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提前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研究

时间:2022-06-03 07:20:34

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提前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研究

【摘要】 目的:探究与分析急性stemi患者在不同时机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90例进行急诊介入手术的STEMI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试验组患者在手术前使用替罗非班,对照组在手术中使用替罗非班。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机应用替罗非班对其心肌再灌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后TIMI和TMPG分级高的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急性STEMI患者; 介入手术; 不同时机; 替罗非班;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2-0029-02

doi:10.14033/ki.cfmr.2016.12.01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心内科的常见急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在冠状动脉轻、重度狭窄后,血流发生闭塞,在血管壁斑块发生破裂后可以导致血栓将冠状动脉堵塞甚至完全闭塞,在心电图上的典型表现即为ST的抬高[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经心导管技术将冠脉中狭窄和闭塞处进行疏通的方法[2],对于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流有积极作用。笔者所在医院此次将替罗非班提前运用到介入手术当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90例进行急诊介入手术的STEMI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诊介入手术的适应证,近期均无重大手术及外伤史,无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且排除其他系统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且所有患者均同意自费使用替罗非班药物。试验组中,男54例,女41例;年龄55~77岁,平均(66.8±3.3)岁。对照组中,男55例,女40例;年龄54~79岁,平均(67.4±2.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即立刻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为300 mg,之后每日服用300 mg,直到介入术后1个月可以停药,并以0.1 g/d的剂量长期服用;服用氯吡格雷300 mg,之后每日服用75 mg,直到介入手术1年后可停药;肝素1 mg/kg皮下注射,2次/d,直到介入手术后5 d可以停药。

试验组患者在进行急诊介入治疗前的4~6 h前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在引导丝疏通狭窄部位时,通过冠脉将替罗非班快速注入,剂量为10 μg/kg,之后以0.15 μg/(kg・min)的剂量持续直射,直到手术结束后24~36 h可以停药[3]。

1.3 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进行急诊介入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和TIMI心肌灌流分级(TMPG)情况及相应人数,并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机应用替罗非班产生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穿刺部位血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IMI分级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手术后TIMI分级高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MPG分级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手术后TMPG分级高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牙龈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3 讨论

急性STEMI的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的狭窄甚至阻塞,患者在发病时ST段抬高,在此病的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疗法是对梗死部位进行疏通,通过药物或者机械性操作使梗阻部位再次疏通,让血流恢复再灌注,并且应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救治,以免患者有生命危险的发生[4]。介入手术是一种介于内科和外科之间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急性STEMI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在患者体表血管进行穿刺,将心脏导管从造口送入心脏部位,通过特定的技术对心脏血管进行疏通,同时也是一种诊断心脏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如果冠脉中有血栓的存在或者有斑块的脱落,会对介入治疗的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5],因此,预防血栓的形成成为介入手术疗效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但通常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血栓的形成,但其只能通过各自的药理特性对抗血小板形成其中的一条途径产生作用,因此疗效稍差[6]。

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血小板膜蛋白(GPⅢa/Ⅱb)受体拮抗剂,具有可逆性[7],可以特异性地与血小板的表面受体进行结合,可以对纤维蛋白受体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结合产生复合物的过程产生阻断的作用,在血小板聚集后的共同途径进行抑制,阻断了血小板的形成,减少了由于血栓形成造成的介入手术疗效不佳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心肌缺血的发生。

此次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分别在术前和术中对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结果显示在术前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更有效地恢复心肌再灌注,并且产生牙龈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情况更少,因此选择使用替罗非班的合适时机对于介入手术的疗效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患者更具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晋辉.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AMI患者PCI后心肌灌注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1,10(1):7-9.

[2]薛成爱,沈建妹,鞠森.PCI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6例[J].山东医药,2011,51(18):47-48.

[3]阎峻,杨敏.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2,7(6):495-498.

[4]张红雨,曹艳君,王立强,等.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0,16(19):3031-3033.

[5]宋吉法.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2954-2955.

[6]周恒,刘福元,骆峰,等.冠状动脉使用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0(2):117-120.

[7]吴志红,孙玉然,丁秋蕾,等.小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非ST段抬高型ACS中的应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0(1):31-34.

上一篇:生活,让习作的源泉汩汩流淌 下一篇:核桃叶提取液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