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技校学生识图技能的途径与教学模式

时间:2022-05-30 12:51:53

培养技校学生识图技能的途径与教学模式

摘要:为适应技工学校就业岗位群的要求,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分析了《机械制图》教学中的重点应由画图转变为识图的原因。探索了机械制图六大知识模块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各章、节要点及教学方法。

关键词:岗位群技能;画图能力;识图能力;讲课重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57-02

一、目前技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重点

《机械制图》是技工学校机、电工程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宽、实践技能性强、应用广泛、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近年来,技工学校由于勤工俭学、工学交替的原因,该课程的课时大量减少。教师讲课进度快,具体安排学生练习少。而技工学校新进学生文化课学习成普遍较差,厌学情绪重。一系列原因造成目前学生的识图、画图能力普遍下降,严重影响在车间从事机械加工实习的效果。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前不久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职业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委员会在郑州召开全国《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大会的两个议题之一是“培养学生识读图技能的有效途径及教学建议”。把培养学生识读图技能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探讨技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重点,我们应该从培养目标出发进行思考。大家知道,机械制图简单地说是表达机件的图样;全面地说,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如何用投影的方法,把空间的机器和零件的形状、大小、结构、装配关系以及制造、检验、使用、维修时所必须的技术要求在图纸上用图样准确表达出来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机电工程界交流技术信息的共同语言。该课程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宽,实践技能性强,综合性要求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画图和识图。我们过去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一直强调的“四多一认真”方法,就是多看图、多画图、多记图、多用图,无论看图或画图时都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该方法也反映机械制图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识图和画图。但是,我们多年来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又自觉不自觉地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画图上。画平面几何图形、画法几何作图、画组合体三视图、画轴测图、画标准件常用件图样、画零件图、画装配图,重点都在“画”字上下功夫。老师们口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会画图肯定会识图。”我们过去的这些教法对于当时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是正确的,但是,对于今天的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就不太合适。

技工学校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岗位群大多是机、电类工厂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他们从事的日常工作不是画图,不是搞产品设计,不是搞工装设计。他们的日常工作是看懂图样,按图样进行零件加工或装配机器;看懂图样才能指导自己进行生产。技工学校应把岗位群的技能要求摆在第一位。用人单位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就是技工学校制订培养计划、规划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的依据。对于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来说,在岗位群技能的要求上,识图技能显然要比画图技能更重要。培养目标应为企业生产一线服务,应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对企业岗位群技能的调查了解,把合作成果落实到技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全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之中。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在识图能力教学上花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大的精力,想更多的办法,把识图教学当做重点。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教学中强调把识图当做重点时并不排除学生应该学会、学好画图。这里探讨的是通过画图来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方法与直接教会学生识图的教学方法,哪种方法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如果投入同样的课时,对学生识图能力提高哪种效果好?显然前者是间接的、费时的,后者是高效的。

我们过去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一直遵循熟能生巧的原则。强调多画图才能掌握画图的技巧,才能画好图。因为画图本身需要技巧,需要通过灵活应用绘图工具画各种图样的实践,才能提高画图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练好的。时代不同了,过去的教法今天不一定适合技工学校的学生。现在,机械制图画图的方法、方式更丰富了、更有效了。我们可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画图,也可采用绘图软件在电脑上绘制零、部件的工作图样(如电子图板软件画图,AutoCAD画图,开目CAD画图等);还可采用3D画图(使用UG建模软件创建简单零部件的3D模型画图)。随着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普及,机械制图教学中的画图工作不仅快捷,画图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了,画图技巧的重要性也远不及手工绘图时代的重要了。

二、目前技工学校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包括六个知识模块的内容:制图的基础知识、制图的原理、制图技巧(机件的表达方法)、实用制图(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其他工程图样、计算机绘图。这六方面内容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关键内容在哪里?我们过去把画图能力的培养当做重点内容时,教学的重点有绘图工具使用、平面几何作图、制图原理中(画法几何)的截交线画法、相贯线画法、过渡曲线画法、组合体三视图画法,常用的表达方法画法有零件图的画法、装配图的画法。总之是围绕“画”字做文章。对于今天的技工学校来说,由于学生文化底子差,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机械制图》课时少,讲课进度快,学生画图的练习少,“画”的很不够,画图技能并没有得到提高,也就没法通过画图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而识图能力因传统教学中强调不够,学生的识图能力提高也很有限。

