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纸质图书保护学的研究重点

时间:2022-06-04 11:30:24

我国纸质图书保护学的研究重点

摘 要: 图书保护学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操作中图书保护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长期以来,图书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已经为图书保护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图书保护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然而近年来,其专业化的进程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相对缓慢。本篇以做好图书保护工作为视角,谈谈我国纸质图书保护学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图书保护工作 纸质图书 保护学 研究重点

图书是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用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也是推进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材料。因此,很多图书资料要长期保存下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图书,最大限度地延长图书的寿命。图书保护学就是按照图书制成材料的特性及其损毁规律,研究保护图书的技术和方法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主要是研究有关保护图书的一般原理、一般理论和一般方法。这是一门边缘科学,却是图书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的目的就是为图书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论据。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某些学科新理论的创立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图书保护中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图书保护学研究的发展。现在它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工作内容和管理组织。据史料记载,其实在我国图书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在汉魏时,人们就知道用黄柏汁染纸防蠹。但系统的研究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到了八十年代,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编著了《图书资料保护技术》,对图书保护进行了详细论述。近年来,关于图书保护方面的论文逐年增加,也正好说明了图书、情报、档案等部门对图书保护工作的关心和重视,这些新理论、新经验无疑将促进图书保护事业的不断的发展。本文将以做好图书保护工作为出发点,对我国纸质图书保护学的研究重点进行了简单论述。

1.纸质图书损坏的原因

导致纸质图书损坏的原因可能是复杂和多样的,但大体上无外乎制造图书的制作材料和图书保存的外部环境两个因素。制作材料因素如纸张、印刷、装订、颜料、胶水和其他物质等。这类文献载体会在长期保存的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种变化是损坏图书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灰尘等。图书保护学的研究也就是从这两大块入手,研究找到如何将损坏图书的种种因素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延长图书的寿命,使其得以长期保存下去。

2.图书保护学研究的重点

2.1图书保护学的基本理论。

这里包括对建树和发展图书保护学必要性的研究,还包括本学科诸多的基本概念,以及图书保护技术在萌发、孕育、潜在发展和不断完善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和基本原理,并对图书保护学应有的学科因素,诸如:基础理论、学科对象、性质、范围、目的、方法等,从理论高度进行探讨,使图书保护技术建立在牢固的科学的基础之上,并从相关学科科学原理和发明、发现中,推演和提炼出图书保护的技术原理,使图书保护活动更具有成效性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基本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无疑是图书保护学研究内容的重要方面。

2.2研究图书保护活动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经验。

图书保护学不仅要研究图书保护活动的现在,还要研究它的过去,要研究对传统的图书保护技术的继承问题。中国是世界文明占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不仅最早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而且创造了许多保护图书的方法,为图书保护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传统的图书保护方法和传统经验,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使得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被完好地保存下来。目前,我国还保存有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以前的珍本图书,为世界所瞩目,这些证明了我国在图书保护技术上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必须熟练掌握这些经验,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2.3研究图书材料,不断改善图书制作质量。

图书保护学首先应研究的是各种纸张材料的性质及其耐久性,以及各种字迹、装订辅材的性质及其耐久性,等等。无论制作图书选用的纸张还是其辅材,其原料不同,质量就有优有劣,耐久性也就有明显差别,对外在不利因素的抗御能力也不完全一样。因此,我们要搞图书保护学研究,就必须首先把研究图书制作材料作为一个基础性研究课题,以达事半功倍之效。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不断改善图书制作材料的质量,进而发现适合各类不同图书制作材料特性的保管条件和修复方法。

