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筹资难的原因及改善策略

时间:2022-06-04 05:57:15

民营企业筹资难的原因及改善策略

摘 要:民营企业作为我国一个新兴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水平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该文通过分析,总结民营企业筹资难的原因,使民营企业了解自身的不足和所处环境的制约,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帮助民营企业克服自身的弱点,有助于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资本经营。

关键词:民营企业;筹资;措施

一、民营企业筹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不足,企业生存风险高

1.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经营管理,管理者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他们对民营企业的管理随意性较大,主观意识较浓,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常常发生。企业管理者常常是本企业的创始人和所有者,出于谨慎,他们一般不会随便扩大生产规模,只是做小本经营的生意,规模太小,向外部筹资不容易。

2.企业制度不健全,造成企业财务数据不真实。民营企业大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而且大多的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常常失真,使得很多民营企业自身持续经营能力弱,造成企业信誉低,向外部筹资难。

(二)企业向个人借款存在法律困难

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的《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复批》中,尽管说明了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该复批文件也认定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及其他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行为应当认定无效。即使企业能够依靠个人家庭储蓄或者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民间资本拆借,其成本相对来讲也是高的,这是因为大部分投资者对民营企业持等待和观望态度,致使民营企业筹资成本和风险加大,其结果是企业筹资数量小,成本高。

(三)股票证券市场门槛较高

民营企业在资本结构决策时,除了利用本身财务状况制定,还必须考虑外部筹资渠道。中国金融体系目前缺乏一个多层次、能够为广大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虽然有两个全国性的股票证券市场,但是由于其进入门槛较高,多数企业特别是大批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仍然无法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融资。

(四)其他融资工具多处于空白状态

法律仅仅允许国有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非公有制企业即民营企业不能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至于可转换债券、长期票据、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现代融资工具更是处于空白状态。某些民营企业虽然在经营体制上比国有企业更有优势和效率,但只能靠非正规的融资和自身的积累艰难爬行。

二、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经营业绩。在投资活动中,建立资金投入效益的保证机制;在筹资活动中,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在财务成果分配活动中,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加强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增加财务透明度。首先企业财务部门要按照现行法规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生产营销发展到哪里,财务管理的触角就延伸到那里。其次,企业财务部门要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利润,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构建企业财务责任指标体系。

2.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中小民营企业的通行做法,对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有重要作用。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与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关的法律制度。其次,确定政府对风险基金的补偿机制。担保机构需要稳定的外部资金注入形成风险基金,弥补风险高造成的损失,从而保证担保体系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再次,必须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级机制,通过对民营企业资信程度、法人代表的个人信用和贷款风险等多层次的信用评级制度,为担保机构提供风险评级标准、风险评价方法和业务多样化手段,从而针对不同等级企业要求不同等级抵押和反担保条件。

(二)完善资本市场,健全直接融资体系

1.优化证券市场结构

首先改革国有企业公司股权结构,解除政府隐形担保,将资源有效配置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础,让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成为证券市场的基础,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其次,建立一个有独立运行规则,独立发展目标,独立上市基准和独立交易机制的二板市场,使民营企业更容易上市募集发展所需资金,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2.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约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利率尚未市场化;二是企业信用水平不高。对于前一个影响因素,由于我国正在逐步推行利率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日程表,因此,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的外部条件正趋于成熟。对于企业信用问题,则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筑一个有效的信用征集、评价、严格的违反信用的惩罚制度。

(三)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大力发展民营商业银行

1.发展地方性民营商业银行

大力发展专门为民间投资和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地方性民营商业银行,地方性民营银行熟悉当地情况,最容易了解到地方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合理发放贷款。因而可以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较高的交易成本,降低服务价格,从而满足资金供求双方的需求。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银行的管理,对其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

2.消除信贷歧视,建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非国有的中小金融机构

新建立的民营银行应该定位为区域性中小型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和组织体系,实行股份制或者互助合作制的组织形式,并于政府机构完全脱钩。加强对中小型民营银行的管理,对中小型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建立相应的贷款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钱孝先.中国私营公司十大生存危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王雪岭,包中文.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6,(4).

[3]王卫东.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分析[J]中国金融,2004,(4).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难深层原因及解决途径初探 下一篇:基于公开披露信息的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