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研讨课《思维风暴》的教学与组织

时间:2022-05-11 06:54:37

新生研讨课《思维风暴》的教学与组织

【摘要】新生研讨课是为新生开设的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强调师生互动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课程。本文就我校开设的《思维风暴》课程的意义目的、教学组织和考核方式等作一简论。

【关键词】研讨课; 新生; 思维风暴; 教学组织

作者简介:莫俊生(1963.04- ),男,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研室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教育;张廷慎(1985.06- ),男,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军事心理学与心理战;王 楠(1982.12- ),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理论与应用。【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01-02

新生研讨课是一种面向大一新生而开设的以小班化教学为特色的研讨课程,旨在通过交流研讨营造一种活跃、开放的学术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心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思维风暴》作为我校唯一的一门文科类新生研讨课程,在选题上,与信息时代紧密相连,充分考虑信息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思维;在内容设置上,与军校学员未来岗位任职需要融会贯通,充分满足学员的知识需求、心理需求和价值追求;在教授方法上,与学员个性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下面就具体谈谈《思维风暴》新生研讨课的教学与组织:

1“思维风暴”的科学内涵

1.1“思维风暴”的概念界定。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风暴”一词,源于精神病学上的“头脑风暴”。头脑风暴原指精神病患者头脑中出现的短时间思维紊乱、产生各样的胡思乱想的现象。创造学中借用这个概念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

思维风暴是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问题牵引引起参与者的思维迸发和思维共振,在碰撞中产生或提出更多的想法,以实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风暴是一种既体现个体独立思考,又体现团体合作创造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强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维者展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并进一步诱发创造性设想。

1.2“思维风暴”的基本原则

1.2.1自由畅想,鼓励新奇。思维风暴作为创造学的一种手法,要求参与者自由的、无所约束的进行大胆的设想,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尤其鼓励奇特、怪异的想法或做法。如设计这样一道讨论题目,“假如人类有翅膀,……”题目本身比较荒诞、离奇,“人类怎么会有翅膀呢?”但是,正因为这样激起了学员展开想象,大胆思考,产生出了丰富多样、新奇独特的结论。

1.2.2谋求数量,以量求质。思维风暴作为一种大脑的核爆炸,要求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设想,目的是在风暴过程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结果,而暂时不去想这些结果如何,最终通过数量的累积,实现质的飞跃。

1.2.3可以补充,禁止评价。针对思维风暴的结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充,但在风暴过程中绝对禁止对别人的想法做出任何评价,特别是一些否定的、有异议的表达。针对回形针的用途,会有一些学生的想法很新颖但是实践操作性不强。对于这一点,在讨论过程中包括教员不允许任何人进行评价,后面回答的学员如有异议,只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补充。

1.2.4互相启发,综合改善。思维风暴过程中,学员可以把各自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交流。通过分享交流每个人所想的、所说的,互相启发,相互启迪,找到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更佳方案。在讨论设计“新式作战靴”这一问题上,小组通过汲取个人发言时的灵感和启发,对小组的方案进行整合优化,最终设计出了集作战、通讯、娱乐为一体的新型作战靴。这正是思维风暴的意义所在。

2《思维风暴》的开课意义与教学目的

2.1开课理念。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习到底为了什么?值得我们深思。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更多的应该是有所创造。然而,怎样完成创造呢?要会学习,学会思考,思考着去学,才能实现由学习者到思考者再到创造者的转变。可见,思维是关键。特别是现在,在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知识之学非常盛行,技艺之学甚是泛滥,而最为关键的思想之学却很低迷。这不仅与当前素质教育的大局极不相称,也与一个正在致力于伟大复兴、迫切需要理论思维的民族也极不相称。鉴于此,本课程的开课理念定为“展开思维翅膀,创造无限想象”,以期通过体验思维风暴,激发创新火花,打造创新思维结晶。

2.2开课意义

2.2.1高等教育上的意义,思维在一个人的智力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说过,人们解决世界的问题,靠的是大脑思维和智慧。智力的核心并不是知识,而是一个人的思维。一个人智力的高低,90%取决于他思维技能的高低以及他以何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只有10%取决于他知识的拥有量。所以说,大学之大,并非在于校园之大,排场之大,而应当在于思维之大。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冲刷而荡然无存,但在大学里培养出的思维能力却可以陪伴人的一生,是一个人终生受益的财富。

