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自身因素对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及防范对策

时间:2022-05-30 06:54:17

护士自身因素对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及防范对策

【摘要】 标本检测数值的可靠度与医生、护士、检验人员、患者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护士自身行为对标本采集的质量存在着许多非疾病性的可控环节,如护士知识的更新、操作的规范、指导患者的配合、选用合格的试管仪器、标本运送的稳妥及时等环节,都是标本检测数据的可靠度上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加强采集标本前后的质量控制,是配合检验科获得可靠度高的检验数据,有效地避免误诊、误治,为临床的准确诊断提供有效信息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护士因素; 标本采集; 防范对策

现代医学的迅速进步,使人类对疾病有了更深更广泛的认识,许多因素促使临床医学对疾病的诊断越来越依赖于临床检验,因此,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从不同角度监督实验结果所得出的数据,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尽可能的提高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1],对协助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疾病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一项检验从标本采集到出结果,受医务人员、患者、环境、时间、采集过程、妥善运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护士自身行为对标本采集的质量存在着许多非疾病性的可控环节。增强护士工作的责任心,强化护士在采集标本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掌握正确采集标本的方法及及时送检标本,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2]。

1 护士自身原因对标本采集质量影响的相关因素

1.1 知识问题 护士在学校虽然学习过标本采集,但一般都是简单而概括的了解,到临床实践中,有关知识体系未被不断地强化提高,只是按程序在工作,往往忽视或根本就不了解标本采集的原则与要点,如采集血常规标本,会简单的认为从患者手臂抽到血注入到试管内即可,往往忽视在采血过程的要求,患者血管不好时会运用“长时间扎紧止血带、反复拍打局部”等措施使血管充盈,若穿刺失败会在局部进行第二次抽血。有的护士因工作繁忙而急速、过度振摇试管会使大量红细胞破碎。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2 操作问题 采集标本过程中操作不规范、违反原则而使所采集标本不符合要求,特别是血标本的采集中许多因素都可以致使血细胞破裂而发生溶血,直接影响检测的数据。

1.3 患者管理方面问题 对患者解释沟通工作不到位,使患者不能全面知晓配合的方法,未能或不重视配合要求,使患者提供的标本对检测结果存在着潜在的影响。如测定乳酸、ck、ast等项目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未告知患者,患者早上可能匆匆赶来没有休息就直接抽血,又如吸烟、饮酒可使乳酸、尿酸等项目指标增高,患者不知情或不能遵守要求而抽取标本,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

1.4 试管仪器问题 在选用试管、抗凝剂、容器等设备时不准确,所采标本或化学试剂的用量不足或超量使用,试管不洁净,污染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5 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应该妥善安放并及时送检,不规范放置,长时间保存或交叉污染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2 防范对策

2.1 提高、拓宽护士的知识体系

2.1.1 提高护士素质 对护士进行思想和专业方面的教育,增强责任心,使护士认识到标本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而要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首先要保证标本采集的质量。因此,护士应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标本采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使标本采集符合检验要求,保证检测结果能够真正反映出被检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改变,起到推测病程进展、协助医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作用。

2.1.2 制定简明、实用的操作规范 护理与检验虽是两个不同的专业,但业务联系密不可分,因此,应与检验科协同制定出简明、实用的标本采集操作标准,对临床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掌握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并应用于临床。

2.2 规范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 要求熟练掌握采集标本的操作技能,尽量避免客观因素对标本的影响。特别是在采集血液标本时更应注意。

2.2.1 采血时间 不同的采血时间对检验结果会有影响。除急诊外一般都采取清晨空腹采血,并注意昼夜节律、月经周期、季节变化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2.2 采血部位和姿势 要根据患者年龄和采集项目的不同来选择。血气分析时,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检测结果相差悬殊,护士不应该因为采集动脉血困难而放弃。血细胞计数时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检测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患者正在输液时,严禁在输液的肢体上采血。采血时患者的对检验结果亦有影响,对于强迫的患者观察检验结果时应考虑的因素。

2.2.3 止血带的使用 护士很少会注意到或不知晓止血带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止血带会改变静脉压,可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性纤维酶原激活物,使纤溶活性增强或加速血小板的激活及释放等,血钾的值亦可上升[1]。因此,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应尽可能的缩短,最好不要超过30 s;避免穿刺失败而在原位进行第二次抽血;严禁拍打采血部位,防止血液标本溶血。

2.2.4 避免溶血 血样溶血会严重改变检测结果和干扰对检测结果的判定,无法确定检测数据是机体反应还是血样本身造成的,不能为临床提供有效地参考数值,甚至会造成误差数据。造成溶血的因素主要有反复穿刺静脉、振摇过猛、穿刺部位酒精未干、容器不洁、采血时产生泡沫等。

2.2.5 及时送检 由于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升华、渗透作用、化学反应致微生物降解、气体扩散等现象影响检验结果,采血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越早检出的数据可靠性越高。

2.3 取得患者配合 护士针对检验的项目要求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切实可行的告知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理解所采集标本的检测目的,并主动按要求做好各项配合,如规定时间内限制饮食、晨起空腹、禁用烟酒、清洁抽血部位等。有些患者因知识的缺乏会不重视医生护士的要求,如常常认为喝一小口水、抽一支烟对检测结果不会有大的影响而擅自行事。护士应让患者理解擅自行事会直接影响生化指标的改变,增加检验结果与机体现状的误差而失去检验的意义,指导患者严格遵照要求配合检查。

标本检测数值的可靠度与医生、护士、检验人员、患者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护士自身的不良操作习惯、操作失误是影响标本检测结果误差的诸多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为了获得可靠而又准确的检验结果,护士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加强采集标本前后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配合检验科获得可靠度高的检验数据,有效地避免误诊、误治,为临床的准确诊断提供有效信息。

参考文献

[1] 管洪在.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实验指导[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0-243.

[2] 李小萍.基础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6:280-282.

(收稿日期:2012-04-28) (本文编辑:郎威)

上一篇:老年股骨骨折的综合护理措施 下一篇: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特点分析