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军人热血铸就能源大动脉

时间:2022-06-02 01:33:11

西部军人热血铸就能源大动脉

说起援建西气东输工程的事,赵宝新有讲不完的话。那是怎样的日子啊!留在赵宝新记忆有的只是激情、拼搏、奋斗……

赵宝新是某部工兵连连长,连续3年参加西气东输新疆段伴行道路建设,在戈壁大漠里度过了600多个日日夜夜。

作为参加西气东输新疆段伴行道路建设的工程兵之一,赵宝新和他的战友并肩作战,在戈壁瀚海用忠诚和热血,铸就了横贯我国东西的能源大动脉,展现了中国西部军人的风采。

初春时节,记者走访曾经参加援建施工任务的工兵部队,了解到许多官兵在茫茫沙海、百里风区和“火洲”战天斗地鲜为人知的故事。

受命・出征

西气东输工程是国家的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该工程始于新疆,跨越甘肃、陕西等9省市,止于上海,干线全长4000公里,是我国管道建设史上投资最多、输气量最大、距离最长的一条输气大动脉。搞好这一工程建设,不仅可以带动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促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大上海用气紧缺的问题,而且对于改善大气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国民经济发展后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正是深知这一工程对国家建设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2001年9月,参加援建新疆境内自然环境最恶劣、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320公里伴行道路和唯一一座隧道的修筑开挖任务的千余工程兵,从受领任务的那一天起,始终饱含高昂斗志,叫响了“向大自然挑战,向生理极限挑战”、“征战死亡之海,鏖战生命”的口号,许多官兵当即放弃探亲、休假、推迟婚期,赶赴施工现场,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援建任务之中。

环境・气候

行前,官兵们对施工地段自然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是有充分估计的,但实际情况远远出乎他们的意料:沿途要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生命”罗布泊、“火洲”吐鲁番和“百里风区”哈密,其中有石山、沙丘、戈壁、沼泽、盐碱地等多种地质结构,大多施工点在远离人烟的地方,最远的达270公里,生活和施工保障极其困难。施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沿途的气候条件也十分恶劣。盛夏季节,在的沙丘和戈壁滩上,地表温度高达70多度,官兵们的皮肤被烤晒得脱了一层又一层,有的甚至还结出了厚厚的血茄。由于气温太高,施工部队从集镇上买来的鲜肉,运到工地就变臭了,只好扔掉。到了冬天,室外温度大都在零下40度左右,手不小心碰上机械就给粘住了,稍一用劲儿就会撕掉一块皮。由于风大沙多,官兵们不仅天天都吃“沙拌饭”、“水洗面”,而且戴着口罩施工,捂着毛巾睡觉。每当遇到大风天气,大家只好呆在沙尘弥漫的帐篷里,靠方便面充饥,用矿泉水解渴。

苦战・攻坚

士官马荣和是平地机操作手,为了保证从几百公里以外运来的料石能及时摊开、刮平,他每天工作都在13小时以上。由于天气炎热,长期坐着操作,患上了严重的痔疮,实在痛得不行,坐不住了,就站着操作机械。由于病痛和劳累过度,先后4次晕倒在操作室里,但醒来他又接着干。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日子,马荣和说:“那阵子,大家热情高涨,激情满怀,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2002年7月,官兵们在哈密市西南120公里处的地方,遇到一座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15公里、相对高差约70米、由2000多座大小沙丘组成的大型流动沙垄。要在满地都是流沙的沙垄上修出一条路来谈何容易!8月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过后,4台推土机推出来的沙沟全部被掩埋,这些铮铮铁汉一个个伤心得直掉眼泪。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上级调来30台大型机械,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之中。当时,正值酷暑季节,沙漠地表温度高达72摄氏度,皮肤触到沙子就有灼伤的感觉,迷彩胶鞋踩上去不一会儿就有焦糊味。白天,官兵们衣服,坐在闷热的驾驶室里,开足马力,不停地推拉,晚上挑灯夜战,固堤清沙。累得实在不行了,就休息一会儿接着再干。就这样,经过3个月的连续奋战,硬是在这一流动沙垄上开出了一条上宽120米、底宽12米、深32米的道路。事后统计,在这场攻坚战中,参加施工的102名官兵,仅喝掉的矿泉水就达90多吨,相当于每人每天喝10公斤水。

2002年9月,某工兵营在鄯善县南湖戈壁施工时,一座13公里长、2公里宽、高约6米的石山群挡在面前。山虽不高,但由于山的石质全是花岗岩结构,石质非常坚硬,在一般石质上打一个炮眼约需2分钟,而在这里打一个炮眼却要一个多小时。要想在此劈山开路,难度不言自明。为了搬掉这只“拦路虎”,官兵把绳子一头系在山顶的铁桩上,一头系在腰上,在悬崖上手握钻机悬空作业,渴了就解下腰间的水壶喝口水,饿了就从挎包里掏个冷馒头啃两口,累了就脚蹬突石、手抓绳子,靠在悬崖上休息一阵。240多名官兵白天打眼放炮,晚上清理石碴,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劈山修出了一条道路。

