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上撒播语文的种子

时间:2022-06-04 06:36:26

在语文课上撒播语文的种子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语文味”,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要在语文课上撒播语文的种子,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教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语文课,在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下一番苦功夫。

关键词 语文味 开篇引导 课堂指导 收尾诱导

作为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我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从中,我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时候只是一味在解决写什么,而不是在研究怎么写。究其原因是我们为了应试,而忽略了语文素养的培养,这样下去,学生将失去学习语文的能力,不会自主领悟语文的精妙之处。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语文课的“语文味”,要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撒播语文的种子,要让学生语文课上有学习语文的收获。

课堂教学要有“语文味”,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有人说,语文课犹如一支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在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下一番苦功夫。

一、开篇导入之“语文味”

开篇引导,即导入新课。导语设计既要新颖,又要简练、生动、有文采、有感情,还要富于变化。

例如,我结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而上的一节区级诗歌教学公开课――《传承中华文化

轻叩诗歌大门――走近苏轼》的开头导语这样设计:随着优美动听的《高山流水》配乐,我以抒情的语言娓娓道来:“同学们,唐诗宋词升华了我们的文化修养,古典音乐荡涤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苏轼就是其中一位成就极高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今天,老师愿意牵着你们的手,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一起走近苏轼。”美妙的音乐,诗意的语言,一下子把大家带入了诗的境界,顺利地把学生引入了充满“语文味”的学习中。

二、课堂指导之“语文味”

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语文味是读出来的,要反复地读、思考着读、美美地读。

例如。教学《传承中华文化

轻叩诗歌大门――走近苏轼》一课时,整节课就贯穿了声情并茂的朗诵,从字音,从语感,从感情,从气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教学生学会诵读。在指导朗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个较有难度的句子时,我播放了“海涛汹涌”的音像课件,让学生从感官上去感受,去体会句子所描绘的情景,领略句子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磅礴的美,从而使朗诵更加有激情,有气势。通过这样一层层地读,将词句的理解、意蕴的体会有机地统一与文本语言的品度之中,也让听课者感到:这样的教学,真美啊!原来是浓浓的“语文味”使然!

说,是训练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学生要不就懒得说,主动举手发言的寥寥无几,要不就是照本宣科,拿参考资料提供的答案来说。这种现状令人担忧啊!我很赞赏敢于说出自己见解的同学,平时在这方面我也是下了工夫训练的。

例如,我要求每住学生每天轮流在黑板上抄一则名言。上课时,我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说说对这则名言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的训练可是完全没有参考资料帮忙的。经常这样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写,是检验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会写,写得好,更能体现语文课的“语文味”。学语文归根到底就是要能运用语言文字,也就是要能写。语文课上,我们不一定有时间经常让学生写整篇的习作,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兴趣、写的能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沉醉于文章里如诗如画的境界。沉醉于余音袅袅的音韵里,沉醉于那诗意流淌的课堂上……

这样的课堂,还愁没有“语文味”吗?

三、收尾诱导之“语文味”

语文课要真正达到教会学生学国语言文字、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领,那不是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而应该重在平时坚持不懈地追求,所以每节课的结束也要精心设计,要把课堂上“语文味”的训练延伸下去,让语文的种子生根发芽。

例如,我在《传承中华文化

轻叩诗歌大门――走近苏轼》一课中就设计了这样的结尾:“苏轼还有很多优秀的诗篇,大家课后继续收集苏轼的诗词。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我们班的博客,我在里面收集了一些苏轼的诗作,大家还可以搜集其他诗人的作品放在博客里,我们不但走近苏轼,还可以走近李白,走近杜甫……”这就让学生把学习古诗词作为一种习惯保留了下来。学生多读诗词,也就多了“语文味”;学生身上的“语文味”积淀得多了,以后我们语文课上的“语文味”就会越来越浓了。

由此可见,一节课要善始善终,一定让“语文味”贯穿到底,要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作为一种长期的、整体的训练来抓。

实践证明,由于我追求在语文课上体现“语文味”,我的课堂总是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很受同科级的老师赞扬,所教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写作能力也都比较强,我班的学生经常在征文比赛、阅读比赛、演讲比赛中获奖。我有理由相信,我已经在我的学生心中撒播下了语文的种子,它们将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应以语言教学为基本,不断丰厚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提高语文教育陶冶人文情怀的能力。语文教师们,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我们的课堂,让语文的种子广泛地撒播在学生的心灵之中吧!

上一篇:生本理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一篇:如何转化潜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