备。全程化的就业教育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实行了好多年。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以及商品展销会、大学生创业园、电子商务平台、社团活动等各种形式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的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又起到了提升学生的能力与自信的作用,让新生迅速地融入到展示自我的氛围中去。大一新生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会相对比较焦虑,在他们的始业教育中除了专业教育外,还应广泛运用团体辅导技巧,让他们消除焦虑、迷茫情绪。

此外,行政老师、分院班主任、辅导员、学长学姐等多股力量还联合就业指导办公室,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树立起职业意识。首先是学校推荐,利用数字平台将企业招聘信息发给学生;其次是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利用身边的人脉资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教育学生尽可能实现实习单位与就业单位的合二为一。

职场定位决定地位

春节前后,浙江很多中小型企业普遍遭遇的“用工荒”问题也牵动着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谢一风的心。在他看来,薪资水平低依然是企业招不到心仪员工的最重要原因。“尤其是现在浙江的生活水平渐趋提高,外来务工者到浙江来的生活开支增加,薪资的增长幅度跟不上消费水平的增长,加上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进程的加快,浙江企业的用工成本确实愈来愈高。”谢院长建议企业认清自己的发展定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度,才能避免陷于一次性买卖的泥淖而束缚企业的发展。

当被问到缘何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远比普通高校更乐观的问题时,谢院长一语中的:关键还在于有没有找准自身定位。“本科生与高职生相比,有一个更高的选择起点,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偏重理论,这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愿意接受动手要求相对高的累活、脏活,很多人都向往办公室,于是很容易造成‘人才拥堵’。但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对自身定位往往更加清晰,对企业来说,他们不但动手能力强,而且就业稳定性也相对更好。”谢院长还介绍了学院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增加了企业对学院毕业生的认可度,由企业的技术骨干带两三个学生的“带徒工程”也已经坚持了许多年。

沉得下来才能脱颖而出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毕业生跟踪回访制度。综合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谢院长对即将走出校园迈向社会的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心态上一定要平和,定位要准确,最忌好高骛远。只要你爱惜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用心去做,在一个岗位上沉得下来潜心钻研,假以时日,必将会有一番大作为。”就业稳定率越来越受到学校与企业的重视,这也是许多制造业企业更喜欢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一大原因。“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当你还没有能力做好一件工作时,就没有资格说不喜欢’,企业不仅是挣钱谋生的场所,更是学习、进步、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如果整天怨天尤人,机遇也将远离。”庄老师也提出了她的忠告。

针对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的庄老师也为他们支了几招:要主动、积极地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去搜集相关领域的就业信息,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性格、能力、兴趣等,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

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上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不遗余力,无限延伸着对学生爱与负责的触角。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

人才培养的市场化谋略

“其实节后用工荒也很正常,这是我们国家长久以来的民风民俗造成的。”相比忧虑,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李青主任更主张以理性的思维来看待这个现象,“眼前最重要的是提升整个社会对‘工’的层次认识,新一代产业工人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农民工’加以定义,社会需要的是高技能人才。”

专业建设以市场为准绳

浙江的用工荒实际上是因为技能型人才匮乏。企业总是感慨“重金难聘巧匠”,这其实是对当前教育体制的悲叹。但是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97%以上的高就业率令不少学校难以望其项背。“这是纯就业率,可不包含升学的成分”,李主任略有些自豪地笑笑,“国家近几年对中职学校的投入力度比较大,中职学校的就业情况普遍比一些高校要好。”

作为学院的拳头专业,该院的维修电工、园林、药剂等专业的就业行情持续看涨,毕业生往往供不应求。“我们学院强调实习与就业一体,因为有校企合作的稳固平台,加上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比较强,往往实习期就能顶岗,还没毕业就已经被企业预订完了!”技师学院跟普通高职院校相比,更注重技能教学,李主任介绍说,学院教学的操作课时与理论课时之比达到了6:4,部分专业甚至高达7:3,学院高级工、预备技师学生占在校生人数的92%,所培养的毕业生受到了许多企业的争抢。

按市场需要设置专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早已认识到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教学发展中的调控作用: 2008年,学院与绿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一个全新的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因为认识到了房地产业以及相关的物业管理是今后几年的热门行业,我们就采取了企业冠名班的形式开设新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让企业参与教学过程。这个专业的学生现在都不需要担心就业问题。”李主任表示,只有适应市场的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才能真正获得市场的青睐。

引企入校,契合行业最新需求

当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骨干专业还是机电类等老牌专业,为了让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学院聘请了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来担任辅导老师,同时还安排专业课老师每年抽出两个月下企业学习。通过引企入校的模式,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听取企业的意见,尽可能地完善教学大纲,培养真正符合企业要求、适应生产需要的新型技能人才。

“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契合最新的行业需求,根据产业发展实时调整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生产需要。”李主任提出科学的培养方向对化解毕业生就业难尤为关键。

就业教育应普及全民

“除了在德育工作中穿插就业教育以外,我们还会针对即将下厂实习的学生开设就业与创业辅导课程,参与授课的老师均具有国家二级就业指导师资格。同时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业老总等来学校作创业报告,作为就业教育的平台。”李主任介绍道。其实,就业教育不仅仅需要针对学生展开,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经受一次就业教育的洗礼。

“现在不少职业院校都遇到了这样一个尴尬:就业率高的专业反而招生相对困难。”李主任有点无奈地表示,烹饪、酒店管理等专业就业形势都非常好,毕业生一般都进入了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工作,但是每到招生季,这些专业都有点不招人待见。“关键还是家长对服务行业的理解存在偏差,职业理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变。”由此看来,就业教育的外延亟需扩大。

上一篇:好心态助你职场突围 下一篇:英国每年要卖几个高尔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