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殡葬改革及其法律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05 12:14:02

农村殡葬改革及其法律问题研究

摘 要:殡葬行业的暴利是人尽皆知的。在农村由于人性的单纯和淳朴,保留着一些较为原始的民俗。因此,有些地方土葬依然以一种合理形式存在,有些地方出现了殡葬行业的暴利,缺乏行业监管。另外,农村殡葬改革与农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有很大冲突,农村目前有借殡葬改革之名行圈地之实,所以改革并不彻底。总而言之,在殡葬背后,隐含了古人的、伦理道德和等级观念。传统的土葬浪费土地,而棺材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在局部地区污染环境,污染地下水。殡葬改革后在农村,又增加了火化时的仪式和支出,给农民带来了负担。

关键词:现状与问题;阻力 法律环境 觉解

一、农村殡葬改革的问题与现状

(一)土葬以不合法但合理、合俗的形式存在

中国古代的丧葬以土葬最为普遍,并已经相沿成习。以河南省某县为例,殡葬改革虽早已开始,但该县出现了很长时间的停滞,近年才开始落实。据当地居民透漏,当地村民在进行土葬时一般是趁着夜色偷埋,有的民政机关止步于伦理道德的阻碍,只会对其进行罚款,罚款不交也没有相应的机构进行管制。全县96万人,共有19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按千分之六的火化率预算,每年应火化遗体5760具,但实际每年仅火化1300具左右。2012年全县已规划并落实土地的村及公墓287个,已建成37个,在建131个。从这些数据来看,此县的土葬率没有降低,公益墓地的数量少且建设滞后,使得该县的殡葬改革处于初步阶段,这几年行政机关掘坟现象在河南也多发起来。所以,在该县的殡葬改革基本上还是管制型的。

(二)火葬污染大,骨灰二次葬普遍

该县目前有火化机2台,均是80年代的产品,技术含量低,耗能高,已严重老化,且火化遗体时,大量浓烟、灰尘滚滚从烟囱里冒出,骨灰四处纷飞,污染严重。并且该地明显存在骨灰二次葬现象,在祖坟里埋葬(可能祖坟已经成了别人家的承包田),一般用砖块砌坟,然后用一种水泥材质的棺材装骨灰盒下葬,堆砌坟头。2010年12月2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强调,要不断深化殡葬改革,集中精力着重解决骨灰“装棺二次葬”①,时至今日,根本还是各干各的。

(三)殡葬产品价格混乱,殡葬服务质量低

1.等级分明、服务质量不高

在许多地方,普通炉、豪华炉等级分明,价格不等。在某县土葬改为火葬后反而增加了不少费用,主要是火化费。殡仪馆有的烧不完,夹带着骨头,有的可能跟别的死者的骨头混杂。遗体家属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是忍气吞声。

2.殡葬产品的价格相当混乱。

虽然不像城市的殡葬业一样,出现所谓“天价”。但因为对于殡葬行业有一种天然的“抗拒”,所以农村殡葬业从业人数少,而形成了小范围的垄断,但这种小范围的垄断使得农民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越来越低,即使有反垄断法恐怕在这个方面也是难以触及。如所调查的该县某村的情况是这样的,所谓“殡葬服务商”就是一家人私人办的,且没有任何营业执照,甚至连殡葬车都没有牌照,交通部门也不管(殡葬车无人检查)。他们提供的殡葬产品质量差价格高,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一件寿衣的成本只有50块钱,转手就卖400元,火化费在2011年11月份只有400元,2012年上半年就涨到700元,2012年8月份就涨到了800元,抬尸费400元。当地民政局曾经在2005年时收到过对于这家农村私人殡葬服务商的投诉,但是只是给予口头训诫。

(四)农村殡仪馆出现亏损

殡葬行业暴利人皆知,但不知在农村,尤其是土葬大行其道的地方,殡仪馆往往亏损严重。殡仪馆的干部职工从事的是特殊行业,在农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这种职业都有着某种偏见,认为这种职业“不详”。在大城市殡葬行业是牟利行业,可是在该县,该县的殡仪馆在很长时间内严重亏损。据该县殡仪馆调查报告指出:其每个职工只能住一间小瓦房,厨房是用石棉瓦搭建的简易棚。工人工资除5名同志是财政全供的,其余24名系自收自支人员,每人每月工资仅600元,虽然火化工是特殊工种,应该有特岗津贴,但是因馆内效益不好,还得负债更新设备。

二、农村殡葬改革阻力

(一)传统丧葬作为一种民俗由来已久,百姓固守

“丧”字在甲骨文中就出现,并且原意为“采桑”,它包含了四种说法,失去,死去,尸体和哀葬死者的礼仪,而“葬”字是掩埋死者的象形文字。将死者的遗体掩埋在草丛或者用井字型的棺木装殓起来埋葬。② “葬”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和意义,体现了从弃尸之俗到土葬的演变。

“婚嫁固然张扬,但尚不及丧葬”“丧葬之中,葬又看得清淡一点,因为坟茔都在乡间,葬的时候没人瞧见,丧之中尤以殡最为铺排,因为这是从街坊经过的,看见的人最多。”③ 可见,丧葬应该包含了丧,殡,葬三个过程。其中,殡作为最铺张浪费的环节也已成俗久矣。在农村又讲究孝道,加上丧葬是小辈为长辈办的,因此有时候铺排甚于婚礼。

(二)传统思想的流变

土葬就是最能体现死者生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料想,虽然人已经不在,但他的尸骸却穿越了几千年重新回到世界的舞台。儒家“养生送死”的孝道观,与历代帝王所倡导的以孝治天下不谋而合。土葬满足了人们情感的需求是远远超过理性的。皇帝主张“以孝治天下”其实也是中国“家邦”社会制度的总体要求。隋唐佛教盛行,出现了火葬,跟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思想冲突,于是他们极力反对。宋以后的帝王也是禁止火葬。

