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作为一种学习环境的理论思考

时间:2022-06-03 05:19:39

工作场所:作为一种学习环境的理论思考

摘 要 近年来,工作场所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正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作为一种学习环境、一种实践学习场所和一种非正式学习场所的角度来说,工作场所学习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但由于工作场所存在绩效驱动、专家缺位、马太效应等现象,工作场所作为一种学习环境也存在弊端。为有效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弊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要促进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的融合,加强师生关系与师徒关系的互动。

关键词 工作场所;学习环境;有效性;职业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5-0027-04

全球化的影响加快了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作为重要学习场所的工作场所成为一种重要学习环境。一般而言,在工作场所的时间往往要比在学校的学习时间长,工作场所学习成为顺应社会和个体需求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使许多研究者的视角逐步从正规教育机构拓展到工作场所。在人们潜意识中,学习往往发生在个人和教育机构的碰撞中,而工作场所诸如工地、厂房、车间很难与学习发生联系,即便有学习发生,其学习过程和效果也不明显。因为工作场所没有正规教师传授知识,缺乏严谨的课程结构,很难从工作中学到正规知识。作为国际领域内工作场所学习的重要研究者,史蒂芬・比利特(S.Billett)认为,工作场所发生的学习,其结果反而比正规教育机构学到的知识更有利于工作的进行,当然,如果处理不当,工作场所作为一种学习环境也存在负面效应。为此,本文将从工作场所作为一种学习环境的有效性和弊端进行探讨,以此来加深对工作场所学习的认知。

一、工作场所:作为一种学习环境有效性的探讨

比利特指出,工作场所作为一种学习环境,不仅包含物理空间环境,也包含社会、组织、文化环境,强调个体主动参与和发展的重要性。工作场所内部的组织结构都是很合理的,其会给员工提供各种工作机会,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都需要为更严谨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保持时刻学习的状态,工作场所学习正变得越来越结构化和正式化,从而使得其作为一种学习环境愈加有效。

(一)工作场所作为一种学习情境的思考

学习是发生在人、文化、工具及情境不经意的碰撞和交融当中的。“情境中的学习更关注相互作用,关注学习情境中人、工具与情境的相互作用。”[1]梅里安和凯弗瑞拉指出,成人的学习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成人教育要走情境路线而不是走学科路线。“工作场所的价值架构了合法性知识的来源,其活动性和互动性则为学习创造了条件。”[2]一般情况下,学习者处于一个开放、共享的工作情境中,他们通过和更有经验、能提供更多学习途径的员工共同协作解决问题。在工作中,专家通过传授新员工相关的技术要领、注意事项以及亲身示范,使学习更加有利和有效,同事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时,学习也会发生。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会拓宽知识的层面,而且也会使学习方法和技巧变得多样化。工作场所作为一种物理情境,是指员工进行学习和参与工作任务活动的场地空间,对学习有直接影响,舒适的环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学习者参与工作活动时,他们已然获得了工作场所本身提供的间接指导。而这些工作活动处于一个物理情境之中,这个物理情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帮助。此外,工作场所的物理情境通过为学习者提供工具、可视线索,能够促进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学习者无论从事常规还是非常规的工作活动,都会获得来自工作场所环境的有效指导。这些有效指导对学习者学习任务的进行、学习目标的实现都有辅助作用。

(二)工作场所作为实践学习场所的思考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根植于工作场所中的实践性学习曾经是人类创造知识、获取知识、验证知识和传递知识的重要源泉和路径。越来越多‘基于实践取向’的学习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场所中基于工作实践的学习完全具有高度的结构化、具有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特征,并具有类似于学校教育中教学的属性。”[3]工作场所中实践活动的类型,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工作场所实践活动中,学习者会面临各种问题,而选择何种方式解决问题将会影响他们学习知识的种类。虽然在教育机构接受的职业知识与工作相关联,但工作真正需要的却是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知识,而不是仅靠书本框架维持的理论知识。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物的建造,如欧洲城堡、大教堂,都是在建筑工人代代经验相传和自己实践探索中完成的。所以,学习者通过参与工作场所实践活动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不是单纯的概念性知识,而是对他们工作绩效有所提升的实践性知识。通过实践参与式学习各种适应性机能,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更多应对不断变化职业环境的能力。莱夫(Lave)和比利特(S.Billett)所推崇的学徒制很好地诠释了工作场所实践学习。学徒制是一种职业培训方法,通过师傅的传、帮、带,使学徒获得知识和技能。其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全世界的推崇,并逐渐蔓延到各个行业,如:助产术、裁剪、煤炭开采等。工作场所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实践情境,而且在工作场所获得的知识很难从正规教育机构中学习。在学徒期间,学习者首先承担最简单的任务,然后参与实践,在师傅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渐过渡到更复杂的任务。学徒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和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很难发生在正规教育机构。这种实践方式直接增加了工作场所学习的有效性。