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这几年我们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对《机械制图》课程中六个关键的知识与技能模块进行分类、比较、实践、总结。按此认知规律,确定了《机械制图》课程中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重点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实物与图样的对比教学,总结出各重要知识与技能模块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在少学时情况下也能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好效果。

1.制图基础知识模块中选择的重点是《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内容及贯彻。教学中我们通过展示大量工厂的生产图样,让同学们应用国家标准来查找图中的错误,从而培养学生以后到工厂从事识图工作时,心中有标准,识图有依据。

2.制图原理模块中选择的重点是三视图的联系规律及视图分析,特别是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三视图。教学别强调三视图投影的联系规律,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九个字的具体内涵和实际应用。对于点、线、面、体,截交线,相贯线画法等内容,我们重点讲点的投影规律及各种位置点的投影特点。对于截交线、相贯线、过度曲线,我们通过各类模型让同学们加强对他们画法特点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识图能力。画图方面只强调画图工程中遇到最多的、特殊情况下的截交线、相贯线、过度曲线的画法,特别是简化画法。这样做,不仅克服了过去教学投入时间多、画法难掌握的痼疾,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制图技巧模块中,我们把最常用的18表达方法和14特殊表达方法当做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们把机械制图中的十八种表达方法(六种基本视图、三种辅助视图、七种剖视图、两种断面图)比喻为机械制图中的“十八般兵器”。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识图技能,这十八般兵器是必须掌握的。让同学们知道,企业中的工程师、技术员“闯江湖”用的就是这十八般兵器。为了让学生用好这些兵器,我们设计了大量的识读图习题,作为灵活运用这十八般兵器攻击的活靶子。习题中既有单一种兵器打的靶子,也有多种兵器共同打的靶子。让学生多看、多练习,多对比,逐一掌握十八般兵器的定义、使用条件、使用方法、标注方法、特殊情况处理,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识读图能力。

4.实用制图模块中我们强调的教学重点内容有:在标准件和常用件教学中,我们收集了工程中使用的大量标准件、常用件,让学生把它们与课本中的国家标准相对照,充分认识各种标准件和常用件的图样特征、标准代号、尺寸查法、常用件尺寸的计算方法、标注方法、公差配合、精度等级。要求学生在“熟练”上下功夫。这样把过去最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学生们学得懂、记得牢。

在零件图的教学模块中,重点要学生掌握各类零件(轴类、盘类、叉架类、箱体类)的表达方法及图形特征,零件的技术要求作为教学重点(表面粗糙度、尺寸的公差配合、形状和位置偏差、零件材料、零件热处理、铸件的技术要求等)。教师要尽可能地多讲一些工厂实习中技术要求的知识,学生一定要多学一些技术要求的知识,机械制图的知识面宽就宽在这些方面。这些知识是学生工学交替时,在车间看图样天天遇得到的实践技能知识。为保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我们有意识地把练习题的数量由两种题型增加到二十种题型。学生学好这些案例性质的练习,对零件的技术要求会学得扎实,在车间看零件技术要求时就能看懂。

在装配图的教学模块中,我们除了讲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外,也强调了装配图的读图的内容。要把装配图的图样、各种尺寸的标注、零件编号方法、零件的名称、标题栏内容、零件明细表的编制、技术要求的分类等知识点综合起来指导看图。学会找出同一个零件在不同装配图的视图中的表达方法,从而想出零件的形状、大小。在习题中增加了大量装配图读图填空的练习题目,以提高学生读装配图的实际能力。这两届学生虽然没有画大量的装配图,但他们工学交替到工厂车间实习时,看起工厂的零件图、装配图就不那么陌生,就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束手无策。显示这种探索确实促进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探索《机械制图》课程中教学方法时,通过实物与图样的对比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在少学时情况下快速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好效果。

上一篇:洛阳市中招实验考试易错问题分析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三段式”生本课堂教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