(三)农村缺乏有力的监管

该县地处北方,从殡葬改革的进度上来看,殡葬改革才刚刚起步,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称为百家必争的中原地带,土葬还是其主要形式,土葬依然大行其道无人管,其监管漏洞已然形成,农民消费者深受其害。

三、农村殡葬改革法律环境分析

(一)殡葬法律体系内部的不调和性

1.殡葬法律规定不完善

我国的殡葬法律体系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殡葬管理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构成。《殡葬管理条例》其本身由国务院颁布,效力已经大大降低,其规定也并不合理。国家法律的眼里土葬就是封建思想愚昧的象征,少数民族的习俗得到尊重和保护,否则就是破坏民族团结,那汉民族几千年的习俗就要彻底革除吗?

2.殡葬法律规定的权威性缺失

各地的殡葬管理规定、办法也相当混乱。有的由当地政府规定,有的由当地人大常委通过,各级政府又有规定。以该县为例,其殡葬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要积极推进火葬,提倡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该县政府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中竟然规定“对村民偷埋土葬”的,由所在乡、村、组做好工作,在限定时间内可以强制火化。一方面规定这样的强制措施,另一方面执法时又存在随便罚款了事的现象,法律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二)民俗与国家法律的冲突

1.立法上与民俗的冲突

有民才有俗。殡葬风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沿袭多年的传统民俗。1985年的殡葬改革虽然已经实行多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早在唐朝末年,火葬在一些地区就已经存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以至于统治者要屡加禁止。该县的政府殡葬改革规定里赫然有这样一条“对村民偷埋土葬的,由所在乡镇(办)、村、组做好工作,责令其家属限期自行起尸火化。如在限定时间内不起尸火化的,由所在乡、村组织配合县殡葬管理部门强制起尸,强制执行费由丧主负责”。

2.执法上与民俗的冲突

有些地区,执法简单粗暴。按国务院1997年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殡葬改革的重心是土葬改革,是节约土地。可是在执法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掘坟等事件。河南省项城市高寺镇人张某74岁的父亲张勋峰去世后,按当地风俗土葬,谁知1个月后被项城市民政局组织上百人,于凌晨趁家属不在突击掘坟。《殡葬管理条例》中并没有规定民政执法部门有这样掘坟的权力。此举不但违反《殡葬管理条例》,而且也违背了道德和民俗的要求,更加触犯刑法。

四、农村殡葬改革对策觉解

(一)市场引导

在城市,之所以会达到100%的火化率,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多余土地可以埋葬,也可以说城市人已经找不到自己的“根”了,而农村生与死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势必还是广大农民所认同的。政府要合理的引导而不是强制。近年来,多所城市也倡导海葬、花葬等各种生态葬形式。但是,对于农村而言,海葬不太可行。可以将树葬这种形式改造成农田葬。树葬是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将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即为树葬。以树代碑,骨灰成为树的肥料,这种形式固然好,但在农村,祖坟多已经被改造成农田,把骨灰埋在农田 ,成为农田的养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政府应引导农民不要砌坟和埋棺材,避免二次葬。

(二)法律规制

民政部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意见除再次强调基本殡葬服务实行政府定价,延伸实行政府指导价外,还要求对殡仪馆销售的骨灰盒、花圈、寿衣等殡葬用品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或采取其他必要方式管理。各个部门都表示,根本没法管理,因为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都不是特别具有针对性,所以最后导致的监管空白造成了暴利链条的形成。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监管到位。

(三) 政策导向

1.尊重民俗就是尊重社会规律

生死乃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殡葬习俗是民俗中的重要一节。政府贸然的移风易俗应该不是长久之计。中国古代朝廷为储备粮食备战备荒曾多次禁酒,历代有禁酒之例,烟花爆竹也遭遇禁放,但很快又解禁。

在农村民风淳厚,殡葬政策未落实,并不是当地居民造成的,虽然入土为安的思想影响最大,但民政执法部门也执法不力,对于殡葬改革的落实,宜奖不宜罚,对自愿进行火葬的村民免除火葬费,并予以奖励。但对于依然按风俗进行土葬的不宜进行强制起尸和火化。

2.广泛开展惠民殡葬

民政部今年提出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发改委也要求各地基本殡葬服务收费标准实行政府定价,殡葬延伸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对价格明显偏高的,必要时依法进行干预和处理。2007年审计署首次对殡葬业进行了选择性审计。全国已有14个省92个地级市实行了该政策,惠及5亿人群”④。关键在于政策的落实,政策不惠及农民,不惠及到农村就不算真正地“惠及”。对于火葬,我认为完全可以实施全免费制度,在殡葬改革有困难的地区还可以进行奖励制度。另外可以给予殡仪馆补贴,更新设备,将服务规范化。(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走进中国民俗》高奇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民间丧葬习俗》陈淑君 陈华文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

[3] 《中国民俗学古典文献辑论》武文著,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4] 《典藏民俗学丛书》叶春生、施爱东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 《关于当前农村殡葬改革的调查与反思:以河南为例》,崔家田著,原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一期。

注解

① 民政部:集中精力着重解决“装棺二次葬“2010年12月2日http:///gn/2010/12-02/2695630.shtml

②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③ 叶春生、施爱东:《典藏民俗学丛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5页。

④ 《中国新闻周刊》第557期,2012年4月2日,第10页。

上一篇: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因素分析 下一篇:强化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