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

时间:2022-06-03 06:56:26

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更是难中之难。现在一些学生一提到作文,就觉得无话可写,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如何改变目前学生“怕作文”的现状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激发他们的情感,因为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才能让学生写出动人感人的文章。

一、营造情感氛围,培养写作感情

小学生对写作普遍存在一种厌恶和敌对的情绪,写作纯粹是一种应付式或者应试式,这在某种程度上和老师的引导有关,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激情和兴趣没有激发出来,所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是当务之急。

1.因势利导,激感。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随着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加强,学生生活面和接触面越来越广,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所好各异,但总的来说,每个学生都有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写作如果很好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绪写出来,这很有可能就是一篇动人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绪,抓住引导契机,至关重要。比如在以“我喜欢”为话题的写作中,老师先谈自己的喜好,由喜欢的玩具运动、音乐电影、作品作家到抽象的某种精神,学生自有他们的喜好,滔滔不绝的就说了一通,然后再问他们讨厌什么,为什么讨厌,这样对比,思路打开了,情感激活了,学生兴趣来了,洋洋洒洒的自会下笔千言。

2.趣味命题,诱感。

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因此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情实际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应该看到,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课堂学习,课外生活,同学间的趣事,班队活动时的笑声,爱管闲事的妈妈,刚学会的小实验,亲手制作的丁艺品,公园里的见闻,街道上的变化,飘扬的风等,喧闹的菜场……这些都被儿童感知,经过情感体验而贮存在记忆库房之中。如果能加上富有情趣的命题,就能使学生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引起创作激情。如《愉快的春游》、《有趣的中队活动》、《看蚂蚁搬食》、《烧不破的手帕》等等。另外,一些动真情的命题也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如《姥姥,我想您》、《飞吧!小鸟》、《考卷发下以后》、《别了,我爱的母校》等等。叶圣陶先生说过,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我们在命题时还要注重灵活性,可采用“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我们可以把作文命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质上也是让学生自定写作方法,畅所欲言。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命题竞赛”,看谁的题目让人一看就喜欢,一见就想写,以此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如:围绕“最难忘的事”展开命题竞赛,有些学生的题目是:《今天我当小老师》、《饭被我烧焦了》、《我给小鸟安个窝》、《我逗奶奶笑》、《我给妈妈打工》等等。这样,命题向学生开放,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一见题目就跃跃欲试,作文便也得心应手。

二、创设写作情景,激发习作情感

小学生易为真实、具体、形象的东西感化,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意境中产生的。作文教学要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个与审美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情境。通过切实可行的艺术手段,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创设最佳写作情境可以采用:

1.运用数字化教室

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素材,不仅激发了学生情趣,而且减缓了学习坡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迅速进入作文情境。

2.现场表演,即兴作文

为了便于学生认真观察,造成身临其境之感,老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可采用这种形式,如,做一个小实验,做一个游戏(帖鼻子,夹弹子,击鼓传花等)然后再让学生作文。由于有了真切的体验,写出来的作文就有真情实感了。

3.捕捉写作时机,抓住写作情境

作家写作时有灵感,学生作文时也有最佳时机,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对事物最感兴趣的时机,如,一场及时雨,一场生动的演讲,一堂生动感人的班会课等学生都会感兴趣,教师都可趁热打铁,指导学生随机写作。

三、搭建情感舞台,展现创作才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满怀激情精心营造一篇文章之后,自然希望得到肯定,这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肯定,能够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

1.赏识性评讲,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作文批语是教师对学生习作中传导的语言、行为和个性、情感等信息进行处理后,做出的一定的评价和指导。不管学生这篇习作质量如何,总有他自己觉得得意的地方,老师如果恰当地点出,适当加以鼓励,学生自然觉得受到老师的赏析和鼓励。所以在评语中,以鼓励为主,以商榷为辅。

2.互点评,鼓励学生取长补短

一般来说,学生的鉴赏水平要比写作水平要高一些,首先肯定他们的鉴赏能力,给以他们评改的信心,然后在引导学生掌握评判的标准,也就着“欣赏为主,商榷为辅”的原则,学生在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同时,也期待着自己被人家肯定,这样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就能保持对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3.共享性展示,提供作品发表舞台

学生能对写作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感情,总得有点成就感的激励和期待。提供发表的园地、举行多样的展示活动更能直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比如评讲课上朗诵优秀作文,《学习园地》上刊登优秀作品,利用各级各类征文发表优秀作品,举行班级作文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在报刊上投稿。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不同的园地出现,获得名种嘉奖,自然有种成就感和信心。

总之,作文是一种精神支配下的文字表达活动,是受情绪控制的,在进行写作技能训练的同时,要想方设法把自己摆进去,做到“笔锋常带情感”。只有这样,学生对作文才会产生巨大的热情,产生愉快的情绪,逐步达到理想的境界,作文教学质量也才会真正提高。

上一篇: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