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的文化内涵

时间:2022-06-02 11:56:32

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的文化内涵

[摘 要]反弹琵琶是敦煌壁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形象,其特有的“艺术性”决定它在敦煌壁画中的位置。反弹琵琶是一种多元文化复合体的艺术形象,是“五胡”文化、西域文化、中亚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本文在分析反弹琵琶艺术形象的特点的基础上,讨论其与中国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以此来剖析反弹琵琶艺术形象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

[关键词]反弹琵琶 敦煌壁画 民俗文化 宗教文化 哲学思想文化

一、反弹琵琶的特点

反弹琵琶是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中伎乐天的舞姿形象,为该窟《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反弹琵琶是将高超的弹奏技艺与绝妙的舞蹈本领结合的又奏乐又跳舞的一个形象,它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同时,反弹琵琶是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反弹琵琶是伴随着佛教的传播,由印度传向中国的,吸收了“五胡”和西域、中亚的文化,在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创造的,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反弹琵琶的意境是音乐意味的,全以音乐舞蹈为基本情调。”①从整体上而言,其神情悠然自得,姿态优美,画面注重表达画家内心之感受,用线轻盈飘逸,仿佛通过这种方式来传达蕴含于宇宙万物当中的生命律动。“反弹琵琶的伎乐天是佛及菩萨的侍从,其主要职能是“娱佛”。” ②伎乐天的反弹琵琶舞姿,是通过人物反持琵琶,身体的翻转扭曲,衣裙飘带的走势,项饰臂钏的甩动,以及一个出胯旋身使出反弹琵琶绝技,使画面中的人物造型具有流动的意味。其形象表现经变“西方净土”极乐世界的欢乐场面,舞姿优美,变幻生动,在构图上融合东西方文化中的多重审美因子。

二、反弹琵琶的文化内涵

关于文化,目前在学术界里是众说纷纭。比较认同的说法是: 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产物,它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相关方面的总和。③从此意义出发,敦煌壁画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化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敦煌反弹琵琶艺术形象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

1、反弹琵琶与中国古代民俗文化

“民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所传承的喜好、风尚、习惯等。” ④民俗文化源自人民,同时也依附于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

很多人认为人类最早的视觉艺术形式就是绘画。不论是距今万年以上的非洲岩画,还是我国敦煌的莫高窟壁画,都佐证了此点。作为一种以再现为手段、以世间万物为对象的艺术创作形式,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绘画早已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中国古代的壁画作为一种深深扎根民间的、分布极为广泛的艺术形式,无疑体现着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

反弹琵琶中伎乐天形象上,身体的主要衣饰不是贴体的衫褐,而是飘荡飞舞的缠绕着的带纹,表现了空灵欢乐的精神境界和雍容华贵的民族风格。伎乐天人物形象保持着域外的形式,但构图及环境、道具则不受域外影响,是画家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民俗文化加以创造。古代艺术家们大胆地摆脱了佛教清规戒律,打破了封建社会衣不露体的礼教桎梏,巧妙地运用夸张和想象,在有限的空间,用毫放的笔力、对比的色调创作出一幅幅超越宗教内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出美化现实生活的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壁画。

2、反弹琵琶与中国古代宗教文化

宗教是一种人类思想和普遍心理的产物,在每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敦煌壁画作为宗教艺术,伎乐天是佛教中的香音之佛,反弹琵琶中的人物以自己感性的形象方式诠释着佛教的思想, 记录和传播着佛典故事。

中国古代宗教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精神信仰,尤其是对于底层的劳动人民。宗教的内容和形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壁画作为一种反映生活的创作形式,无疑也含有许多宗教的文化内涵在其中。

反弹琵琶的宗教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 (1)反弹琵琶的内容是宗教题材。通过分析《伎乐图》可以看出,人物形象和场景都是在宗教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佛教、道教的相关内容在壁画中更是屡见不鲜,我们看到的伎乐天的舞蹈姿势与佛教里面的菩萨雕像很相似。 (2)反弹琵琶是宗教表达的一种手段,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宗教思想意识。劳动者在创作反弹琵琶的时候,之所以将伎乐天形象与宗教人物描绘得相似,一方面是受统治者的影响,当时统治者很崇尚宗教,故画师手下的壁画也会有宗教的影子;另一方面,反弹琵琶也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水平,隋唐是个昌盛繁荣的朝代,壁画中显示的也多是繁华、享乐的场景。

3、反弹琵琶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化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流传下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默默地流淌于古代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中。作为壁画师,头脑中天生就印刻了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在其中,而这些思想也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

反弹琵琶的古代哲学思想内涵主要表现在: (1) 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了反弹琵琶的内容。除了审美装饰之外,还具有教化作用。因此,壁画的大多数题材和内容都体现了传统的忠、孝、礼、义等道德观的文化内涵。而儒、释、道诸家的思想、伦理、观念等在壁画中也通过丰富的隐喻形式体现得淋漓尽致。(2) 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了反弹琵琶的形式。除了内容,壁画的形式也非常重要,以前对此研究不多。壁画的形式同内容一样也受到了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从色彩上,我们也感受到中国五行思想对其的影响,壁画中大多用五种颜色———强烈的红、黄、青三原色加上黑与白。

三、结语

反弹琵琶艺术形象是《伎乐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愧为敦煌壁画中的中华佛教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杰出典范。整个世界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其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擅变演进的历史进程。反弹琵琶艺术形象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形象艺术,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受到中国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哲学思想等文化形式的很大影响,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P156

②王暄.以创造性思维反弹琵琶——创造思维与设计意识的开发训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年第2期.P114

③④陈茜.试论中国古代乡村民间绘画的文化内涵[J].农业考古.2011年第3期.P342

上一篇:试论室内空间采光系统设计 下一篇:城市“线性”空间景观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