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工作民主的调查思考

时间:2022-06-03 05:57:41

干部工作民主的调查思考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们抽调人员前往部分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对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我们对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对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在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县委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逐步构建起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的有效运作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1、扩大推荐环节民主。一是实行“缺额公开、定向推荐”办法。在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将空缺职位、任职条件等先向县委常委会议报告,再将空缺职位、任职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在职位空缺单位或其他单位针对空缺职位定向推荐人选,并依据推荐结果,结合常委会意见最终确定考察对象。例如,**年对县公安局空缺的副局长职位实行定向推荐,从63名股(队、所)长中民主推荐产生2名副局长人选,打破了选人用人的封闭性和神秘化。二是对重要岗位实行“公推公选”。县委对重要岗位的正职实行公推公选的办法进行探索,主要采取公开推荐、公开述职测评、公开考察、公开征求意见“四公开”的办法,由全体干部职工来推荐、选拔领导干部,然后确定拟任人选,真正把干部选任工作置于“阳光地带”。例如,**年对县教育局局长、县建设局局长拟任人选进行了公推公选。公推公选上来的两位局长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务实奋进,精诚团结谋发展,机关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反响良好。实践证明,在群众期望值很高的战线牵头单位实行公推公选,比委任制更好地体现了民意,促进了工作。三是在企事业单位探索“海推海选”。县委把“海推海选”作为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年5月,率先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两个事业单位推行院长、副院长海推海选试点,由全体干部职工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领导班子成员,取得了成功经验。之后,以海推海选的方式在县环境卫生管理处、自来水公司成功地产生了主任(经理)。经过海推海选,让群众决定领导干部的“上”与“下”,增强了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打破了委任制的常规,告别了职务终身制,受到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普遍好评。四是试点探索“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年3月,我们抓住乡镇党委集中换届的有利时机,确定我县龙潭河镇为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的试点单位。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5名党委委员和5名纪委委员全部以高票当选,有效地扩大了党员民利,激发了基层干部干实事、长本事的内在动力,推进了基层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基层群众的好评。

2、扩大考察环节民主。一是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考察前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张贴书面考察通知,公布干部监督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对干部和干部工作的举报,方便广大干部群众提供线索、反映情况。二是试行差额考察制。对部分重要岗位和所有公选岗位实行了差额考察,差额比例均为1:3以上。五年来,先后对28批次176名科级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实行了差额考察,真正做到了优中选优。三是推行民意测评制。每次考察都召开了相关人员参加的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会,书面征求群众对干部的总体评价和使用意见,对多数群众不拥护、不满意、不赞成的干部,坚决做到了不上会、不研究、不提拔。四是试行延伸考察制。干部考察在《条例》规定范围的基础上,我们不仅注重考察现岗位的表现,有的还考察干部在上一岗位的表现。同时,还以知情为前提,把干部考察的民主触角延伸到一般干部职工、退居二线的同志、原工作单位的同志以及了解考察对象社交圈和生活圈情况的同志,甚至到干部家中实地了解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等情况,从而减少了考察中失真失实现象。

3、扩大任用环节民主。一是实行两次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制度。在拟任干部时,县委组织部提前向县委常委会报告拟任职位和条件要求,由常委议定该职位是否配备干部以及从什么范围推荐人选,组织部门再按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和测评,在下一次常委会时再提请研究。2002年以来,县委普遍实行两次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制度,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和酝酿、决策中的民主。二是推行常委会讨论决定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年11月,县委取消了讨论干部任免工作的书记办公会,任免干部实行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票决制。近五年来,经票决任免的干部达2016名。2004年中央颁布“5+1”法规性文件后,县委积极贯彻文件精神,对17名乡镇党委书记拟任人选和21名乡(镇)长推荐人选全部实行县委全委会票决,较好地克服了少数人或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三是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对拟提拔任职的干部和拟重用的干部一律在县电视台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五年来,全县先后组织公示25批次,共678人次。通过公示,因群众反映强烈,意见较大,经调查核实后被取消任职的有12名,从而有力地扩大了群众对选人用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推行任职试用期制。对提拔担任非选举产生的领导职务干部,实行为期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组织考察合格的,经县委审批后方办理正式任职手续。三年来,共对356名新提拔重用的干部实行试用期,让新选拔任用的领导干部接受干部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其中有2名干部因试用不合格被取消试用职务,并被退回原单位工作。五是坚持公选制度。县委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扩大公开选拔范围,规范公开选拔流程,梯次运用公开选拔成果,使全县的公选工作日趋完善,特色鲜明,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五年来,先后组织公开选拔7批次,选拔科级领导干部80名;组织了5次公开选调机关工作人员考试,选调26人。