遇险・考验

在戈壁大漠行车,迷路是常有的事。2002年7月18日上午,修理所所长刘金玉带领3名战士,驾驶平板拖车到150公里外的鄯善县奇科台镇拉运施工机械,不慎途中迷了路,车陷进了沙窝子,任凭他们几个人怎么折腾,车就是开不出来。眼看时间越来越晚,刘所长决定让驾驶员周建洋和另一名战士步行到奇科台镇求援,他和另一名战士留下来看车。没想到,由于天气炎热、严重缺水和劳累过度,两名求援的战士相继昏倒在赶往奇科台镇的途中,幸亏被牧民及时发现,才使他们转危为安。在牧民的帮助下,直到第二天上午9点,刘所长一行人才被解救出来。

2003年4月15日,哈密雅满苏地区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飓风和特大沙尘暴袭击,最高风力达12级以上,连续30多个小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能见度几乎为零。在此施工的95名官兵,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大风把帐篷撕成碎片吹得无影无踪,生活用品全部被沙尘掩埋。尤其严重的是,有50多名官兵不同程度地出现胸闷、气短、头痛等症状,有人还呕吐不止。在这危急关头,带队的某部副参谋长辛宏博果断下令向安全地带转移。于是,大家用绳子和背包带紧紧地连结在一起,顶着风沙边走边爬地行进了近7个小时,才来到4公里外的安全地带。谈起那惊险的经历,许多官兵至今还心有余悸。辛宏博说:“要不是把大家用绳子连结在一起,要不是在大风中果断转移,也许我们早已葬身沙海了!”

质量・精品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个中外合资项目,也是一项国际性工程。该工程实行的是“QHSE”质量、健康、环保、安全管理模式,管理细、要求严、标准高。援建部队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很高的标准,以顽强的作风、科学的态度和过硬的技术,把工程打造成中外专家无可挑剔的精品工程。

某工兵营完成博湖县最后500米道路的铺筑后,请地方公路检测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测。15个路基压实度抽测点有14个达到了要求,但第8个抽测点比指标低0.3%。“挖!不能有一点含糊!”营长的话掷地有声。地方技术人员过来劝他,这个结果是在工程质量合格率90%的标准范围之内的,可以不用全部返工。“我们要的是一流的工程,要的是100%优良的质量!”数日后,路面重新铺好,地方技术人员再看技术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质检人员竖起大拇指说:“军人的标准就是不一样!”

某工兵营就地选用的路基填充料不符合工程质量标准,3次化验都没有通过,等了一个多星期迟迟不能开工。教导员杨永彬急了,拉着负责化验的地方监理人员带上一周的干粮和饮水,开着挖掘机在戈壁滩上寻找符合标准的料场。他们走到一个地方,就当场取料,就地化验。经过5天的风餐露宿,他们共找到3个符合施工标准的料场,回来之后把3份样品进行精确化验,选出质量最好的作为施工固定料场。杨教导员还不放心,又带着两个连的战士利用施工间隙,沿着戈壁干涸的河道收集雨水冲积的黄土块,带到工地上一块块敲碎,细心地撒到填充料里,保证路基有更好的压实度和凝固度。地方监理人员说:“我们以前遇到过很多偷工减料的事儿,没想到在部队看到了‘添工加料’的场景。”

亲情・爱情

参加西气东输新疆段伴行道路建设,千余西部军人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与智力的辛劳,还有浓浓的亲情和爱情。据统计,3年来,施工部队先后有200多名官兵放弃休假,70多官兵推迟婚期,60多名官兵在亲人患病、家庭变故的情况下仍坚守在施工一线,有173名战士的军旅生涯全部在施工工地度过。

某工兵营连长钱有权是大龄青年。2002年初,经亲朋好友搓合,好不容易在老家找了个对象,并决定在当年八一举行婚礼。因为部队外训,他把婚期推迟到十一举行。没想到,眼看就要到十一,上级命令该营进疆施工。作为连长,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只好向未婚妻说明情况。深明大义的未婚妻得知他是参加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含泪同意了钱连长的意见,直到去年底施工结束,俩人才携手走进幸福的婚姻殿堂,品尝甜蜜香醇的爱情美酒。

回首鏖战千里戈壁、征服茫茫大漠、挑战生命极限的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官兵们激情依然。某部副部队长赛里木江说:“绵延4000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像一条巨龙。为了巨龙的腾飞,为了造福边疆人民,作为共和国的西部军人,我们吃苦受累无怨无悔!”

我们相信,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为了巨龙腾飞而拼搏奉献的西部军人!

上一篇:流行主张:素色眼睛调配缤纷春季 下一篇:快毕业了,品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