2.4研究图书的物理性能,创造良好的书库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

据有关报告,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图书馆藏书处于严重的变质状态,在我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果将一份普通的《人民日报》放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当室外温度为35℃左右时,累积光照20小时就开始变色、发黄。很明显,书库的温度和空气湿度对纸张和字迹的耐久性有直接的影响,当温度下降时,纸张便吸收水分而膨胀起来;当温度升高时,纸张又会开始干燥、收缩,通常会引起图书的变色、褪色、翘曲、变形。当湿度过大时,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常和湿气结合在一起,真菌和苔藓等微生物也极易产生和生长,而光线和有害气体的作用也往往是在湿潮的环境下才加速其反应,对图书造成破坏。实验证明,温度上升10℃,图书中所含的化学杂质(如酸等)对纸张纤维破坏的速度就会加快三倍。书库内温度忽高忽低时,纸张纤维因热胀冷缩而使纸张强度降低,导致字迹脱落。因此,图书保护学必须充分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书库内温度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掌握其变化的规律,使书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能保持在一个科学的范围内,以确保证图书存放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5研究损坏图书的生物学因素,做好防霉防蛀工作。

自然界中,除去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得见的生物之外,还存在着大量肉眼看不见的个体极为微小生物,这类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活动范围也很广,到处都有它们存在。物质的腐败变质,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这类微生物起作用的结果。图书的发霉变质也正是受了它们的侵蚀。损坏图书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它们可以损坏构成图书的材料,破坏它的结构,并引起化学变化。其中真菌对图书的危害程度较大,凡是遭它损害的图书都呈现出不同颜色的霉斑,这是各种真菌所分泌出的不同色素造成的。这种色素附着书上,有时会将文字全部遮挡。但真菌分泌出的色素性质极其稳定,大多不溶解于水,要想除掉这种斑且不使纸张受到损坏是比较困难的。当真菌在纸张上发育时,常常使纸张纤维素变得湿润、胶粘,导致图书的页与页互相粘连。真菌在发育过程中会分泌、动物胶、水胶、酪蛋白胶等胶质物,使图书的纸张的胶质变质,造成图书脱落、散页。真菌在吸收养分时能分泌出一种酶,这种酶对纤维素的分解并不次于酸,能够在三个月内把纸的纤维损毁10%―60%,使纸张的机械强度大大降低。据国外有关实验表明,如果真菌的侵蚀如不加以抑制,纸张的牢固性在五天内就能减低50%左右。由此可见,真菌对图书的损害是很大的,我们必须研究真菌等微生物发育、生长、繁殖的条件和因素,熟悉它们的整个生命过程,寻找出科学的防治方法。另外,在书库内除了常有真菌之类的微生物损坏图书之外,还有各种害虫存在。因此,我们在图书保护学研究当中必须熟悉各类可能造成图书损毁的细菌和昆虫的生存环境,并针对其不同的特性研究防霉变及防虫、灭虫方法。

2.6研究图书修复技术。

图书馆书库不仅要将图书保存完好,而且须借还出纳,书籍和期刊流通频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书籍污损,往往又因为流通而加剧了其损坏的速度和程度。修复图书就成了图书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为了加强图书纸张的机械强度和延续图书制作材料的耐久性,或使遭受损坏的图书恢复原来的面貌,以提高图书对外在因素的抗御能力。要保证修复后的图书不能丢弃片纸只字,也不能损伤原书的历史面貌,因此对修复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如纸张、胶黏剂、塑料等都必须进行科学的鉴定和慎重的选择。因为需要修复图书的纸张材料、字迹材料是相当复杂的,损坏的情况又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以图书修复工作中最简单的情况为例:书本上出现墨水痕迹是很常见的,然而要除去墨水的图书修复工作却十分复杂,因为多种性质不同的物质都用于制造不同墨水,我们需要了解每种墨水制造材料的来源,识别对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修复也在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因此我们研究图保护学就必须研究图书资料,以及其污损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对图书保护工作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2.7其他。

除了上面提到的六大部分之外,我们还应坚持做好图书保护工作的调查分析、应用统计,以及图书保护队伍的人才结构研究,并注重培养图书保护工作的宏观决策能力,研究图书保护工作的规章制度,等等。

总之,图书保护学的研究内容是丰富和庞大的,尚有大量的研究课题需要分析和探究,这一学科的研究领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挖掘。

参考文献:

[1]吴慰慈.试论图书保护学[M].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教育,2006.

[2]张平.英国伦敦图书修复工作印象[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9,(1).

[3]汪华明.图书保护学[J].图书与情报,1982.5.

上一篇:大学语文教学内隐式学习的引入 下一篇:浅论安达卢西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