4、扩大监督环节民主。一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以干部选拔任用登记平台为载体,对干部选任工作进行规范登记,严格管理,全程监控,充分发挥登记平台任前调控、任中纠错、任后究责的作用,使干部选任工作更规范,更高效,更透明,更民主。二是建立考察责任制度。凡因方法不当、作风不实、未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引起干部考察失实而造成用人失误的,根据情况追究考察者的责任。三是建立考察反馈制度。对考察中干部群众反映考察对象的问题和测评结果,由考察组与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交换意见,并向考察对象本人实行“原汁原味”反馈,以达到尊重民意、警示干部的目的。近两年,向干部本人反馈考察结果458人次。四是建立辞职与交流制度。根据考察和测评结果,对于工作实绩考核连续两年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1/3的,要求引咎辞职;对调整交流票超过1/3的,采取组织措施加以交流。在去年的乡镇换届考察中,有15人因调整交流票超过1/3而作组织调整,2人因考察反应差而被免职。五是建立和完善执法执纪部门联席会议和征求意见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组织、、执法、执纪部门联席会议,通报有关干部问题的调查核实情况,传递社情民意。同时,每次研究干部前,就拟提拔任职对象征求纪检、监察、、综治、计生等部门意见,最大限度地利用各专门监督检查机构的监督成果。六是建立和完善党政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由组织部委托县审计局,对已离任和已达一定任期的党政一把手进行离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我们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还仅仅是个起步。客观分析现状及趋势,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从落实群众“知情权”看,主要存在三个不足:一是知情领域还需扩大。群众参加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常常只知“过程”而不知“结果”,对选拔任用干部各个环节的工作知情的范围较窄。二是知情内容还需深化。群众对干部政策、标准、要求等知情不够,往往是“就事知事”、“就人知人”,大都局限在了解和知晓干部任用名单及其简历之类的浅层次情况,对德才素质和现实表现知之较少。三是知情方式和渠道还需拓宽。往往是上面公布什么,群众才知道什么,是“被动知情”。

2、从落实群众“参与权”看,主要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参与广度还需拓宽。一些有利于群众参与的改革举措,有的只是在局部范围内推行。如领导干部公选,设置的职位、报名的范围和资格都有局限性,不能让人人参与竞争,客观上限制了优秀人才的选拔;任前公示中,大多只对拟提拔干部进行任前公示,而对平职交流的干部却未公示。二是参与深度还需延伸。如在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过程中,很多群众往往只是进行“点头摇头、打勾画叉”之类的浅层次参与,而为干部工作选人用人提供高质量决策依据的参与不够,群众往往出于种种顾虑而很少主动如实反映问题,尤其是反映深层次的问题。

3、从落实群众“选择权”看,主要存在三个不足:一是选择视野还需拓宽。仍未完全跳出“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特别是目前存在的“等额推荐”、“等额考察”、“等额选举”等,不利于群众真正行使选择权。二是选择方式还需改进。尤其是目前存在的现场集中划票的做法,给群众进行选择思考的时间短而人员又易左顾右盼,相互顾忌,不利于自主行使选择权。三是选择质量还需提高。群众“打勾画叉”,体现民意和群众公认度的做法,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但无法避免投“感情票”、“关系票”、“印象票”、“跟风票”、“授意票”、“顾忌票”等现象,有时还会使平时默默无闻而又德才兼备的干部难以“入围”。有时选举不能完全体现选举人的真实意图,存在“上面定名单、下面划圈圈”。

4、从落实群众“监督权”看,主要存在三个不足:一是监督“战线”还需拉长。常常把监督作为干部选拔、干部管理的一个环节,如何延长监督“战线”,形成对干部和干部工作“时时监督、处处监督”的“闭环”上还需下功夫。二是监督漏洞还需堵塞。在干部工作的某些环节上还存在群众监督的“空白”和“盲区”。如群众对干部的酝酿环节,干部的任免决策环节难以监督;对层次越高的干部,群众监督越难。三是监督价值取向还需深化。大都着眼于监督选人用人规定的程序是否走到,是否把“有问题”的干部选上了,并以此作为监督的价值取向,这只是监督的最低要求,落实群众监督权应追求最高目标。

