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中职数学课的有效教学探究

时间:2022-06-01 08:23:12

浅述中职数学课的有效教学探究

【摘要】:针对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普遍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现状,本文试图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学设计来提炼出一些切实可行并能改变此现状的办法。

【关键词】:教学效率教学活动教学语言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毫无兴趣.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每一位中职教师都在认真思索的问题。本人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有几点粗浅的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一、设置活动环节感受数学魅力

许多学生讨厌数学,畏惧数学,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和美。这就需要教师花一些心思来做好这个引路人。我想在每次课或每个单元的开始先暂不讲教学内容,可设置一些活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实例:

1、讲故事数学历史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例如,欧拉与七座桥的故事,欧拉从七座桥中悟出了任何图形能否一笔画的规律。讲完故事让学生亲自尝试一笔画。我在讲这段内容时,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兔子的故事:一对小兔出生两月就有繁殖能力,如果在一年中它们没有死掉,那从第一个月开始到年底会有多少兔子?从这个故事可引出数列的内容。

2、做游戏与数学有关的游戏很多,例如,4个2能组成的最大数是多少?如果不考虑多层指数,答案是2的222次幂。“无中生有”游戏,如何巧置运算符号让等式0000=24成立。

二、语言浅显生动理解数学内容

我在教学中尽量用拟人化、形象化的语言讲解教学内容。例1,分子分母的位置比喻成楼上楼下,通分的过程想象成搭桥,桥墩(分母)搭好了,桥上就可以通行了。化简式子,就象是给式子减肥。例2,在角的概念中,所有角的始边须放在x轴的正半轴上,可以把这里看成是射线的起跑线,坐标系是它们的运动场。例3,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中有一个条件:公比q不能等于1,我告诉他们公式是一个小小的机关,而1是一枚炸弹,放进去,机关失效,不能运作。课堂教学是以数学知识为学习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构建合理而高效的课堂。

1.注重实质,淡化形式

数学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等特点,传统的数学课程重视概念和理论,以科学性作为教学的首要原则。在这种原则下,教师容易对名词、术语以及一些细节上过分地追求完善,导致数学学习的形式训练和机械学习。这种形式化的倾向,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实际,脱离了数学实质内容,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育领域,数学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原理的教学,要摆脱受“科学性”束缚的枷锁,不能过分追求形式上的至善至美,应注重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所代表的实质性的内容,并以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水平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如函数概念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具体的实例,用图表关系、图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理解函数实质上是一种对应关系,是某个量的变化引起了相关的量的变化,而不应该着重于一般解析式y=f(x)的形式描述和运算上。这样,学生自然能理解概念并建立相应的概念图示。

2.注重知识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的、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种学习观下,学习过程不仅体现了知识能力的内化,也注重学生的思维渗透。数学是动态的,它不是一个静态的“事实性结论”的集合;数学是不断发展的,其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体到每一个知识点,也有它的发生、发展和深化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去经历一个知识的自然形成过程,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它产生的必要性和意义,发现它的特点,归纳一般的结论,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体验过程。学生通过感知、观察、归纳、概括反思和建构的经历,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观和思维习惯上有着积极的作用。比如,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可实践一次储蓄存款或取款,亲历“利息、利率”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通过亲手填写存款单,不仅学会了存款,而且知道了存款有定期、活期之分和不同“利率”之分。尝试取款的活动,不但让学生了解到取回的钱中除了存入的“本金”外,还有银行付给的“利息”,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利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利率、利息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从而使书本上枯燥、抽象的计算变成学生乐于求知的探索活动。

3.注重情感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介绍数学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设置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并解决,培养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另外,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具体的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如0.618是一个十分奇妙的数字。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从美学角度0.618∶1称为美的比例、黄金比或黄金律。研究证明,宇宙万物凡符合黄金分割律的总是最美的形体,能符合黄金律的环境也是人的肌体最舒适的环境。例如人体结构有三个黄金分割点:一是咽喉,咽喉至头顶与咽喉到肚脐之比为0.618;二是膝盖,膝盖至脚后跟与膝盖至肚脐之比为0.618;三是肘关节,肘关节至肩关节与肘关节至中指尖之比为0.618。人体感受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2℃~24℃,因为人的正常体温37℃与0.618的乘积为22.8℃,在这一温度下,人肌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功能均处于最佳状态。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也有人说宁静使人长寿,其实,两者都有失偏颇,只有动静相宜才有利于健康。科学研究发现,静动之比为0.618时最利于养生。

通过黄金分割的介绍,并由于涉及自己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提高。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生动直观的展现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通过数学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里。

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效率上,更体现在教学效果上。教师应该形成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观,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实践与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上一篇:浅论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下一篇: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