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性机遇正在丧失

时间:2022-05-31 10:27:41

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性机遇正在丧失

我们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在中国人口仍然较快增长的今天,我们绝无理由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尽管中国的人口不断在增长,但是因为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名列世界第4,2007年年末人均GDP大约为2700美元。如此快速的增长大致与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1970年代以来,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美国可以通过超额发行美元来维持其贸易逆差、政府财政赤字和居民负债消费。美国的这种做法,给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第二,世界经济增长的周期变化与结构调整。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工业化国家,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以制造为主的工业改变成为以创新为主的高科技产业,从而为低成本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大规模参与国际加工制造业的分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中国把握住了1980年代以来的发展机遇。首先通过对内改革释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然后又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实现了中国剩余劳动力的两次优化配置,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当中,中国又先后两次扩大了对外开放度。一次是1994年所采取的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政策,再一次就是中国正式加入WTO,从而使得中国有可能充分利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给出的空间,与美元超量发行给出的出口机会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21世纪以来,导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这种历史性机遇正在趋于消失,我们这样说的根据在于:

第一,世界经济增长的长周期已经开始进入下降阶段。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暴跌,这意味着以IT行业为主导的长周期已经开始走向衰退,世界产业投资的空间因此而受到挤压。

第二,当退出高科技产业的大量资本涌向房地产市场后,又触发了全球性房价泡沫破灭的金融危机。迄今为止,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蒸发掉超过27万亿美元的货币资产,从而造成了从国家到企业、直至居民家庭的财务危机,这样的危机将会产生巨大的财富负效应,从而导致全球总需求的下降,以及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顺差市场的消失。

第三,中国在2004年至2007年采取了不合时宜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有可能丧失经济高速增长的机会,乃至历史性的机遇。我们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在中国人口仍然较快增长的今天,我们绝无理由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从统计数据看,尽管在最近30年中,中国城市的就业人口已经从9000多万增加到了2.9亿,但是中国的人口却从9亿多迅速地增加到了13.4亿多,这也就是说,假如中国不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根本不可能解决人口问题。但是,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却采取了旨在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宏观紧缩政策,并且在2005年又开始推出与中国的基本面相背离的汇率升值政策。在人民币对内升息、对外升值的双重压力下,大量的产业资本被迫转变为金融资本而流向中国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从而导致中国的经济也开始走向泡沫化。于是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产业资本开始加速度地流向各种各样的资产市场,股票价格疯狂上涨,最后终于在内部资金枯竭,外部资金出逃的双重冲击下发生了崩盘。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是产业投资的衰竭与经济增长的减速,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股市泡沫破灭而来的现金流的蒸发与严重的财富负效应。

在如此紧要的关头,中国需要尽快地改变现行的政策取向,变紧缩性的宏观政策组合为扩张性的宏观政策组合,暂停各种可能降低企业竞争力的劳动与社会经济政策,尽可能地保持资产价格的稳定,借以防范中国的经济增长走向长期的衰退。

上一篇:“美丽事业”接棒人 下一篇:国际油价暴跌:中国经济利好还是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