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合作“瓶颈”破解策略初探

时间:2022-05-31 11:09:05

高职校企合作“瓶颈”破解策略初探

摘 要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和企业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展开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以及学生终于工作的合作,才能让学生具有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以及新的创新,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时需要做到学生的学习规划与职业的生涯计划相结合、学生的岗位实习与企业的普工岗位相结合,从而实现企业积极合作性的调动、社会专业项目的协调、社会专业项目的承办,让高职院校的学习氛围呈现点、面、线一体化的现象以及企业文化学习的气氛。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职校企合作“瓶颈”的问题以及破解策略。

关键词 高职校企合作 破解 瓶颈 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从我国政治变化与社会需求变化来看,我国对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是非常重视的,并且在2002年还提出了“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和“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两项提案。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从企业、学校的角度来看,呈现出企业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只有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和社会建设。要想成功的培养出适合社会、适合企业以及适合发展的高职人才,就必须进行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学生就业以及办学模式的问题探讨、创新以及研究,同时降低高职院校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与高职院校保持平衡,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样才能保证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合理的、稳定的、良好的实践环境。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显示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中,企业从来不会主动的进行实践教学,而高职院校却只重视发展、生存以及适应等的一些经济效果,两方面都没有从学生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只是形式主义者。我国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一般是企业对高职院校进行一笔资金的资助,对于学生的工作培训、实习地点以及项目支持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2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瓶颈解决办法

2.1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问题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一般是企业对高职院校进行一笔资金的资助,对于学生的工作培训、实习地点以及项目支持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要想成功的培养出适合社会、适合企业以及适合发展的高职人才,就必须进行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学生就业以及办学模式的问题探讨、创新以及研究,同时降低高职院校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与高职院校保持平衡,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第一,高校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基本思想与企业的用工需求有显著的差异,两者对人才的界定也有明显的不同。因而在课程设置、课程编排等方面不可能完全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第二,企业对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阶段性、临时性,而学校的学生实习、实训具有常态性和连续性,而这种连续性表现更多的是一届一届低水平的重复性;第三,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并非平等的主体,付出与收益显失公平,完全不符合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基本宗旨。

2.2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瓶颈解决办法

为了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就必须让企业感觉到合作能有经济方面的效益,为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设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以及提供优质服务来加强合作意向。一般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都是进行在表面上,这种合作形式明显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企业的要求,企业与社会需要的是更专业性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只有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协议形式才能得以实现。加设专业建设首先要理解专业的含义,专业是一种社会需求,也是高职院校和社会之间重要的纽带,它主要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综合能力以及社会的总体素质,同时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以及生存的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起专业的建设。

在设计专业建设时首先要注意建设的地点,地点必须要在专业能生存以及存在经济发展,这就说明了专业的设立与社会的导向是密不可分的,必须要满足专业在社会以及高职院校的出发点、归宿感。同时再结合国家所颁布的职业规划标准,可以知道专业建设可以通过就业岗位的类别以及就业岗位的性质来进行,主要目的是把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与高职院校所建立的专业结合起来;然后在建设专业时要保证有远见、前瞻性以及提前量,提前量的提出是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提出的,因为一个人才的培养必须经历过三年或者四年的时间,同时高职院校在设立专业时眼光应该放广,采取专业优化形式,并且还需要加强专业与课程的相结合,这样建立的专业才能符合我国企业的需求以及社会的要求,还能保证人才的多面性以及数量性;最后在设立专业时不能设立的过于滥、过于多,要定期的进行专业的检测,把一些不适合社会发展、企业发展、没有保护性以及就业率比较低的专业做到勇于舍弃、及时调整,不要让非常有限的专业资源被一些不需要的东西所占据,做到拥有专业性强的、适应水平高的以及具有专业特色专业建立,让学生具有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以及新的创新,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时需要做到学生的学习规划与职业的生涯计划相结合、学生的岗位实习与企业的普工岗位相结合,从而实现企业积极合作性的调动、社会专业项目的协调、社会专业项目的承办,让高职院校的学习氛围呈现点、面、线一体化的现象以及企业文化学习的气氛。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仅能具体表现出当今社会职业学校的办校特征,还是一种显示高职院校勇于培养人才、教育人才的途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社会服务水平的发展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基本思想与企业的用工需求有显著的差异,两者对人才的界定也有明显的不同;第二,企业对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阶段性、临时性;第三,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并非平等的主体,付出与收益显失公平。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瓶颈解决办法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加设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以及提供优质服务来加强合作意向。

?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号:201204140

上一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 下一篇:专题学习网站讨论区教学功能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