三、对策和建议

1、构建干部工作的群众知情机制,让群众全面了解干部工作。一是要增强和深化知情的内容。在知情内容上,要让群众知晓、了解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当前党的干部方针、干部政策和主要任务以及工作重点,干部选拔任用的资格和条件,选拔任用干部的方法、程序;当前领导班子职数配置及空缺情况;选拔任用干部、调配安排干部的过程和结果等情况,包括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结果,只要不涉及机密事项,都应以适当的方式向党员和群众公开。二是要疏通和扩大知情的渠道。既要畅通新闻媒体渠道,将干部工作的有关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和宣传,又要经常通过有关会议、有关文件在一定范围向干部群众通报,还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设置干部工作咨询电话,对群众了解、咨询干部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解疑释惑,力求做到有问必答,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逐步在网上开设“干部工作在线”。要逐步建立重要会议旁听制度,党代表大会、全委会由党员参加旁听,人代会由社会各界群众参加旁听,旁听可采取限定数额、自愿参加的办法进行。三是要逐步建立透明、公开、开放的干部工作环境。重点是坚持和完善干部推荐制、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以及做好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力求把干部工作做成“阳光工程”,避免和克服“暗箱操作”,使群众随时“知情”、心里“有谱”、郑重选择,真正把“靠得住,有本事,想办法,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2、构建干部工作的群众参与机制,体现群众参与的全面性和广泛性。一是参与推荐。重点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民主推荐制度,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干部的必经程序和首要程序,做到凡提拔干部首先要过一定范围的民主推荐关,未经民主推荐和民主推荐得不到多数群众赞同的不纳入组织考察。同时,要规范群众参与民主推荐的范围、人数、比例,不断改进和完善参与推荐的方式。建立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制度。严格界定组织推荐与个人推荐的界限,凡领导干部个人向组织推荐干部,一律用书面署名形式,推荐者须在推荐书上写明推荐理由、荐任职务,并署上本人姓名。探索建立公开推荐制度,通过向社会公布推荐职位、任职条件,发动社会各界举贤荐能,同时鼓励个人自荐,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二是参与考察。干部考察要在建立健全预告制,扩大个别座谈范围,改进个别谈话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走群众路线的制度。如可探索建立“书面无记名征求考察意见”制度、考察制度、考察举报制度等,采取随机走访的方式,对被考察人的配偶、朋友、社区邻里进行个别访谈,综合了解干部的道德品质状况,以增加群众参与干部考察的深度。要建立正常的考察经费保障机制,考察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考察组到下级单位考察,不得接受下级单位的任何宴请招待和礼品馈赠等,以确保考察的公正性。三是参与酝酿。要扩大酝酿范围,尤其是一些重要干部除在领导层酝酿外,还应在相关部门、行业及服务对象单位或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酝酿,听取意见。四是参与决策。在进一步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基础上,可探索建立党委研究决定干部任用人选听证会制度,轮流选派具有较高素质的干部和群众代表列席县委研究决定干部会议,让群众看着决策干部。五是参与监督。主要是参与干部监督机构的调查工作、调研活动等,直接和间接监督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表现等情况。

3、构建干部工作的群众选择机制,实现群众选择干部的真实民主。一是依法保证群众享有“选择权”。要建立健全各种民主选举制度,通过“选举”来选择决定谁来当人民的公仆,把“选举”这项法律赋予的民利落实为真实的民主行为。二是多给群众选择的机会。要坚持把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作为群众行使对干部选择权的重要方式,并使其制度化,任何干部要进入选拔任用程序,必须首先接受群众的推荐选择和测评选择,凡推荐和测评不过半数的一律不提拔任用。三是创造条件让群众充分自主地行使选择权。扩大选择的视野,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逐步扩大选择的范围和比例,变“等额”选择为“差额”选择,变“盲目”选择为“自主”选择。无论是推荐领导干部,还是选举领导干部,均不能简单地局限于“打勾画叉”,而要不断改进和创新选择的方法。

4、构建干部工作的群众监督机制,让群众审查评价干部。一是大力推行任前公示制度。二是定期开展领导干部公开述职述廉活动。三是坚持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干部调离前,让群众点个头再走,以防止领导干部带“病”离岗和带“病”换岗。四是拓宽监督领域和渠道。既要从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述职测评等渠道对领导干部进行正面公开监督,又要畅通平时的举报电话、接待、投诉信箱,把经常性的群众监督融入干部的日常管理中,堵塞干部监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漏洞。五是加强对干部工作程序的监督。建立健全干部推荐责任制,包括对干部提拔推荐的责任制和调配推荐的责任制,让群众监督做到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

上一篇: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思考 下一篇:现代远程教育调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