2.2.2军事教育上的意义,良好思维品质是军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支撑。军事技术的进步,武器装备的发展,战争形态的变化,必然引起军事思维方式的变革。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军事变革的节拍,我们必须变线性思维为发散思维,变要素思维为系统思维,变经验思维为创新思维。而我校又是培育我军军事信息英才的主要阵地,帮助学员打造良好的思维品质,将是主导信息化战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一环和重要支撑。

2.3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调动学员积极思考问题,开发思维潜能,突破思维障碍,培养学员的良好思维品质、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员的思维水平和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实践能力。具体来讲:

2.3.1拓展学员思维空间,具有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本课程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打开学员的思维闸门,拓展学员的思维空间,让学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够想象、敢于想象,使思维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并从中选择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

2.3.2培养学员发散思维,具有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军校学员是未来战争中的指战员,战场上的信息变化万端,真真假假,虚实相间,因此,对军人的思维方式有着特殊的要求。在研讨课中,通过问题的设计,培养学员学会发散思维,发现和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思维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2.3.3增强学员创新意识,具有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军事理论的创新,军事实践的改善,战役战术战法的具体运用,都需要我们敢于挑战权威思维,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在教学中,教员通过实施研讨活动,如怎样提高军事训练效果展开讨论,切实加强学员创新意识的培养,使思维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

3《思维风暴》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

3.1研讨内容设计。 本课程在设计上充分考虑新生学员和军人职业特点,突出趣味性、通俗性、活动性、启迪性,拟设计十个专题:1.走进思维风暴,打造创新思维优势;2.学习是为了创新;3.创造思维的视角;4.改变心力,增强活力;5.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创意;6.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火花;7.解放思想,挑战权威;8.反弹琵琶,走进新境地;9.思考生命价值,炫亮军旅人生;10.把心放飞,未来不是梦。

3.2教学组织。 本课程在教学组织上,主要采取“问题牵引、教员引导、学员主体”的方式,具体教学过程可分4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知识简介。首先由任课教员简要的介绍专题研讨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点,主要采取提要式讲解,提醒学员课下查询资料加深学习。这部分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第二阶段:活动体验的破冰之旅。通过2-3个短小的思维训练活动,让学员参与中来,体验思维的巨大魅力。通过借助寓言故事、智力游戏以及神奇事件,开启学员思维之门,激活学员思维之水,打破学员思维之冰。时间约为20分钟。

第三阶段:问题研讨。要求学员围绕所设计的问题谈看法谈想法,最后再分成若干小组,充分展开讨论。其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方方面面,具体到职业生涯规划、部队新质战斗力生成、心理战攻防、武器装备设想及未来军事指战员必备素质等相关内容。时间约为30分钟。

第四阶段:分享总结。这部分包括学员的相互分享及教员的总结讲评两部分。学员的分享不仅有对所体验的思维模式的感受,也有对现实问题的启发和指导,还有对自身成长的体会和感悟。教员总结方面,通过总结学员们的研讨活动,对相关问题加以引导,明确方向,并对学员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性、应变性和灵活性加以鼓励。最后布置课后思考题。时间约为20分钟,教员讲评一般控制在5分钟。

4《思维风暴》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以考查为主,根据学员平时作业、小组工作、课堂表现、书面报告、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考核成绩。

4.1考核计分依据。 课程考核计分的依据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课堂表现,是指课堂上活动的参与情况,讨论时的发言状态,主要有到课率、发言积极性两个指标;二是课堂报告,是指分享心得、交流体会的发言报告,主要有思想性、新颖性、独特性三个指标;三是作业完成,是指课下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主要有完成率、实用性两个指标;四是课程论文,是指结课时的课程论文情况,主要有思想性、新颖性、独特性、影响性四个指标。

课程考核的方式主要以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为主,重点看平时课堂的表现和课后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最后由教员评定学员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避免了教条和刻板,有利于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4.2考核计分形式。 课程结束后,教员依据课堂表现、课堂报告、作业完成及课程论文等评定学员的成绩,这个成绩是初始成绩,采取的是百分制。百分制成绩出来后,再换算成5分制,上交至教务部门。5分制是指将学员的成绩用“1、2、3、4、5”几个数字表示。其中,“1”代表“不合格”,“2”代表“及格”,“3”代表“一般”,“4”代表“良好”,“5”代表“优秀”。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头脑风暴, /view/30014.htm

[2]上海交通大学,新生研讨课手册, /upfile/1/20099/91561613c4e4.1).pdf

上一篇:基于歌唱教学“热”下的“冷”思考 下一篇: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