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起源、发展和运营模式

时间:2022-06-05 06:42:15

新媒体的起源、发展和运营模式

摘要: 本文结合多年从事新媒体的开创、研发、运营等实践,分析了新媒体形态的起源、成长发展及其运营模式。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years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operation practice of new medi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mode of new media forms.

关键词: 新媒体;诞生与发展;运营模式

Key words: new media;birth and development;opera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012-02

0 引言

今天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让人们应接不暇。公众对媒体的传统认知是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然而残酷的现实是:新媒体正以摧枯拉朽的力量和速度颠覆传统媒体。什么是新媒体?它以怎样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是人们需要了解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从事大众传媒业的行内人士亟待认识的基本问题。

1 新媒介形态的诞生

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媒介的主要支撑技术是网络通信,目前主流三大网络是通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网。为了交流方便,互联网技术通过统一地址、统一数据帧、统计复用三大手段,把通信、计算机和广播三大网络以及现存所有的网络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网。在电信运营商系统(联通、电信、移动),互联网已经完成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的整合;在广电系统,互联网技术正在大规模渗透,最终完成广播网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已成为现代网络技术的代名词。

由于互联网技术打通了全世界的网络连接,出现了所有网络形态都汇聚到宽带IP网上的局面(IP over Everything),进而不断诞生出大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介形态,极大促进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所以说,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催生出各种新的媒介形态。

2 新媒体的起源

互联网著名公众服务业务有邮件、论坛、网站、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电子商务、短信、微博、微信、IPTV、互联网电视等,而所有业务形态都呈现出承载于互联网之上的趋势(Everything over IP)。整体而言,这些应用同时具备两大基本特征:首先这些应用的起点基于个人通信;其次是信息服务业务。当私有交流演变成群体分享时,传播的特征就出现了,而这种局部现象进化为公众共享时,一种新媒体形态可能就诞生了。因此可以断定,新媒体起源于互联网,发迹于个人通信的信息服务业务。随着技术平台的不断提升,媒介交流的速度、种类和便利性不断提高。需要强调的是,伴随着每一次重大科技跃进,媒体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永无止境。

3 新媒体的成长

3.1 成长期大大缩短 就从雏形走向普遍大众应用的时间周期而言,传统媒体如报纸经历了上千年,广播经历了半个世纪,电视经历了30余年;而新媒体的典范,如万维网(www)只经历了若干年,微博经历了3年,微信仅经历了1年。很明显,新媒体成长的时间越来越短。

3.2 用户总量和增长速度极大加快 在手机、个人电脑和电视机三大主流终端中,手机和个人电脑已是完全互联网化的终端,手机和个人电脑的用户总量已经远远超过电视机用户总量,近年来,随着IPTV逐步普及,电视终端彻底互联网化指日可待。所以,新媒体必将囊括所有用户终端。用户增长速度最典型的案例是微信,微信仅1年就发展到1亿用户,截至目前为止已达6亿用户之多,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3.3 产品生命期大大降低 绝大多数新生媒体形态都来去匆匆。即使在短期内形成巨大影响力的幸运儿,如客户端、微博和微信也绝无可能形成当年传统媒体那样持久和垄断的影响力。因此,新媒体的产品生命存活期较传统媒体大大降低。

3.4 服务导向代替大众化娱乐 就娱乐服务而言,传统媒体是大众普遍娱乐,而新媒体则强调以服务为导向的娱乐体验。娱乐体验的消费模式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互联网的巨大存储优势;其次借助搜索引擎的智能推荐,使用户可以在海量内容中快速检索、互动和分享。这种主动性、个性化的传播优势远大于传统广播电视的粗放传播。

4 新媒体运营模式

4.1 服务导向 新媒体运营的第一要务是弄清用户需求。在产品爆炸、传播过度的今天,普通用户的心智往往不能清晰地描述自己的需求。大数据应用可以在海量的历史陈迹中发现大众对媒体细节的好恶,从而在创造和组织产品之前明确目标客户。在产品过剩、渠道竞争过度、媒体垄断性急剧下降的现实下,贴近用户的服务导向思维至关重要,从新媒体角度看,传统媒体血拼内容质量的做法,已是远古时代的劳动方式,内容生产仅仅是新媒体生产链中一个环节而已。

4.2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有两个作用:一是符合用户感受;其次通过无偿服务培养用户习惯。用户体验主要通过终端门户来实现。包括两部分:用户界面设计和平面视觉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包括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结构等;平面视觉设计包括色调搭配、样式、质感等。一个优秀的用户体验应该是让用户感觉不到“门户”的存在。尤其要密切关注下一代的习惯和感受,一个好的产品由于用户体验不好而夭折的例子不胜枚举,腾讯QQ和微软MSN的竞争历史就是佐证。

4.3 刚性需求 用户体验的终极目标是把目标用户的弹性需求变成刚性需求。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无偿服务扮演着催化剂的主导作用,直到演进为用户的一种生活方式,蜕变为刚性需求。

4.4 后向收费 从免费用户体验服务开始,慢慢培养用户粘性,最终达成市场有偿交易,这就是引导用户的后向收费模式。这种收费模式特征是低成本、可持续、大用户量的长尾效应。

5 新媒体运作方式

新媒体运作流程一般包括市场调研分析、商业模式、产品策划、门户设计、技术开发、内容制作、产品销售。按照互联网思维,新媒体运作方式所有的焦点都应集中在产品和服务上。

5.1 媒体的互联网化 新媒体是互联网化的媒体,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主导权由公众媒体向大众用户的大规模转移,传统媒体是以媒体人的角度诠释社会、主导娱乐;新媒体则是用户以自己的方式观察世界、分享快乐。大众用户是业务主导,而媒体角色则转换为搭平台、做服务,这就是媒体互联网化的全部含义。

5.2 产品是媒体 在新媒体思维范畴内,产品就是媒体。产品主要由三个要素决定,即商务模式、用户体验、技术研发。其中商务模式是指产品给媒体本身带来现金流的方式。产品的优劣由以上三个要素的交集共同决定。

5.3 服务为引擎 与传统媒体的主人姿态完全不同,新媒体产品则是绞尽脑汁为用户鞍前马后服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垂直搜索、智能推荐、碎片利用、共同分享。用户借助垂直搜索可以快速达到目标产品,是打造一个高效门户的重要手段,是从外部加速的方法。根据大众用户的离线海量历史数据痕迹,不断挖掘新的模式,自发主动地向特定用户推荐匹配产品,是从内部加速的方法。日常生活存在大量的碎片时间,从门缝中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是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无线业务最核心的手段。分享是人们通过交际满足自尊的本能需求,在分享中信息得以扩散和传播,进而形成媒体效应。

6 结语

总之,新媒体在带给大众用户几乎无限应用空间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是生死存亡。对传统媒体而言,这种转型是极其痛苦的,但是,只有最彻底地颠覆自我,才能探索出一条求生之路。

参考文献:

[1]晓蔚.中国新媒体迅速成长[J].共产党员,2008(09).

[2]2007中国传媒创新报告[J].传媒,2008(02).

[3]尹韵公.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势[J].新闻战线,2009(01).

上一篇:车企的“困惑” 下一篇:防污治堵,岂能“二限”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