(三)工作场所作为非正式学习场所的思考

“随着对工作场所学习方式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指出,成人在工作场所内外的学习多数都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进行的,正式学习范式忽视了大量发生在工作场所的其他学习形式,非正式学习日益被认为在工作场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

非正式学习是工作场所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工作场所中,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并不仅仅发生在有组织的项目中。实际上,学习也会发生在实践工作中所隐匿的关键时刻需求中。与正式培训相反,非正式学习通常不是发生在带有学习目的性质的场所中,而是大部分发生在实际工作场所中。贾维斯( Jarvis)指出,所有的学习都始于经验[5]。学习者能够反思或者重温自己的各种经历并从中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者在工作中逐步积累学习经验,进而将累积的经验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在工作场所中,学习者的潜意识起到很大作用,比利特(S.Billett)称这种潜意识为“第二天性”,这种潜意识并非是通过正式学习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日常工作任务中形成的默会知识。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默会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工作中,人们面临着多重知识和概念的汇集与重组,潜意识便起到了很大作用,其会快速处理经常遇到的工作任务。当新手电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需要集中精力到某一环节,才能防止有所纰漏,经过多次工作实践以后,才可以靠潜意识来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场所的潜意识学习对工作效率的提升不言而喻,而这种潜意识只有员工经历多次工作实践之后才会逐渐形成。

二、工作场所:作为一种学习环境的弊端分析

正如比利特所担心的,发生在工作场所中的学习,有时由于学习者个体、环境和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会产生逆向影响,从而影响整体学习绩效,如有些员工自身有不愉快的学习经历和低效的学习方式,识字较少者和文化程度较低者怕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因而不愿参与学习;员工群体往往因不愿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和习惯,拒绝学习;课程开发者不满教学新模式而拒绝进行课程改革,等等。

(一)工作场所中的绩效驱动式学习导致学习障碍

绩效驱动式学习是指员工为了获得能证明其工作能力的各种资格和学历证书,而只选择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唐纳德・哈特(DonaldJ.Hart)的《知识爆炸》(The explosion of knowledge)阐述了知识的容量之大和增长速度之快。如今,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使工作内容的生命周期变得更短,从而使工作场所考核员工的标准愈加苛刻,许多组织更倾向采取标准的范式来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能力,考察模式往往以命题式、书本式的固定思维模式进行,评估则以考试或者书面作业的形式开展,成绩越优异则证明员工的工作能力越强。这种评估方式使学习者只满足于能提高工作绩效的纯理论知识的获得,而忽略自己的本位需要。另外,很多组织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和等级作为内部员工晋升的重要标准,这容易使学习者步入一个误区,只进行那些符合组织晋升要求的学习,而忽略深层最具开发价值的情景实践。这种绩效驱动式学习会阻碍工作场所的任务执行和学习实践。

(二)工作场所中的专家缺位导致学习障碍

比利特认为,工作场所学习之所以可以持续进行,专家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在实际学习中,专家缺位容易引发工作场所学习相关问题发生。专家缺位是指在工作场所中,专家因外部或自身因素而未能完成对员工的工作指导。在工作场所中,新员工因刚进入行业而缺乏专业知识,这时候需要专家的指导来进行学习。但是,指导缺失和不充分的现象还是会时常发生。一方面,专家可能因为组织内部或自身技能水平、知识结构、语言表达水平等原因而准备不充分,无法深入对员工的指导;另一方面,尽管专家具有较强很职业技能,但是因为其并非是专业的培训者和传授者,而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对员工的指导。另外,工作场所学习中,由于专家指导还存在专家怕新员工日后取代其地位而不给予充分指导的弊端。所以,在工作场所中,由于专家指导缺乏而引发员工学习障碍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三)工作场所中的马太效应导致学习障碍

马太效应原本是指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比利特认为,在工作场所中,这种现象也经常存在。由于组织内部都有一定的等级划分,所以组织内部员工的学习机会并不均等,如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比普通员工拥有更多学习机会,使普通员工只参与具体的实践而没有再学习和深造的机会,组织会为处在关键位置的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使得组织内部员工差距越来越大,因为,拥有更多学习机会多的员工,其获得的晋升机会就会比其他人多。另外,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的严格划分也会对员工的学习造成影响。虽然各个部门的管理者都谙熟员工通过学习来提高工作绩效的重要性,但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都在各部门内部进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较为匮乏。

