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03 05:09:22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摘要】 我们教育的症结就在于,我们太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略了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中学数学 培养 创新思维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2-01

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为什么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中国人要领先,可到了成年以后,我们的研究成果怎么就不如别人呢?有人说,中国水平和世界水平,只差“一步”,这“一步”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教育的症结就在于,我们太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略了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数学,她的抽象和严密,几乎让人感觉到,数学就是这么呆板吧。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有时候,我们的教育,却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也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实在是必要、重要和紧迫。

关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同学们的一种了解探索数学知识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们自觉和积极学习数学的核心因素。它可以使同学们在努力获得知识之余,积极的去进行创新性的活动,对同学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所有人对于美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好感,当然学生也不例外。数学就有很大的魅力,它的美集中表现在数学的奇异、对称、统一和简单等方面。奇异美体现在数学的大部分思想上,对称面体现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上、内在美体现在数学的概况抽象性上,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图形的外观上。引导同学们运用创新性发现数学中的各种美,可以激发同学们浓厚的创新兴趣,使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

二、鼓励、启发学生大胆质疑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有疑,只有善于发现、提问的人,才会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例如,学生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后笔者就安排了这样的内容,让学生大胆提问,提出一些如何应用这个性质解决问题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一部分学生提出了下列的问题:(1)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的大小可以求其余两个角的大小吗?(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为直角或钝角吗?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让学生更加理解这条性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了鼓励学生敢于、善于提问。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融洽师生感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教师再进行引导,看其他的同学能否解决这些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肯定他们的想法,从而达到问题教学法的目的。

三、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创设具有趣味的魅力,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办法,创造的灵感与顿悟很有可能由此产生。

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识别”时,一上课,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旗杆多高吗?”,学生们都摇头,“你有什么办法测出它的高度呢”我又追问了一句,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能很快的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它的解决包含着多种策略,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新课时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是一枚残缺的古币。我解释:“这枚古币是考古学家新挖掘出的,可惜残缺,你能帮考古学家恢复这枚古币的原样吗?”学生们经过讨论,最后归结成重新画一个和原来相等的圆这个问题上,那么画一个圆,必须知道什么呢?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求知探寻的欲望。

四、重视解题教学? 发展创新思维

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勇于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新英.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09(12).

[2] 周庭贵.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职教通讯,2007(8).

上一篇:普通中学体育课改的问题探析与思考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生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