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

时间:2022-05-31 07:23:34

如何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

摘要:文章简单分析了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专项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专项资金在加强政权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财政专项资金在分配、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资金使用管理、项目实施管理、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等。有些问题带有普遍性,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本文拟就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财政行为提出初步探讨。

一、科学界定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是财政分配用于专项事业的资金,是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制度中虽然将专项资金解释为财政或上级拨入用于专项工程或专项事业的财政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定额的人员和公用经费外均属于专项,纳入专项资金管理。但是,由于对专项资金不同的界定,在管理和统计的口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对于各单位取得的预算外收入,目前规定是应全额上缴财政专户,使用时由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再予拨付。这类资金是否属于专项资金,在界定上就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管理方式。在各地财政部门,有的将其纳入综合预算,实行收支脱钩,并将拨付的资金作为专项资金管理,用款单位不得随意挤占、挪用;有的虽也纳入综合预算,但未实现收支脱钩,拨付的资金不作为专项资金管理,其结余部分由用款单位自行决定开支。这使得大量超标准、超定额的人员经费、公务经费和一些不能在业务费中开支的费用挤入预算外收入的现象出现,形成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个人收入和待遇大大高于没有收入的单位,导致同是行政单位但收入待遇上却苦乐不均。

专项资金的分类应根据专项资金的定义及内涵,明确哪些项目作为专项资金管理,确定统一的专项资金统计口径,从而达到科学管理,有效监督的目的。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与分类,不仅有利于用款单位对专项资金核算管理和控制,同时也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开展综合评价。

二、专项资金的管理内容

(一)专项资金的含义及特点

在不同的制度和规定中,专项资金有着不同的名称,如专项支出、项目支出、专款等,在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看,其含义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来说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也就是说,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按项目核算。

(二)专项资金的构成与分类

目前对专项资金的构成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从财政资金管理的情况看,在日常操作中,一般采用的是“扣除界定法”,即扣除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以外的,由财政安排以及上级单位拨付的财政资金等,全部作为专项资金。从支出性质分类,专项资金包括个人部分(如专项补贴、专项奖励等)和公用部分(如专项购置、专项修缮等);从支出用途分类,可以将专项资金分为基本建设支出、专项业务费、专项支出购置、专项修缮和其他专项等。

(三)对专项资金管理现行规定

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支出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分为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和专项支出。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和专项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专项支出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并需要单独项目的专项报账结算,即应当与正常的拨款区分开来,分别核算,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已完成项目的专项结余,报经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否则就上交财政。

一些制度、规定、办法的出台,无疑使专项资金从预算、执行、核算各个环节做到了有制可依,对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难以用现行制度予以解决和规范,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三、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

各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未全部纳入“拨入专款”科目核算,部分资金列“其他应付款”科目。这样做产生许多弊端,其一是逃避了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其二是资金使用单位对本单位的专项资金到底有多少心中无数;其三是造成专项资金长期闲置,不能及时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其四是会形成新的违纪,挂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的专项资金,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单位的“自留地”,什么费用都往里面挤。

(二)挤占专项资金

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屡查屡犯,主要是由于工作经费不足,汽车费用、差旅费、招待费等都挤进专项资金开支。

(三)项目申报、实施管理不规范

首先,单位在项目申报时,不知道轻重缓急,错报重报现象时有发生;其次,单位项目申报中,缺乏严格的事前分析,造成预算追加申报过多;第三,单位在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不顾申报项目,随意支出项目资金,造成资产流失。

(四)财务控制意识淡薄

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中财务人员只是简单的承担了会计核算与资金支付的服务性工作,而忽略了财务控制在单位各项经营活动中的辅助决策与监督作用,没有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好事前、事中与事后分析,因而财务人员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造成往来款项混乱,使得专项资金管理失控。

(五)专项资金支出的开支范围不明确

单位没有明确的专项资金开支范围,具体那些能在专项中列支,那些不能都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中财务人员只能凭借理解去审查监督。一些单位还存在随意扩大专项资金的开支范围,特别是在购置办公设备中一些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加上办公人员没有控制意识,造成了资金浪费现象。

四、治理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规范会计核算

规范会计核算,准确使用会计科目,各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全部纳入“拨入专款”科目核算。

(二)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原则

下达项目资金时核拨一定的工作经费,以免其他费用再挤专项资金。要加强自查、自管、自纠,确保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及时拨付,无滞留截留;

(三)进一步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各单位领导要把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作为防范腐败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结合贯彻实施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一步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内部控制,规范项目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四)围绕中心工作编好编实编细项目预算

项目的申报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厅属事业单位作为厅的技术支撑,就要围绕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立项。在编制项目时,技术路线、工作方法要合理可行,安排的工作量要实事求是,经费预算要科学合理。要按照省财政厅项目绩效评价要求,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今后专项经费的申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国土资源调查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按规定的费用范围和标准列支费用,会议费、业务招待费支出应本着节约、合理、有效的原则。对职工奖励,在效率优先的同时要兼顾公平,奖金分配办法应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

(六)注重积累,提高单位实力

各单位在发展生产,提高职工收入的同时,要注重积累,加大固定资产和技改投入,必要的生产性设备是厅属事业单位作为国土资源事业技术支撑的基础,也是单位竞争力的体现。如地质勘查资质申报时,拥有规定的地质勘查设备仪器等生产性固定资产是前提条件,但有的厅属事业单位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各单位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加大技改力度,增强单位发展后劲。

(七)合理安排项目年度资金,控制项目经费结余

根据财政部《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在编制下年度支出预算时,应当首先用净结余资金安排本部门项目支出,并优先安排新增项目支出。在年度预算执行中,需要追加项目支出的,应当首先用本部门净结余资金安排。在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时,将本部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净结余资金的安排使用计划,随部门“一上”预算一并报送。部门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原则上不允许在未支用的情况下连续两年结转。因此,应根据年度工作量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年度资金。

参考文献:

[1]童洁.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1;11

[2]刘必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绿色财会,2011;11

[3]李明亮.加强财政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思考[J].现代营销,2011;12

[4]黄世文.财政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1;11

[5]河北省财政厅.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监控系统功能的建议[J].财政监测,2011;22

[6]郭继锁.浅析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政府法制,2011;31

上一篇:企业生产施工中违章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下一篇: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功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