(四)工作场所中的任务活动目标或类型导致学习障碍

工作场所中的任务活动即学习者参与的工作实践活动。学习者参与工作任务活动主要靠的是自主学习,任务目标的类型往往决定着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一般而言,任务活动的类型将会导致学习者知识迁移的障碍:学习者可能对某一项工作技能烂熟于心,但是如果让其运用这项工作技能去完成其他工作任务时,便容易产生困惑,这是由于在完成工作任务期间产生的知识迁移障碍。如,厨师可能对欧洲的烹饪知识很熟悉,但是如果让他运用这些烹饪知识去准备东南亚的食物,他可能会无所适从。另外,任务活动的类型还会导致学习者产生知识理解的障碍:学习者在学习与工作任务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时,往往因侧重某一层面而忽略其他[6]。如,厨师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会经常讨论他们所烹饪事物的样式、花色、烹饪过程等等,却忽略了食物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比例。

三、工作场所学习理论视域下的职业教育教学

在职业教育斡旋于各种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当下,工作场所与学校已被划分成“实践”和“理论”两个单独的阵营。即使“半工半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使这两个阵营的对立面得到了稍许缓和,但是对立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如何妥善处理它们间的关系,工作场所学习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启示。

(一)要促进学校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的融合,实现“二场合一”

每一个教学场所和工作场所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活动系统,或被称之为“学习共同体”,或被称之为“实践共同体”。每个学习者在共同体中,与周边的人和物发生互动,分享学习资源和工作经验,并且这种互动越充分,学习内容就越丰富,学习便会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工作场所寄予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是职业知识赖以生存的情境,对于所有的工作场所来说,知识的迁移都是学习者和组织所追求的目标,而学校和工作场所的衔接和融合,给知识的迁移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过渡带。此外,工作场所能够提供给学习者在教学场所难以掌握的一些默会知识和经验知识,这些知识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视角,教师要彻底打破将学校作为主要教学环境的旧观念,致力于两个场所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加强两个场所的融合与互动,从而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不竭的助力。

(二)要加强师生关系与师徒关系的互动,实现“二系互补”

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侧身于“讲授、示范”的教学方式中难以自拔,教师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把持着教学的各个环节,致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完全被教师左右,学到的理论知识虽多,能够应用于实践的知识却很少。而在近代学校教育出现之前的学徒制一直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传统的师徒关系虽然阐释了工作场所实践性的初衷,但却因缺乏理论的指导难以有历史性的进展。师生关系与师徒关系的单一性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像一块跷跷板难以平衡,这两种单纯“偏理论”或“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出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学习者必须放弃把实践仅仅视为一种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传统思想理路,转向把实践看作为一种知识、意义、语言和规范的源泉与传递者,或者“知识和学习发生、保存、传递和转化的场所”或者“有见识的集体行动的指南”。工作场所学习不仅意味着表征知识的获得,更意味着表演实践、转化实践以及转化学习者自身[7]。工作场所学习理论阐释的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这就需要学生与学徒,老师与师傅身份之间的合理转换,需要不断地自我调整来适应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融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而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集中的知识会使学生远离企业的第一生产线,接触不到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致使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到了真实的工作场所就只能是满腹知识却无处施展;而集中实践操作则会使学生因缺乏理论指导而状况百出,长期下来,实践技能的掌握也会停滞不前。所以,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双师”的作用,在每一段教学过程中划分好传授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角色转换,从而使所学理论与实践实现高度结合。

参 考 文 献

[1]雪伦.B.梅里安.成人学习理论的新进展[M]. 黄健,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68.

[2]欧阳忠明,韩晶晶.工作场所学习:模型演绎与研究思考[J].职教论坛,2014(15):33-38.

[3][7]李茂荣,黄健.工作场所学习概念的反思与再构:基于实践的取向[J].开放教育研究,2013(2):19-28.

[4]李茂荣.工作场所中成人学习研究新进展[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84-87.

[5]雪伦.B.梅里安,罗斯玛丽.S.凯弗瑞拉.成人学习的综合研究与实践指导[M]. 黄健,张永,魏光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03.

[6]陶丽.工作场所的影响因素及障碍分析[J].职教通讯,2010(4):31-35.

Theoretical Thinking on Workplace as a Kind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Chen Jianhua, Gao Qian

Abstract The workplace learning as an important learning style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Workplace learning, as an learning environment, a practical learning place and an informal learning place, is very important. However, because of performance driving, absence of experts and Matthew effect existing in workplace, there are disadvantages in workplace learning as a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give effect play to its advantages and avoid its disadvantages,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eaching place and workplace,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 and master-apprentice relation.

Key words workplace; learning environment; effectivenes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Author Chen Jianhua, professor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31); Gao Qian, master candidate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上一篇:Linux环境中服务器的配置与应用 下一篇:刑法修正,重构反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