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时间:2022-06-03 05:10:40

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明确的阐述:“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它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死读书,读死书的传统教育已然被素质教育的浪潮所淘汰。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初中思想品德课一直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然而很多时候,初中思想品德课就是徒有虚名,没有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实际作用,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质量不高的原因

我国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追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教材方面

客观地说,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虽然注意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重视教材与学生的亲和力,然而,教材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因此学生必然受到理论体系的束缚并且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枯燥乏味的概念。这些枯燥的理论体系和概念,是造成初中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教材本身的可读性也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发挥的余地。教材在注重学科体系和概念整体性的同时,也很注重自身的可读性。比如大量故事和案例与理论交相辉映、通俗易懂的内容、图文并茂,部分内容学生自己一看就懂,根本不需要在课堂上讲解,教师若在课堂上做过多延伸讲解,延伸内容往往又考不到,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还造成学生的负担。

2.教师方面

好的教材遇到教法不当的教师,会使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教课照本宣科,教师讲,学生听,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表现积极,强调自主个性,不会满足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熏陶的教学方式肯定是不受欢迎的;加上教材的可读性和通俗易懂,如果教师还照本宣科,重复一遍教材内容,那么课堂教学当然就显得多余了。同时思品教师队伍不稳定,骨干教师少。目前思想品德教师总是年年变,经常换。在安排师资时,学校把年富力强的年轻教师安排在较高年级或毕业班,而把那些即将退休的、经常生病的教师安排来教一二年级,甚至有的学校把后勤人员也安排来参与本学科教学,个别学校还出现了不把本学科的考核列入教师考核奖励的内容的情况。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多种,如创设“问题情景”法、游戏与模拟法、讲故事法、鼓励学生法、表扬和批评法、开展课外活动法等。具体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和群体特点并来实施,但总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生存的需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型的社会,学生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然后教师再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较好成绩时,有了成功的体验,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树立起自信,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而现在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难学——太乏味,为什么会这样?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老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强调学生接受,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以致学生思维打不开,死记硬背,自我封闭,没有学习兴趣。因此,很多老师认为难教——太枯燥,学生也认为难学——太乏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既得到全面发展,又使自己的特长得到发挥的目的。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为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辩论式,记者采访、小品表演等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使思想政治课堂变得生动形象、趣味盎然,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课传授的政治原理,并把这些原理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知、行、意的引导。又如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选择。多媒体集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活动影像等信息源于一体,不但图文并茂,可把教学内容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过程,它能把单一的知识表达结构转变为立体的知识展示结构,可有效扩大知识面,而且多媒体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和即时反馈,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乐在其中,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学习效果自然好过以往。

2、优化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理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 长期以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以权威者的身份自居,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中学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其“育人”的特性更为突出,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德育的价值在于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成长,而不是教师单纯的外在说教。初中思想品德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安全、乐学的学习氛围是上好思品课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把激励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热爱与尊重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如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等,很少对学生全盘否定;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能使学生不断自我肯定,不断进步,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3、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以学习者的主动积极发展为目标的课堂里,教师的根本责任是让每一个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主动的发挥,让每个学习者都能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在45分钟的课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是否感到安全,能否与教师、同学和谐相处、认真讨论,能否没有顾虑或顾虑较少地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实现认识或情感的碰撞与融合,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教师而言,首先就是在教学中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的方向。要倡导和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在与教师、与同伴的平等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评价与鼓励,激励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氛围。有效的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一致、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支持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学会与老师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探求知识,良好态度的养成离不开激励孕育的沃土。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的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民主平等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既端正了自己的认识,又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教学。

总之,思想政治课必须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作为一线思想品德教师 ,要真正发挥政治课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在其中,切实受到正确的思想感情的引导和熏陶,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教书育人的作用。

上一篇:“生活语文”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小议青少年厌学症的产生与教材设置难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